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学习心得

王治皓频道
黄帝内针学习心得

随着《黄帝内针》一书的出版,黄帝内针当代传承人杨真海先生以“人人知医,天下少病“的胸怀,将此代代单传的法脉公之于众,以期利益更多有缘人。 为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流弊,让所有学人能够获得正宗的传承,杨真海先生自 2015 年起,全权委托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同有三和基金会”)进行黄帝内针的推广和传播,并将黄帝内针商业课程独家委托授权给同有三和基金会的下属机构北京同有三和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所有课程均为杨真海先生本人或认证讲师授课。 想系统学习黄帝内针可阅读由杨真海老师传讲,刘力红老师整理的《黄帝内针》一书。关注“黄帝内针”公众号,内有免费有声书及更多学习资料。或者扫码添加“守真小和”微信,加入黄帝内针爱好者交流群。 ———————————————————————— 黄帝内针,其名来自《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一书,本套专栏提到加书名号的《内针》,即是指《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这本书,提到不加书名号的“内针”,即是指该书提供的针法,该针法是基于针灸学和《内针》这本书给出的规范,是针对患者痛疾,进而给出的一套可执行性止痛止痒方案。 《内针》由杨真海老师传讲,刘力红教授整理,约89千字,共158页,从解字解医到内针规范,执简驭繁,博大精深;细品“芭蕉神韵”,阅后意犹未尽。 内针的三大特点 它整合了八脉交会、缪刺法、全息理论、腕踝针、五穴(四总穴+内关)等临床实用针法,引用了阴阳学说、三焦学说、六经辨证、阿是求穴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比于其他流派的针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针较为安全:主要针刺肘膝关节以下,禁刺躯干和头部,较为安全。 2、入门门槛较低:“多次重复”+“刻意练习”+“总结反思”,即可满足要求。 3、有效易用难忘:内针效用高,法理大道而至简,谨遵法理,可见奇效。 内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主要取肘/膝以下穴位,针刺后不行针,留针45分钟后除针。 内针的针法总则 总则一: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总则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总则一、二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的翻版。上下左右是定格,上下左右中,左右是定中之定,证在左,必须要在右进针,反之亦然。至于上下相取,可以再进一步思辨,参见阴阳倒换求,总则四即代表了商量后的进针结果。 什么是针对? 比如病在左,必须刺右;病在右,必须刺左;(除阴阳倒换求之外)病在上,必须刺下;病在下,必须刺上;病在前,可以刺后;病在后,可以刺前;病在中,男刺左,女刺右。当然,这个对是底线,还必须结合同气,这样也就万无一失了。 总则三:同气相求 同气相求是总则中的总则。医家一般认为“宁可失穴,不可失经”,而该针法认为“穴可失,经可离,同气不能丢”。同气分为:经络同气、三才同气、其他(手、颈项、肩、腰)。经络同气又名大同气、同名经同气。三才同气又名三焦同气。 经络同气(大同气): 手足三阳、手足三阴、头手足经络、手(掌)头、颈项、肩部、腰部、三焦经、任脉督脉等。 三才同气(三焦同气):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 四肢 上焦(天部)——腕踝 中焦(人部)——肘膝 下焦(地部)——肩胯 躯干 上焦(天部)——心窝以上 上焦定位:前为鸠尾穴、后为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 中焦(人部)——

  1. 2018/09/05

    同身寸二分法——手足中焦

    (一)识症 患者男,66岁,左腿小腿肚痛,无力,走动不得,需要人抬、背。 (二)辨证 3、三焦经络(三焦同气相求;经络同气相求) 上焦、中焦,阳明经、少阳经 2、上下左右(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右腿与左腿不适处对称的点,右手肘部和右手腕部 (三)取穴 1、阿是取穴 经脉——取穴——备注 任脉——列缺——太阴经交会穴 太阴——尺泽——阴阳倒换 阳明——合谷、曲池、阳溪、曲池——同气相求 太阳——后溪、阳谷——同气相求 少阳——阳池——同气相求 督脉——(后溪、)百会——缓解腰骶部 用食指的指腹揉按欲进针的穴位,选择患者表述“阿..阿,是这里...”的穴位进行针刺。阿是穴是最佳的同气点,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有多个同气点,选择一个进针即可;如果找不到阿是穴,用两分法或者严遵法理选取同气点,进针一样有效。起决定性的不是阿是穴,而是是否找准了“同气”。 (四)导引 医者用言语引导患者,医患共同将注意力集中在不适之处。如在进针前稳定患者情绪;进针后引导患者活动患处、关照患处;共同留意进针前后,患处是否有变化、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留针30-45分钟,拔针后,嘱咐患者一些有用的注意事项等等。 —————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亲友有上述笔记所述的症状,希望你能依照内针的法理规范,明晰当下症处,推导出合理的取穴方案,通过针刺、艾灸、放血、拔罐、贴膏药、贴王不留行、提掐、按揉等方式,对所取穴位进行刺激,并关照“症”的变化。欢迎你在留言区留下足迹,一起把健康的权力交给自己,做自己和身边人的和平使者。

    2 分鐘
  2. 2018/09/05

    躯干两侧下焦——少阳

    (一)识症 患者女,臀部旁开的两侧胀痛。 (二)辨证 3、三焦经络(三焦同气相求;经络同气相求) 下焦,少阳经 2、上下左右(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优先在右(男左女右)肩(下焦同气)取穴,可对肩部的穴位进行拔罐、艾灸等刺激,但不宜进针,黄帝内针在肘膝以上的部分严格禁针,可以通过阴阳倒换(下病上取),在上焦(手腕处)的同名经取穴。 (三)取穴 1、阿是取穴 腰两侧——手——足 少阳(中焦)——天井——阳陵泉、膝阳关 少阳(上焦)——阳池、外关、中渚——丘墟、足临泣、悬钟 用食指的指腹揉按欲进针的穴位,选择患者表述“阿..阿,是这里...”的穴位进行针刺。阿是穴是最佳的同气点,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有多个同气点,选择一个进针即可;如果找不到阿是穴,用两分法或者严遵法理选取同气点,进针一样有效。起决定性的不是阿是穴,而是是否找准了“同气”。 (四)导引 医者用言语引导患者,医患共同将注意力集中在不适之处。如在进针前稳定患者情绪;进针后引导患者活动患处、关照患处;共同留意进针前后,患处是否有变化、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留针30-45分钟,拔针后,嘱咐患者一些有用的注意事项等等。 —————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亲友有上述笔记所述的症状,希望你能依照内针的法理规范,明晰当下症处,推导出合理的取穴方案,通过针刺、艾灸、放血、拔罐、贴膏药、贴王不留行、提掐、按揉等方式,对所取穴位进行刺激,并关照“症”的变化。欢迎你在留言区留下足迹,一起把健康的权力交给自己,做自己和身边人的和平使者。

    1 分鐘
  3. 2018/09/05

    躯干后(腰臀)下焦——督脉/太阳

    (一)识症 患者腰骶部疼痛,具体的不适出现在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脊柱正中,皮带下)附近。 (二)辨证 3、三焦经络(三焦同气相求;经络同气相求) 下焦,督脉、太阳、带脉 2、上下左右(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躯干腰臀的左半部分不适,在右侧取穴;躯干右半部分的腰臀不适,在左侧取穴;若痛在中间,同时考虑督脉;若季胁(胁下小肋骨)部绕腰一周的部分不适,要考虑带脉;如果痛在中间或整个躯干后部分均不适,按男左女右取穴。 (三)取穴 1、阿是取穴 ①痔疮反复发作:用一定的方法刺激唇口督脉的人中,亦可针刺督脉的交会穴后溪穴和任脉的承浆穴、列缺穴(阴阳倒换),在肘部可取阳明经曲池穴,如患者感觉内部不适,可以在太阴经(阴阳倒换)加强,可选取尺泽穴。 ②腰骶部疼痛:按先后顺序选取百会、申脉、后溪,可再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带脉附近不适,在下可取足临泣,在上可取外关。 用食指的指腹揉按欲进针的穴位,选择患者表述“阿..阿,是这里...”的穴位进行针刺。阿是穴是最佳的同气点,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有多个同气点,选择一个进针即可;如果找不到阿是穴,用两分法或者严遵法理选取同气点,进针一样有效。起决定性的不是阿是穴,而是是否找准了“同气”。 (四)导引 医者用言语引导患者,医患共同将注意力集中在不适之处。如在进针前稳定患者情绪;进针后引导患者活动患处、关照患处;共同留意进针前后,患处是否有变化、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留针30-45分钟,拔针后,嘱咐患者一些有用的注意事项等等。

    2 分鐘

簡介

随着《黄帝内针》一书的出版,黄帝内针当代传承人杨真海先生以“人人知医,天下少病“的胸怀,将此代代单传的法脉公之于众,以期利益更多有缘人。 为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流弊,让所有学人能够获得正宗的传承,杨真海先生自 2015 年起,全权委托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同有三和基金会”)进行黄帝内针的推广和传播,并将黄帝内针商业课程独家委托授权给同有三和基金会的下属机构北京同有三和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所有课程均为杨真海先生本人或认证讲师授课。 想系统学习黄帝内针可阅读由杨真海老师传讲,刘力红老师整理的《黄帝内针》一书。关注“黄帝内针”公众号,内有免费有声书及更多学习资料。或者扫码添加“守真小和”微信,加入黄帝内针爱好者交流群。 ———————————————————————— 黄帝内针,其名来自《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一书,本套专栏提到加书名号的《内针》,即是指《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这本书,提到不加书名号的“内针”,即是指该书提供的针法,该针法是基于针灸学和《内针》这本书给出的规范,是针对患者痛疾,进而给出的一套可执行性止痛止痒方案。 《内针》由杨真海老师传讲,刘力红教授整理,约89千字,共158页,从解字解医到内针规范,执简驭繁,博大精深;细品“芭蕉神韵”,阅后意犹未尽。 内针的三大特点 它整合了八脉交会、缪刺法、全息理论、腕踝针、五穴(四总穴+内关)等临床实用针法,引用了阴阳学说、三焦学说、六经辨证、阿是求穴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比于其他流派的针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针较为安全:主要针刺肘膝关节以下,禁刺躯干和头部,较为安全。 2、入门门槛较低:“多次重复”+“刻意练习”+“总结反思”,即可满足要求。 3、有效易用难忘:内针效用高,法理大道而至简,谨遵法理,可见奇效。 内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主要取肘/膝以下穴位,针刺后不行针,留针45分钟后除针。 内针的针法总则 总则一: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总则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总则一、二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的翻版。上下左右是定格,上下左右中,左右是定中之定,证在左,必须要在右进针,反之亦然。至于上下相取,可以再进一步思辨,参见阴阳倒换求,总则四即代表了商量后的进针结果。 什么是针对? 比如病在左,必须刺右;病在右,必须刺左;(除阴阳倒换求之外)病在上,必须刺下;病在下,必须刺上;病在前,可以刺后;病在后,可以刺前;病在中,男刺左,女刺右。当然,这个对是底线,还必须结合同气,这样也就万无一失了。 总则三:同气相求 同气相求是总则中的总则。医家一般认为“宁可失穴,不可失经”,而该针法认为“穴可失,经可离,同气不能丢”。同气分为:经络同气、三才同气、其他(手、颈项、肩、腰)。经络同气又名大同气、同名经同气。三才同气又名三焦同气。 经络同气(大同气): 手足三阳、手足三阴、头手足经络、手(掌)头、颈项、肩部、腰部、三焦经、任脉督脉等。 三才同气(三焦同气):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 四肢 上焦(天部)——腕踝 中焦(人部)——肘膝 下焦(地部)——肩胯 躯干 上焦(天部)——心窝以上 上焦定位:前为鸠尾穴、后为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 中焦(人部)——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