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a公司简报
1. 公司概况
Momenta成立于2016年9月,是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由曹旭东创立。公司提供两种主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pilot(量产L2+自动驾驶产品)和MSD(Momenta Self Driving,L4完全无人驾驶产品)。Momenta的愿景是“十年挽救百万生命、十年解放百分百时间、十年物流出行效率翻倍”。
- 创始人背景: 创始人曹旭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及商汤科技的研发总监,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数据驱动算法、高精地图、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拥有深厚背景,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5%,硕博学历占比约55%。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在自动驾驶感知、预测、规划、高精地图方面拥有超过650项专利。
- 融资情况: Momenta融资进展顺利,获得多家头部整车厂、Tier1及产业资本青睐。截至2021年11月C+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2亿美元,最新估值约40-50亿美元。主要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丰田、博世、淡马锡、云锋基金、梅赛德斯-奔驰、IDG资本、GGV纪源资本、顺为资本、腾讯和凯辉基金等。
- 战略核心: Momenta奉行“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技术路线,即“数据驱动算法+海量数据回流+闭环自动化工具链”构成“飞轮”,并通过Mpilot(L2+量产辅助驾驶)和MSD(L4完全无人驾驶)“两条腿”产品战略,实现L2+向L4的升维,最终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2. L2+前装量产业务(Mpilot)
L2+前装智能驾驶市场正快速进入量产周期,高速领航开始规模放量,城区领航也逐步落地。Momenta在该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市场份额领先。
- 市场地位与进展:“最不缺量产项目的方案商”,截至2023年8月,已斩获上汽智己、比亚迪腾势/仰望等超10个量产定点和超25款车型。曹旭东在2025年1月表示,公司合作车企已覆盖上汽、比亚迪、广汽、东风日产、长城、广汽丰田、奔驰等数十家,定点车型预计超过100个,其中已量产车型26款。
- 据佐思汽研数据,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Momenta的市场份额达60.1%,远超华为Hi模式(29.8%)和百度(6.9%)。
- Mpilot是Momenta推出的L2+乘用车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包括高速导航辅助(HNP)、泊车导航辅助(PNP)及舱内摄像头感知(ICP)。城区领航辅助(UNP)已开始内测,智己预计2023年10月正式公测。
- 产品优势:开放性与兼容性强: Mpilot能灵活满足不同主机厂的多样化需求,适配十种以上主流量产计算平台,支持7V3R、11V5R、11V5R1-4L等多种传感器方案。
- 深度学习与数据驱动: Momenta在感知、预测、建图、定位等核心技术模块均采用数据驱动算法,通过大规模优质数据回流实现算法的自我进化和泛化性提升。
- 强大的产业合作网络: 公司股东及合作方多为国内外头部传统车企及Tier1(如上汽、通用、戴姆勒、丰田、博世、德赛西威),并通过与吉利路特斯、比亚迪等合资公司深化合作,形成“整车厂+Tier1”的强大朋友圈,获得稳定现金流和海量数据。
- 商业模式: 主要采取联合开发(收取一次性工程费用NRE)和授权收费(按每台车收取固定金额或订阅模式)两种模式。目前合作车型以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为主,未来有望扩展至2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
3. L4 Robotaxi业务(MSD)
L4 Robotaxi商业化已迈入“去安全员”2.0阶段,但大规模商业落地仍需3年以上时间。Momenta在该领域积极布局,但与头部玩家仍有差距,正通过L2+业务积累数据反哺L4。
- 产品与合作:Momenta推出全无人驾驶解决方案MSD,并与上汽旗下享道出行合作Robotaxi服务。
- 自2020年在苏州推出自运营Robotaxi服务,2021年12月联合享道出行推出享道Robotaxi。
- 目前在苏州和上海约有100辆Robotaxi进行测试运营,截至2021年累计客单量超25万。
- 2023年8月,15辆Robotaxi获颁苏州首批示范运营收费牌照(仍需带安全员),车均日单量近30。
- 2025年5月,与享道出行再次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前装量产的Robotaxi车队,首批车端无人Robotaxi预计2025年底在上海试运营。
- 挑战与机遇:无人化进程滞后: 相较于小马智行、百度等头部玩家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已获批“主驾无人”甚至“全车无人”的商业化运营或免费试运营许可,Momenta的无人化进程仍需追赶。
- 数据反哺与技术打通: Momenta致力于打造MSD和Mpilot的统一传感器方案,打通L2+与L4之间的技术流和数据流闭环迭代。通过Mpilot收集的数据能够反哺L4算法,但其赋能程度仍待验证。
- 股东背景优势: 有望依托以上汽为代表的强大股东背景和产业资源,加速扩展Robotaxi车队规模,具备后发制人的潜力。
- 硬件成本挑战: L4大规模落地需要大规模高质量数据收集,但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仍是挑战。Momenta的L4方案相比Mpilot仅额外增设1颗激光雷达,有助于降低架构变动成本。
4. 技术优势与“飞轮”战略
Momenta的核心技术护城河在于其独特的“数据驱动算法+海量数据回流+闭环自动化工具链”构成的“飞轮”技术路线。
- 数据驱动算法:Momenta在感知、预测、建图、定位等核心技术模块均采用数据驱动算法,能够基于统一框架解决问题,实现低成本、高速的系统迭代。
- 在深度学习的视觉注意力机制(如SENet和SKNet)领域建树颇丰,这些技术有助于模型更高效地处理视觉信息,提升精度。
- 海量数据回流:智能驾驶已进入数据驱动3.0阶段,数据成为制胜关键,尤其是在“BEV+Transformer”技术路线下。
- Momenta通过率先推进L2+自动驾驶产品的量产落地,实现低成本的海量数据回流,获取高质量的“长尾问题”数据,加速算法迭代,解决corner cases。
- 闭环自动化工具链:完整的自动化数据闭环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回传、标注、处理、仿真、训练、验证、OTA等多个环节,其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直接决定模型迭代效率。
- Momenta打造了闭环自动化(Closed Loop Automation)工具链,包括M Framework、M Adapter及M Box。
- M Framework: 确保Mpilot和MSD在技术架构及数据流上的互通,使量产数据能有效作用于技术框架更新。
- M Adapter: 支持解决方案高效适配于不同主机厂、车型及硬件组合。
- M Box: 提升内部研发效率,支撑“飞轮”高效运转。
- 在自动化标注领域拥有多项专利,致力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 采用混合云结构构建自动驾驶数据筛选训练平台,数据量已达PB级,并有专利支持测试场景素材库创建、测试软件版本适配等,提升测试效率。
5. 行业竞争与挑战
自动驾驶行业正面临“大逃杀时刻”,曹旭东预测中国智驾公司最终只会剩下3家。Momenta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挑战。
- 竞争优势:广阔的“朋友圈”: 与数十家国内外车企(包括自主、合资和跨国车企)合作,拥有大量量产定点项目,市场份额领先。
- 技术领先性: 致力于实现“一年10倍”的软件性能提升速度,远超行业“两年10倍”的平均水平。
- 早期量产意识: 曹旭东很早就确立“一个飞轮,两条腿”的量产L4路径,使其在量产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 深层次的产业协作: 通过与车企共研,帮助其建立自动驾驶研发能力,形成良好的“卡位”效应,不易被替换。
- 面临挑战:车企自研趋势: 尽管Momenta与车企深入合作,但部分车企(如小鹏、蔚来、理想、吉利、长城、比亚迪)正在加强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和全栈技术,这可能压缩供应商的市场空间。
- L4商业化落地速度: Momenta的Robotaxi业务在无人化进程和车队规模上落后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百度等头部公司。
- 硬件成本压力: 智驾产品的高阶功能价格区间将下探,需要供应商具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曹旭东预测2026年无图城市NOA的硬件BOM成本需降至4000-5000元。
- IPO进展: 虽然Momenta已通过境外上市备案程序,但其上市进程慢于同期成立的黑芝麻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兩次
- 發佈時間2025年9月4日 上午10:28 [UTC]
- 長度23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