香港來的風

香港來的風

香港曾經站在中國與台灣之間。 20 世紀兩種中國想像的對峙、交鋒、匯流,在香港這座浮城發生。 21世紀,天朝崛起,浮城落地,兩岸三地的關係逐漸演變為,島嶼背向大陸逃離,島嶼重與島嶼親近。 在這一漂移軌跡中,移民台灣的香港人,帶著香港的種子,落在台灣本地的風土、文化、產業、生活之中,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 台港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更長遠互動? 這種互動,又會怎樣讓兩地反身自照,能否滋養出更廣闊的文化想像? 資深記者張潔平,訪問十多位台港文化地景中的移民; 聽香港人講台灣,聽台灣人講香港。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1. 24/06/2021

    EP13|擺渡的人|我們被香港養育出的一切,都在消逝的對比下更加鮮明

    「我是 2005 年到香港,見證了一個很世界主義的香港,也是中港關係最好的時候。你會看見它們對彼此的好奇,遠遠壓過了對彼此的敵意,.......,有個朋友跟我說,十年前到香港待一個星期,你彷彿可以在這裡遇到所有的人;所有平常很難見的,在這裡突然就全都遇到了。」 六四維園集會、七一大遊行,以及非常香港的《蘋果日報》;一個月之內,香港失去了三大作為特殊華人城市的標誌。這也像是香港過去兩年的縮影——我們一遍一遍地,在目睹很多事物的死亡。 然而,當一段歷史結束時,每個從這的歷史走出來的人,都變得很重要。就像《香港來的風》系列節目,邀請到港臺間不同的文化人,你會聽見他們心目中的香港不只有一個樣子,有時彼此間甚至是針鋒相對的,他們是如此地豐富。於是,或許每個人都扛起了這個責任: 「我相信歷史不是線性的,而是循環的;既然歷史的風陵渡口曾經出現過,它就有機會再出現第二次。」    **錄音當下,香港《蘋果日報》原宣布於 6/26 正式停止運作;但之後更正於 6/24 午夜關閉網站、出版最後一刊紙本   本集重點:    04:34 當一段歷史即將消失,如何讓自己不陷入徹底的無力中  11:00 我所經歷的香港,與很多人都不太一樣  15:00 回頭一看像不只是結束,而是沒有存在過一樣  20:07 若六四的時代意義,只剩「血腥六四」幾個字  22:56 風陵渡口初相遇:遺憾沒有經歷完整的香港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劉寶苓  大片頭: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27 phút
  2. 29/04/2021

    EP12|唱歌的人|像大樹紮根在河堤上,不會退一步 ft.郭達年

    「如果一個農夫在山上有很好的生活,他幹嘛一定要下山去參加城市裡的鬥爭?」    做音樂、做紀錄片,也寫字,他是郭達年。過去有香港媒體說他是地下的人,地下樂手,寫非主流的歌;他只地上地下是你的說法,我不需要被歸類。 他是一個活在系統之外的人;沒有銀行帳戶、脫離各式各樣的體制系統,試圖保持獨立、自主與自由。而對他而言,就連「脫離」二字,都是被刻意定義出來的:「我只是過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也談不上是脫離了你。」 但他所強調的個人自由獨立,並非離群索居、自我封閉,反而是要好好地「在一起」、與他人進行真實的交流。連結到 2019 年開始的香港抗爭,街頭上的蒙面匿名者,彼此互不知道對方是誰、在想些什麼;但也或許你正是無需看見他的面孔,只需要知道我們都在努力。我們在一起。 「好好在一起」的這個理想,需要很多犧牲,也需要很多時間;但最後他說了,「就專心過好自己吧。專心過好自己,不要後退,樹木長在堤岸上。」    本集重點:    03:21 如何可以脫離現實的各種系統生活下去?  08:59 做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我不需要你的定義  14:11 人們為什麼很難活出自己?  18:58 活出真實的生命?我們要不要好好地「在一起」  21:29 2019 年香港抗爭:蒙面的無名者,只能孤獨的在一起?  34:42 如何可以延續香港?  41:34 郭達年〈今早起來〉,收錄於 2017《九歌》*歌曲為郭達年授權使用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劉寶苓  大片頭: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6 phút
  3. 08/04/2021

    EP11|攝影的人|若白色恐怖就在眼前發生,可以如何去了解它? ft.郭浩忠 Billy H.C.Kwok

    「勇氣很重要,多去看一些你可能不能接受的東西,這樣對自己的成長或對社會都有不同的好處。」    香港紀實攝影記者 Billy,是一個以相機為語言的人;他在近幾年橫跨港中台三地,追擊城市地景、抗爭事件與歷史文化,想找他心中好奇的,或者這個社會也還未找到的答案。    他最新的作品"Last letter"以台灣白色恐怖歷史為起點,第一章是關於「銅像」。台灣從南到北,從校園到街區,遍布著大小的蔣公銅像。這些東西對於一般市民、製作銅像者到受害者家屬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意義?它該被當作藝術品看待嗎?它之於台灣這個地方,是否有這樣的價值?Billy 以平視的角度拍攝,將高高在上的銅像化身為平庸無奇的存在,在抽離以後期待各方討論的產生。    而"Last letter"有個「外一篇」,則特別紀錄了香港 2019 的抗爭運動。他說,如果現在正在香港發生的事情,是一個白色恐怖的系統,如果白色恐怖就在眼前發生,那我們可以如何去了解它?他也曾在抗爭巔峰「理大圍城」事件時到現場拍攝的一組照片,後因各方壓力只能先行下架。但在 Billy 認為,若對抗政權是一個長期的計畫與行為,那麼這組圖片也需要長期地去看待:「可能社會沒有一個成熟的對於看照片的想法,等到時間到了再發放出來,它還是有影響力。」    或許就是這樣,攝影師存在最重要的價值,是比我們都提前去看一些一點也不舒服的社會事實。    本集重點:    04:04 台灣的哪些文化會吸引攝影記者做長期影像紀實?  05:51 白色恐怖長時間的歷史故事如何透過影像訴說?   10:12 威權象徵的銅像該不該在台灣存在?影像語言的傳遞與互動  15:40 Last letter 外一篇「香港 2019」  22:52 「理大圍城」期間的拍攝經驗  28:30 如果你相信對抗政權是一個長期的計畫與行為  34:08 對一個紀實攝影師而言,理想並提供支持的社會環境生態是什麼樣的?   延伸閱讀: 【鄭進耀|今天有事EP06】蔣公銅像高度也有講究?那些年他們雕的蔣公銅像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劉寶苓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0 phút
  4. 01/04/2021

    EP10|電影的人|當警匪片場景,真實在香港街頭上演 ft.蒲鋒

    電影研究者、影評人蒲鋒,在 2018 年時移民台灣,並於西門町落腳開了「電光影裡」電影書店。他提到,即使是不同世代的台灣人,他們的觀影經驗裡都離不開八、九零年代的香港電影。    而最經典的,莫過於香港的警匪片與黑幫片。    警匪片的傳統是以前線警員的視角,展現個人英雄主義及袍澤情誼;發展到香港,又加入了動作片娛樂元素,成為幾乎可以作為香港電影代表的類型片。    只不過,這些電影的場景,在 2019 年的香港街頭真實的上演——警察獨大,警察打人沒有後果,螢幕裡的劇情搬到現場成了殘酷的影像。回過頭,我們可以如何重新看待這批警匪片?在另一方面,九七後香港電影為進入中國市場,也改變了這批警匪片的劇情發展。有人想問,這是否會掏空香港的電影產業?    然而蒲鋒提到,就因為大製作的電影團隊往中國發展,讓香港有更多關懷社會、著墨於本土文化的小成本作品可以慢慢浮出水面。國安法雖然限制了創作自由,但在適度的情況下,高壓會加強說話的價值;正因為你知道自由不再是理所當然,你就更能把自由的精神表達得動人盡致。    香港電影的未來,或許就是在壓迫之中,能看到反抗壓迫的力量。    本集重點:    01:28 電光影裡書店開店故事  07:21 當香港經典警匪片現今真實在香港街頭上演  12:48 警匪片傳統跟武俠電影傳統有關?  16:40 九七前後警匪片的差別,與走進中國市場有關  21:49 九七後臥底片出現是反映的是香港人身分認同困境?  25:11 為迎合中國市場,會反過來掏空香港電影工業?  32:18 香港電影的未來:高壓反而會賦予創作更重要的價值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劉寶苓  大片頭: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2 phút
  5. 25/03/2021

    EP09|移動的人|去或留,肝膽照應 ft.廖偉棠&曹疏影

    廖偉棠和曹疏影在 2018 年時,主要因為孩子教育的考量,選擇舉家遷移到了臺灣。    落地以後,他們從零到一建立生活,但感覺自己的精神層面仍完整地保留在香港;這樣兩地搖擺的狀態,也讓他們產生了新的焦慮:「我不知道要定位自己是流亡作家、新住民作家,或者有天可以是臺灣作家?我可以如何寫?香港如果沒有發生 2019 年的事,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容易一些。但因為發生了以後,我好像成了原罪,好像要做更多的事去彌補它。」    寫臺灣也難,寫香港也難;小女兒還以為全家正在一場漫長的旅行,有天抬頭問,「我們什麼時候旅行結束呀?」    但半夢半幻,迷迷糊糊地,也許正適合詩人往下寫或往下走。站在臺灣的位置、過著相對緩慢的時空,不論是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台灣,或者跟著自我回憶過往生命,疏影說了,「我不會喜歡現在狀態的自己,但我會去把它完成。」   本集重點:    01:27 為何選擇離開香港,來到台北?  09:20 真的定居台灣後的感受  19:05 如今創作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23:52 希望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記憶香港?  35:53 如果可以給香港的朋友寫信   聲音連儂牆募集中 >> https://www.surveycake.com/s/bMDYK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孫藝庭、劉寶苓 大片頭: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6 phút
  6. 18/03/2021

    EP08|寫詩的人|自由是你不必說你是誰,但能在街頭讀詩 ft.廖偉棠&曹疏影

    詩人廖偉棠和曹疏影人生中各自或共同經歷了幾次重要的遷移;從哈爾濱、北京、廣東、香港,最後來到台北。城市與城市間的拉力和推力,緊扣著城市本身的盛與衰。    譬如在千禧年前後的北京,開始有地下文化的種子正在散佈,現代詩和地下音樂聚集了四面八方蜂擁而上的人們。但在北京奧運前夕,城市轉變了風貌,也讓這場文化人的宴席散去。而在這時候的香港,承接了這股能量,它讓藝術家可以有呼吸、自由說話,既而安身立命的條件。    只是,如同廖偉棠提到的,一座城市是不可能一路高歌向上的:「我們要接受這個城市,它會像其它歷史上的城市一樣有天將化為烏有。」    在離開香港那天,疏影搭了一班從新界、港島再到九龍的計程車,沿街看著香港的街景,她的眼淚一直流下。    移動為他們形塑了什麼樣不同的價值觀?「離開」這件事,對他們往後的人生有何影響?有哪些能量與情感,可以在城市裡被繼續留下?    本集重點:    02:09 移居是對人生價值觀塑造的影響  06:12 十年前的北京光景,與年少的我  11:38 北京以外的中國:移動到香港的契機  17:00 香港的語言質地是非常特別的  20:40 何時開始開展對香港本土的羈絆?  28:50 離開一座城市:分離對自我的影響 38:58 聲音連儂牆   聲音連儂牆募集中 >> https://www.surveycake.com/s/bMDYK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孫藝庭 大片頭: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3 phút
  7. 04/03/2021

    EP07|煮餸的人|離開香港時,如果只能帶走一種風味 ft.蔡珠兒

    飲食文學作家蔡珠兒,曾居住香港近 20 年時間,在本地走入自然、山林,用文字記錄了香港飲食的記憶。    香港富有良好的地理條件,並且面向全世界開放;它集合了國際的時令食材,在空間與風土上都擁有寬廣的胸懷,孕育了難以取代的飲食文化與味道。而近幾年在政治情勢上的改變,也悄悄置換了它原有的滋味。珠兒說,那是即使食材還在、老師傅還在,也再也喚不回的。    食物綜合了一座城市的味道,而想像是一個很好的調味,卻也是非理性的、頑固的一道標準:「譬如你可以說,你覺得這就是不像你某一年在銅鑼灣吃過的。」味道的形成,也並非一道食譜就能模擬;她認為菜味不能突然地橫向移植,而是你必須得先了解它的味型所集合的人、天候與風土等脈絡。    在珠兒心裡,哪一道菜最能代表香港?她又最懷念香港的什麼食物呢?    本集重點:   02:22 最懷念的香港風味:一碗簡單的魚蛋粉  08:20 在香港跟台北安排一場家宴的差別  12:08 一個人的菜,就是他的旅遊史與感官史  16:27 聊聊粵菜的體系  24:43 台菜的性格正在形成中  31:08 台港兩地的雜揉性有和相似或不同處?  34:40 搬家時,最想帶走的香港食材   聲音連儂牆募集中 >> https://www.surveycake.com/s/bMDYK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曾海芬  大片頭:廖偉棠〈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1 phút
  8. 25/02/2021

    EP06|反抗的人|流亡與否,留在台灣我問心無愧 ft.林榮基

    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創辦人林榮基,在 2020 年春天輾轉來到臺北,延續他的獨立書店志業。有些人會把台北的銅鑼灣書店當作香港精神地標,在林榮基心裡,更重要的是他能否透過這些書、延續一些思想的傳遞,讓更多人了解不論是台灣或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有人說他是香港的流亡者,他說,流亡與否於他並不重要;他待在這裡,他問心無愧。    「我是一個沒有國家的人,對我而言,個人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說,香港光復很難,但我感覺大有希望。香港只是一個地理名詞,重要的不是這個地理名詞,重要的是生活在上面的人。當有二十萬的香港人離開香港,不管到世界何處,你可以去延續我們的語言、商業文化跟生活習慣。 」    他認為,反抗不是一定要面對面的那種;參加一場遊行、寫一篇文章,開一間書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支點。未來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他說,你怎麼有空停下來悲傷。  【林榮基書店事件萬字自述擷取】 倘使大多數香港人,面對大陸強權侵犯,我們仍然不聲不響,默默承受,甚至事不關己,冷眼旁觀,恐怕更嚴重的事還會發生;他們既然可以用暴力摧毀一家書店,也就可以用暴力摧毀我們每一個家庭。   多餘的話 寫完最後一段,快深夜了。走到窗前,避風塘倒映的路燈,浮游不定。右邊的民居,萬家燈火。不遠的天橋上,兩列地鐵透著燈光交錯駛過。下面疏落的汽車,沿彎形的高速公路,像田徑奔跑的運動員,繞出優美的弧形。 《老人與海》一句話: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 寫於安全屋 2016 年 7 月 29 日   本集重點: 01:31 到臺北開書店一年的經營狀況 07:20 臺北銅鑼灣書店讀者樣貌 12:08 林榮基在 2020 年特別想推薦的一本書 16:45 銅鑼灣書店是香港精神在臺灣的地標? 22:02 流亡到臺灣:跟此地長期的關係會是什麼樣的?  28:43 「移民」與「流亡」這兩個詞,對你而言有差別嗎? 32:16 從香港出走的人們,如何延續能量?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香港來的風》】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製作人:羅筱薔  錄音師:孫藝庭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42 phút

Xếp Hạng & Nhận Xét

4,8
/5
4 Xếp hạng

Giới Thiệu

香港曾經站在中國與台灣之間。 20 世紀兩種中國想像的對峙、交鋒、匯流,在香港這座浮城發生。 21世紀,天朝崛起,浮城落地,兩岸三地的關係逐漸演變為,島嶼背向大陸逃離,島嶼重與島嶼親近。 在這一漂移軌跡中,移民台灣的香港人,帶著香港的種子,落在台灣本地的風土、文化、產業、生活之中,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 台港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更長遠互動? 這種互動,又會怎樣讓兩地反身自照,能否滋養出更廣闊的文化想像? 資深記者張潔平,訪問十多位台港文化地景中的移民; 聽香港人講台灣,聽台灣人講香港。 收聽更多「鏡好聽」精彩節目 | 官網:http://mirrorvoice.com.tw | App: 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Instagram: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

Có Thể Bạn Cũng Thích

Bạn cần đăng nhập để nghe các tập có chứa nội dung thô tục.

Luôn cập nhật thông tin về chương trình này

Đăng nhập hoặc đăng ký để theo dõi các chương trình, lưu các tập và nhận những thông tin cập nhật mới nhất.

Chọn quốc gia hoặc vùng

Châu Phi, Trung Đông và Ấn Độ

Châu Á Thái Bình Dương

Châu Âu

Châu Mỹ Latinh và Caribê

Hoa Kỳ và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