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医生

13.医生分享治愈书单: 关于疾病、爱和死亡

📚 本期两位外科医生从医学专业和人文视角,聊聊我们这几年读过的几本非专业类医学(医疗)相关书籍,分享我们对执业、疾病以及生命的思考。这些书中,有的从技术到人文,探讨医学的局限性与生命的复杂性;有的从患者的就医之路讲述慢性病患者的"久病成医"与自我赋能;还有描述了因生活与工作难以平衡而身处困境的医生,发出"家是唯一可以撒谎的地方"的无奈感叹...

🕙 时间线

4:30

1️⃣《打开一颗心》(Fragile Lives)

作者:斯蒂芬·韦斯塔比(英国心脏外科医生)

关键词:心脏外科、生命脆弱、医者反思

读书切片

  • 韦斯塔比从屠宰场杂工到顶尖外科医生的传奇成长。
  • "掉在地上的心脏还能用吗?"——手术室里的惊险与抉择。
  • 术后患者的心理困境:一位人工心脏患者因长期并发症自杀,引发对"医疗胜利"的重新思考。
  • "外科医生的格言:看一次,做一次,再教一次。"(See one, do one, teach one.)

24:00

2️⃣《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This Is Going to Hurt: Secret Diaries of a Junior Doctor)

作者:亚当·凯(英国前妇产科医生,现喜剧作家)

关键词:英式幽默、住院医生血泪史、医疗体制

读书切片

  • "夜班如地狱。与之相比,迪士尼乐园像天堂。"
  • 实习生的崩溃:"医学院学的知识远不够应付病房的悲喜剧。"
  • 查房真相:"像一只被施了迷魂咒的小鸭子,记下领导的每一条指示。"

关联作品:改编英剧《疼痛难免》(This Is Going to Hurt)。

38:20

3️⃣《无国界病人》

作者:师永刚(主编、 作家/肾上腺皮质癌幸存者)

关键词:抗癌十年、中美医疗差异、患者视角

读书切片

  • 从协和到MD安德森:跨国求医的"接力式治疗"。
  • 300页病历成"抗癌指南":医生主动复印学习。
  • 医疗建议:重大决策时寻求"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

52:15

4️⃣《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作者:周国平(哲学家)

关键词:父爱、生死哲学

读书切片

  • 记录女儿妞妞从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到离世的556天。
  • "明知她会死,却要陪她长大"——爱与绝望的并存。
  • "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56:20

5️⃣《当呼吸化为空气》(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美国神经外科医生)

关键词:医患双重身份、死亡意义

读书切片

  • "医生的最高使命,不是对抗死亡,而是让患者活到最后一刻仍是自己。"

69:35

6️⃣《目光》

作者:陶勇(中国眼科医生)
关键词:医患信任、医学温度

读书切片

  • "医学的本质不是用技术战胜疾病,而是用信任重建希望。"

图片自圆哥哥朋友圈

———————————————————————————
🎙️ 希望这些书让你更理解医学的温度,更珍惜当下的健康与宁静。书单当中哪本最打动你?你还读过哪些有温度的医学书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阅读故事!

[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

[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

[剪辑] @K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