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漩涡中

006《驾驶我的车》:巴别塔时代的摆渡人

出人意料又好似情理之中地,《驾驶我的车》携《鱿鱼游戏》一起,横扫了北美的颁奖季。赶在奥斯卡让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我们重新审视一下《驾驶我的车》这个被无数影评人和奖项所肯定的剧本,探讨其中的巴别塔命题、悼亡属性、灵动感与做作感。

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制作一部3小时的电影并不容易,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壁垒高筑的时代依然相信交流的可能性也不容易。然而,《驾驶我的车》是否成功为上述两个命题给出了充足的辩护?

本期来玩的朋友们

小易、班斯特人

本期节目流程

开场曲:《Drive My Car》- The Beatles

[01:45] 介绍《驾驶我的车》基本信息

[02:55] 为《驾驶我的车》打分并简要评价

优点环节

[03:55] 小易分析影片的互文、平静感,及东亚文化输出

[05:20] 小易认为影片展现了对于交流的绝望

[08:00] 悼亡电影的核心驱动力及人物弧光

[09:15] 音的在场与不在场

[11:20] 围绕悼亡所做的互文

[13:20] 多语言戏剧环境

[14:50] 将悼亡对象延伸到所有灾难中的受害者

[17:15] 德勒兹的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理论

幕间曲:《Pinky Sunset》- 傻子与白痴

缺点环节

[19:15] 小易认为影片的时长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20:30] 班斯特人不认同滨口龙介对村上春树的颠覆性改编

[29:30] 滨口龙介丧失了灵动感,变成一种笨重的做作

[30:50] 什么是滨口龙介式的跑题

[32:35] “观看大于评论”vs“评论大于观看”

[33:40] 班斯特人认为尾声暴露了剧作的自恋

[38:25] 滨口龙介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尾声曲:《Friends In Heaven》- Oberhofer

本期提及:

《驾驶我的车》(出自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2014)

《万尼亚舅舅》(话剧,1897)

《山鲁佐德》(出自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2014)

《永恒族》(2021)

《欢乐时光》(2015)

《激情》(2008)

文案、排版|班斯特人

音频制作|班斯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