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在内的同盟国战败,导致欧洲版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变。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掌控了当时的俄罗斯,并建立了苏联。一战中,协约国获得了胜利,当中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希腊,它们在巴黎和会中获得了部分土地作为战后赔偿。而且,随着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瓦解,导致许多新民族国家的成立。
为了阻止战争再次爆发,国际联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集体安全、军事和海军裁军,来预防武装冲突。并通过和平谈判和仲裁,解决国际纠纷。
尽管在一战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的百分之十三的领土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称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
資訊
- 節目
- 頻率完整系列
- 發佈時間2022年8月30日 下午3:00 [UTC]
- 長度4 分鐘
- 集數2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