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那个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的肖克利吗?他在1953年离开了贝尔实验室,并在1956年和布拉顿、巴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然。同年,名成利就的肖克利以自己的名字肖克利,成立了自己实验室,并计划大展拳脚。
由于肖克利的名气和才华,他吸引了非常多的顶尖人才。
可惜的是,肖克利在商业经营及管理上十分糟糕。他脾气火爆、疑心重、蔑视员工,是一位难以相处的领导。据说有一次,一位秘书在实验室划破了手指,但他却觉得有人在搞阴谋,要让全体员工接受测谎仪测试。他甚至还向政府建议,智商低于100的人自愿绝育,为此政府应该给与1000美元的奖励。
可想而知,与肖克利一起工作是多么痛苦。当时,有八名出色研究员希望研究一种用硅来取代传统锗材料的晶体管,但肖克利并不支持。加上肖克利的性格,这八名员工最终决定集体离开公司。
当他们一起提交辞职信的时候,肖克利怒不可歇,称他们为“八叛逆”。“八叛逆”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这八位员工就包括了后来成立英特尔的诺伊斯和戈登·摩尔。
离开肖克利后,“八叛逆”找到了谢尔曼·费尔柴尔德作为他们的投资者。费尔柴尔德的英文名字叫Fairchild,语意翻译为仙童。仙童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1957年,仙童半导体正式成立,而且发展顺利。因为仙童半导体的技术是建立在硅这种材料上。
当时的传统技术路线是使用锗作为材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锗的提纯容易,而硅比较难。可是,如果按地球的存量计算,锗在地球的储量非常少,而硅在地球的储量非常大。有沙子的地方就有硅了。按材料成本算,锗远远高于硅。
诺伊斯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带领团队解决了硅提纯的难题。所以,他们在原料成本上就占据了极大优势,剩下的制造成本也在随后产量提升中大幅降低。
技术是仙童半导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仙童拥有的不仅于此。仙童的另外一个成功因素是美国军方的订单。导弹和登月就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催化剂。导弹之所以打得准是因为导弹可以在发射后不断微调,而微调需要仪器计算。在过去还是电子管的时候,既笨重算力又低,这是没有办法满足导弹需求的。
晶体管和芯片的发明正正能解决这个难题。另外就是登月,阿波罗计划的电脑芯片也是仙童公司制造的。
在技术和军方订单支持下,仙童半导体进入了黄金时代。到了1967年,仙童半导体营业额接近2亿美元。当时,美国人均GDP只有4300美元。2亿美元的企业年收入绝对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到了1969年,在加州的森尼维尔市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位与会者中,只有24人没有在仙童半导体工作过。如果说,仙童半导体开启了硅谷的繁荣,一点都不为过。
当初成立仙童半导体的八位杰出人才当中,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在1968年成立了英特尔。事隔一年,1969年,在仙童任职市场总监的杰瑞·桑德斯和他七位同事成立了AMD。
就这样,现在全球两大CPU厂商就此呱呱落地。可能当时连他们自己都没想过,自己的CPU业务能引领行业几十年。
下一课,我们先讲美国和日本的芯片战争。再回来说英特尔和AMD长达几十年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
在这一课结束前,我想跟你说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个,摩尔定律。你可能都听过了。这是英特尔另外一位创始人戈登·摩尔总结的规律,指的是在同样面积的芯片上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翻一倍的规律。自从摩尔定律出现后,整个半导体行业在往后50年基本上都是按着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
很多人都会觉得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其实过去几十年,发展迅速的基本都是跟芯片相关的行业。先是电脑,再是手提电话,近年是电动车。硬件的发展带动软件,新软件的开发又反过来迫使硬件性能的提升。
不过,你看看燃油车行业是不是发展缓慢?这么多年来,有省很多油吗?并没有。价格降了很多吗?也没有。手机和电脑,降价幅度基本是每18个月跌一半。这就是摩尔定律的威力。
商业和科技进步的第一个重要要素是成本要素。新技术能淘汰旧技术不是优化百分之几十的幅度,而是几倍的优化,甚至是十倍效率的提升。
第二个知识点是,仙童半导体在70年代开始走向衰败。这个也是市场经济的魅力,哪怕你是时代的开创者,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只要你没跟上,你开创的时代也同样会无情地抛弃你。
下一课,我们讲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之争。当时,大部分美国半导体公司都几乎要破产,包括英特尔。下周见。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2日 UTC 02:04
- 长度7 分钟
- 单集10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