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邀請到年紀輕輕已經在擔任講師的慧龍,和我們聊聊是什麼契機讓本來要往小學老師邁進的他調整了教學內容與對象,而他又是如何累積實力走向講師之路的。
我們知道很多講師都是從學生社團開始培養的,但這次的訪談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都是大家都能夠運用的技巧喔!那麼快點來聽聽今天的內容吧!
節目內容快速瀏覽
- 01:48 – 大學時候的背景?
- 06:45 – 如何知道自己可以往體制外的教育前進?對於講師的定義?
- 08:38 – 第一場講課是什麼時候?
- 12:00 – 你目前講課的主題與對象是?
- 14:50 – 如何找到舞台往講師之路前進?
- 19:40 – 這條路上遇到的挫折或困難?
- 26:55 – 擔任講師的優缺點?
- 33:18 – 講師如何收費?報價與流程?
- 39:35 – 建議已經不是學生的人,要怎麼成為講師?
- 43:38 – 可以分享講師如何運用知名度、指名度和忠誠度嗎?
「我沒有很喜歡幫學生貼上努力就會成功的標籤,想讓他知道的是透過什麼方法可以走捷徑。」
重點整理
如何搭建舞台、進入講師的領域?
- 找業界的前輩,主動詢問是否能夠幫忙開場、破冰,以及擔任他的助教
- 到一個夠大的通路和他們合作,慢慢累積自己的品牌
- 把握時間提早到,一方面能夠看其他講師上課的風格與運作方式,另一方面在課堂結束可能會有跟他交流的機會
講師的優點(與一體兩面的缺點)
- 時間彈性 (但也需要一定的自律性)
- 因為對方主動邀約,通常較能受到尊敬
- 可以分享自己喜歡或在意的議題 (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措辭需要更嚴謹)
- 能夠半強迫自我精進
- 提升對生活的敏銳度,思考如何運用經驗講課
講師需要注意的事情
- 和與同業維持良好的關係
- 課後經營:主動詢問主辦單位,關於課程的建議與回饋
總結
回顧一下,那些一體兩面的優點吧!講師能夠主動決定想要分享的主題,但也代表掌握著話語權,言談內容需要更加嚴謹,不然容易被放大與批評,或是影響他人,另外則是大多人看到自由工作者的優點,講師的工作也許看似更彈性、自由,但相對來說就需要有良好的自律性,才不會讓自己陷入日夜顛倒的生活。你有足夠的自律性可以擔任自由工作者嗎?問問自己吧XD
如果你想成為講師,你該如何開始嗎?你可以先培養自己的講課內容,如果你已經不是學生了,也可以朝著做而優則講的目標邁進,就是將自己的專業、工作內容或是自身的知識系統化,轉化成可被複製、可被他人吸收的模組,接著可以經營個人品牌,或是找到一個夠大的講課通路,多參與相同領域的課程,不僅一邊學習,也能讓這個領域的人看見你。最後可以依照知名度、指名度與忠誠度,穩定經營自己的課源。
非常謝謝你願意花將近一小時的時間聆聽這集的茫然不是病,恩,希望這一小時就像是朋友陪伴著你搭車、睡前、或是做家事的時光,也希望這集的內容帶能夠帶給你一點點幫助!如果你喜歡這個節目,記得訂閱與分享給你的朋友喔!也歡迎追蹤storywho的instagram喔!期待下一集的節目吧!
記得訂閱節目,並到iTunes Store上為節目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讓更多人知道茫然不是病。
Subscribe: Apple Podcasts | Android | Spotify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September 15, 2019 at 7:38 PM UTC
- Length52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