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日历 Daily knowledge

中英法三语主持人褚笑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新认知、新发现、新趋势、新洞察。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最新的经济、社会、科学、产业新知识,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撰稿 | China Daily, CCTV, CNR, Xinhua News Agency, People's Daily 等中央媒体资深编辑记者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张煜霖,原海南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主持人、记者。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柳婷婷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中央美院 主视觉 | 李芳舟 欢迎订阅,一起get新知。

  1. 24 日常自救指南|如何预防年轻猝死?

    09/05/2019

    24 日常自救指南|如何预防年轻猝死?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接二连三的悲剧主人公都是年轻人,让人唏嘘感叹的同时也不禁疑问。 为什么猝死的都是年轻人?我们到底对猝死了解多少?平时该如何预防呢?   猝死指平时看上去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有三,一是死亡急骤,二是死亡出人意料,三是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源性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瓣膜病及心律失常等;二是非心源性疾病:比如脑出血、肺栓塞、哮喘、过敏等。 其中第一种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大约80%左右的猝死都是跟心脏直接相关的。   医生表示,人不会无缘无故猝死,尤其是年轻人,并不会在很健康的状态下,突然就死亡了,在猝死之前,你的身体可能已经出现了预警信号。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有后面我们要说到的这些情况,一定要非常注意。   第一是,压力大。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释放自己的压力,身体也来不及对这种高强度压力做出反应,就会导致精神高度紧张。 精神紧张会造成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堵塞,导致心肌梗死。一些高压力行业工作者,比如制造、金融、教育、媒体、医疗、交通运输等,容易发生猝死,须时刻提高警惕。   第二是,熬夜。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这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熬夜后,身体的代谢功能减弱,血液黏稠度上升,代谢产物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导致血管狭窄。 尤其是年轻人,心肌活跃,出现血管狭窄后,加上抽烟、喝酒等刺激,血管突然痉挛收缩,就会发生急性心梗,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可能就会在1小时内死亡。   第三是,暴饮暴食。如果吃得过量,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就会大大减少。对于本来就供血不足的人来说,吃得太多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   第四是,吸烟或吸二手烟。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 吸烟会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加重心脏负荷、影响心肌供血,间接损害心脏;烟草燃烧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心肌。研究证实,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第五是,心情抑郁。坏情绪是心脏大敌,尤其是抑郁。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导致睡眠障碍,造成心慌,心率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   第六是,久坐不动。久坐会减缓全身血液循环,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时间长了,会导致心脏机能衰退,引发心肌萎缩、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诱发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增加猝死概率。   当然,年轻人也不要听到所谓的“猝死原因”就担心不已。猝死不是一天发生的,我们完全有办法避免。我们来说一些实用方法:   第一,猝死前往往会有心慌、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症状,如果出现,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家族遗传史,除常规体检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健康问题。   第二,调整情绪,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工作压力,不暴躁、不生气、不着急,学会开导自己,保持阳光心态。工作以外的时间,要强迫自己完全放松下来。   第三,每顿饭吃八成饱,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注意防止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加,极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   第四,拒绝熬夜,注意休息。疲劳是猝死的一种信号,提醒机体已经超过负荷,这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日常,可制定一个适度的工作、生活时间表,帮助平衡工作与生活。 愿每位朋友都能健康工作,开心生活! 参考资料: 1.揭开心源性猝死的神秘面纱 https://www.sohu.com/a/247532776_100663 2.警惕身边的心源性猝死,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生命往往就在瞬间失去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1879639374955954&wfr=spider&for=pc 3.为什么猝死现象频发?心源性猝死来袭,身体可能会有4个“提醒”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518358650917272&wfr=spider&for=pc 4.身体很好的他,为什么突发心源性猝死?医生这么说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84377815823238365&wfr=spider&for=pc 5.预防猝死六大要点 教你如何自救 http://weihai.dzwww.com/jk/201308/t20130821_8790912.htm 6.猝死十大恶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C%9D%E6%AD%BB%E5%8D%81%E5%A4%A7%E6%81%B6%E4%B9%A0/7354772?fr=aladdin

    7 phút
  2. 23日常自救指南|不小心被猫狗咬了怎么办(1)

    07/05/2019

    23日常自救指南|不小心被猫狗咬了怎么办(1)

    很多人家里都会养宠物,而每个铲屎官心里都明白,被宠物猫、宠物狗抓咬,那真是常有的事儿。 但是,被咬伤之后呢?有的时候只是自己简单地处理一下,因为老是去医院打疫苗也实在麻烦。但又有些担心:不去打疫苗,万一得上狂犬病怎么办?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被猫狗咬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不打疫苗就会得狂犬病吗?   我们先来带你重新认识一下狂犬病,对于它,人们存在着很多误区。   首先,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一旦病发无药可救。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唾液来传播的。 很多人会认为只有被狗狗咬伤才能感染狂犬病,其实不是,如果你身体上有某处破了皮的伤口,被动物舔到了,狂犬病毒也会通过唾液,从你的伤口进入,将病毒输送到你的身上。 所以千万不要在有伤口的情况下跟小动物玩耍,或者是跟动物接吻,因为你不会知道它是否有狂犬病。   其次,狂犬病的潜伏期很短,通常是一到三个月,动物的时间更短,通常只有10天。 一旦动物或者人感染狂犬病病毒,潜伏期一过,便会病情发作,出现怕水、怕光、狂躁、口吐白沫等特征,而在病发后期,便会呼吸不畅、全身抽搐而死。 所以,要是很久以前被狗咬过,到现在都没什么反应,那么你并不会得上狂犬病,更不会突然死亡。   最后,能够携带狂犬病毒的宿主,并不是只有猫和狗,一些家畜和野生动物都会有,比如马、牛、猪、蝙蝠等,它们都会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身上。而禽类、两栖类都不会传染狂犬病,比如,鸟类、鸡、鱼、乌龟、蜥蜴等。 不过所幸,狂犬病毒是无法在动物的毛发或者爪子上面长期生存的,所以不会出现动物在身体表面携带病毒而不感染的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得了狂犬病的动物,才会传染给你。   那说来说去,在被猫狗咬伤后,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步,先要自己处理好伤口,以防被其它细菌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清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酒消毒即可。如果被抓咬的不成样子,那么就需要立刻去医院。   第二步,判断要不要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如果你的猫狗之前就打过狂犬疫苗,而且近期它也只是被关在家里,没有接触过其他动物,它就不会携带狂犬病毒。 那么在跟它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被抓破点皮、咬伤点皮,基本上是可以放心的,自己在家处理下伤口就好。当然,如果你不放心,还是可以去医院打疫苗的。   如果是被外面的流浪狗、流浪猫咬伤了,你根本不知道它是否有狂犬病,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去医院打疫苗。   如果你是被家里养的猫狗咬了,但它又没有打过狂犬疫苗,那么它是否健康,也是存有疑虑的。 针对这种情况,也要立即去医院打疫苗。虽然民间也常用十日观察法,来判断猫狗是否健康,也就是观察十天之内猫狗的情况。 因为狗、猫一旦狂犬病发作,它的性情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怕水,坐立不安、跑来跑去,甚至是狂叫不止、疯狂地攻击人。   但是,如果等到猫狗发病,你要再去打疫苗,也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携带狂犬病毒的猫狗,一般会有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 狂暴型自然好判断,就怕我们的猫狗是麻痹型,因为这种猫狗一般都比较安静,看不去也不太像是得病了,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危险。   所以,如果你的宠物打过疫苗,完全健康,一般抓咬的小伤口,你都可以放心。而除此之外,被咬后,都建议到医院打狂犬疫苗。不仅是图个安心,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意外也能保命。 最后,疫苗的有效期是半年,如果在接种完疫苗半年内再次被咬,就不用再打。超过半年,就需要去医院再次接种。祝你在爱宠物的同时,也学会保护它和你自己,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不小心被猫猫狗狗咬了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3RdmhsGYEp97q5k2MeKjvw  2.被猫狗抓伤会得狂犬病吗?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50869545.html?entrytime=1551144329723&word=%E8%A2%AB%E7%8C%AB%E7%8B%97%E6%8A%93%E4%BC%A4%E4%BC%9A%E5%BE%97%E7%8B%82%E7%8A%AC%E7%97%85%E5%90%97&ms=1&rid=1041104194599304533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3.被猫狗咬了,一定要打狂犬疫苗吗?医生的答案出人意料…… https://mp.weixin.qq.com/s/rW_0shaOWPYFlst18RlsAA

    6 phút
  3. 22日常自救指南|鼾声如雷,真的是睡得香吗?

    01/05/2019

    22日常自救指南|鼾声如雷,真的是睡得香吗?

    打呼噜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甚至把它视作睡得香的表现。 但有一种呼噜是病,得治,而且得尽早治,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它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打呼噜。 其实,打呼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睡觉时,人呼吸不畅的一种表现。人在呼吸时,气流从口、鼻进入,通过口腔、鼻腔、咽喉等部位进入气管,如果中间过程中哪一个地方不通畅,都可能发出声响,也就是呼噜。 这种不通畅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这些部位,存在着生理结构的异常,比如咽腔小、上呼吸道狭窄等,压迫了上呼吸道,气流通过时就出现了阻碍,发出了声音,也就是呼噜。 此外,人在睡觉姿势不对、酒喝多了,或者过于劳累、枕头不合适等情况下,也都有可能打呼噜。 肥胖也是造成人打呼噜的重要原因。因为胖人的脖子上堆积的肉多,压迫呼吸道,从而导致打鼾。 不过,以上这些原因引起的呼噜,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如果睡觉时呼噜声此起彼伏,声音非常大,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暂停,就十分危险了,在医学上,它被定义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英文为Obstructive Sleep Apnea,简称OSA。 这种疾病是一种睡眠障碍,其本质是窒息,不仅会导致人的机体缺氧,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可逆的伤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脑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那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般来说,人10秒钟以上不呼吸为呼吸暂停。如果睡觉时,整个晚上这种呼吸暂停达到30次,或是1小时内发生了5次以上,就可基本判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 但由于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处于睡眠状态,因此很有可能本人长时间意识不到。不过,还是有一些临床表现可以帮助自己判断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一是即使在晚上睡眠充足后,白天也会过度嗜睡;二是醒来时头痛或口干;三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性格产生变化,包括脾气暴躁、敌对行为增多、儿童学习成绩差等。 一般来说,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影响任何年龄的人,且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 不过,根据医学研究,有以下症状的人为高危人群:男性、超重或肥胖、大脖子、年龄超过40岁、腮帮骨小、扁桃体、大舌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抽烟以及有睡眠呼吸暂停家族史等. 这是因为,如果超重或肥胖,脂肪组织会变厚,使得气管缩小,人呼吸的氧气不足,导致呼吸暂停;而大脖子、腮帮骨小、扁桃体大、大舌头等也可能使得喉咙比通常的气道更窄,导致呼吸道在睡眠期间完全或部分阻塞等。 一般来说,治疗和预防打呼噜不需要使用药物,可采取换个睡姿、减肥、戒酒、规律作息、清洁鼻腔、换个枕头等多种方法。 具体来说,第一是换个睡姿。如将平躺改成侧卧,可避免上呼吸道下坠阻塞引起打鼾,不习惯侧睡的人可买睡眠枕帮助维持侧睡姿势。 第二是减肥。对于变胖以后才开始打呼噜的人群,减肥可有助于缓解打呼噜症状。对于睡眠呼吸暂停征患者来说,减肥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第三是戒酒。喝酒会导致喉部咽部肌肉松弛,容易出现打鼾。避免睡前4~5个小时摄入酒精,会大大降低打鼾的概率。 第四,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长期熬夜后,睡眠会变深,咽部肌肉会更容易松弛,加重气道阻塞。规律作息、早睡早起等好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打鼾症状。 第五,保持鼻腔畅通。鼻腔很像水管,水管堵塞了,水流就会变急,容易打鼾。可通过睡前洗热水澡、清洁鼻腔等方式,保持鼻腔畅通,降低打鼾频率。 当然,如果明确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最科学的,还是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打呼噜就不会成为致命的“声响”。 参考资料: 1.呼噜,呼噜……打鼾竟然是一种病? http://www.sohu.com/a/233311551_477629 2.打呼噜是睡得香?错了,其实是6个因素在作怪,不都是好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371499553516311&wfr=spider&for=pc 3.如何判断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https://wenku.baidu.com/view/550ac7f033d4b14e852468a1.html 4.原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么可怕,幸好我当初没有掉以轻心 https://www.sohu.com/a/273355042_100294723 5.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让身边的他不再夜夜“断气”!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8673306703773668&wfr=spider&for=pc

    6 phút
  4. 21日常自救指南|怎样泡脚,才算是真正的养生?

    27/04/2019

    21日常自救指南|怎样泡脚,才算是真正的养生?

    泡脚是很多人喜欢的养生方法。特别是在冬天,泡在温暖的热水中,全身都会感到舒服和放松。那么泡脚真的养生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泡脚呢?   先来了解一下泡脚到底养不养生。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人体的血管说起。 我们都知道,血管是人体运送血液的管道,它分三种,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它们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当血液从心脏射出之后,动脉血管会负责将这些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给它们带来所需的氧气和营养。 随后,动脉当中的血液会经由毛细血管,流入到静脉血管当中,由静脉血管负责将这些血液再带回心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血液流动的循环,使我们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   而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当我们用热水泡脚时,脚部的动脉血管就会舒张,也就是血管变粗。动脉血管一旦变粗,更多携带氧气和营养的的动脉血液就会从心脏流到下肢。 全身的血液循环得到了促进,我们自然就会感觉到舒服。所以,热水泡脚养生并不是故弄玄虚,确实是具有一定保养功效的。   但是泡脚虽好,我们还要懂得泡脚的正确姿势,才能达到更好的功效。   首先,什么时间泡脚最好呢?最佳泡脚时间段是晚上9点左右,其实也就是大概饭后2个小时,食物基本被消化完的时间段。因为泡脚的时候,血液流向下肢,会适当减少肠胃器官的血流量。 如果饭后立即泡脚,会影响食物消化,导致消化不良。而且在中医看来,9点左右正是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 在此时泡脚,体内的血管扩张,会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而且,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半个小时左右即可。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血液大量留在脚部,让大脑和心脏缺血,引发头晕等不适。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不能长时间泡脚,因为我们刚刚说过,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但是静脉血管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者阻塞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讲,便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其次,泡脚的温度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控制在40℃-45℃之间即可,基本上就是把手放进去,感觉很热,但是还能坚持住的水温。 温度过低达不到活血的功效,而温度过高反而容易烫伤皮肤。此外,具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家人试过水温之后再泡脚。 因为多数糖尿病患者患有神经病变,以至于脚部的末梢神经对温度的感觉减退,不能准确地判断水温,所以他们往往会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也会浑然不知。   最后,我们还要说一说泡脚盆。有电动的,有木桶的,当然也可以用塑料或者是铝制的盆。一般来说,电动的泡脚桶可以保温,不至于水温下降,而且也有按摩功效,相对比较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泡脚要放一些药材的话,最好选择用木桶盆。因为药材里面的微量元素容易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既然说到了药材,相信很多人也好奇,如果泡脚放药材的话,一般都要放什么呢?   其实泡脚水中可以放很多东西,比如说,泡脚水中可以放入拍碎的生姜,可以达到去寒的功效,有助于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添加白醋,可以软化角质,改善脚气,并且有助于改善睡眠。 而放一些红花,可以调和气血,改善痛经。甚至还可以放入一些陈皮,也就是晒干的橘子皮。特别是爱穿高跟鞋的女生,一般脚下的死皮比较多,而陈皮中的维生素c可以滋润皮肤,改善脚部肌肤状态。   总而言之,泡脚虽然简单,但却有着大学问。我们平时泡脚应多注意自己身体状况,避免踏入泡脚的误区。而且泡脚的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还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夏天也要热水泡脚? 这 3 类人最好别泡 https://mp.weixin.qq.com/s/fDkn-dZEyZZUxkkpNSZLSQ 2.泡脚是养生还是慢性自杀?知道真相后不敢乱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979599992787113&wfr=spider&for=pc&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isFailFlag=1 3.泡脚有什么注意事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92933/answer/21479606?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74267046025209036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6 phút
  5. 20日常自救指南|换颜色和调暗屏幕,你需要的护眼指南!

    23/04/2019

    20日常自救指南|换颜色和调暗屏幕,你需要的护眼指南!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有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而且近视的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其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30%,大学生约为90%。这与长时间玩手机电脑有着强关联,于是有人提倡把手机、电脑屏幕背景换成绿色或者调暗屏幕亮度,就可以有效护眼。真的是这样吗?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要先说说眼睛在看屏幕时是如何受伤的。 从医学角度来看,视力受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眼睛疲劳,这是因为注视荧光屏时,由于注意力集中,眨眼次数会无形中减少,由每分钟眨眼20~25次,减少至5~10次。 眨眼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湿润眼球,眨眼时眼泪会均匀地抹在眼球上,对眼球起到润滑作用,眨眼次数减少,会导致眼睛干燥不适。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干眼症,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 另外,电子屏幕由小荧光点组成,这些荧光点一直闪烁,要想看清楚,眼睛必须不断地调整焦距,时间一长,眼肌就会疲劳。同时电脑屏幕的电磁波、紫外线、放射线、红外线等都会刺激眼睛,引起眼部疲劳干涩、视力模糊甚至头颈疼痛等等。 还有,电子屏幕的蓝光比例过高。我们在配眼镜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防蓝光辐射镜片”,蓝光是什么呢?蓝光是波长为400到500纳米之间的蓝色光线,也叫“高能可见光”(HEV),是可见光中具有最强能量的光谱段。 这种蓝光能通过损坏视网膜来影响视力。电子屏幕发出的正是这种蓝光。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什么呢?通俗点解释,它就像是一个单身或离异的青年,需要一个伴侣才就会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他寻觅伴侣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一位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连理,却破坏了一个之前本来稳定的家庭。 “自由基”就是指这种单身公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自由基在这里破坏的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同时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那么回到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上,手机、电脑屏幕背景换成绿色或者调暗屏幕亮度,可以有效护眼吗? 相比黄色和红色来说,绿色对眼睛的刺激较小,光线相对柔和,这是由于不同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存在差异,红色和黄色对光线反射都在60%以上,反射光过强会让人觉得刺眼。 而绿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看,绿色也许有一定的护眼作用。但只改变屏幕的颜色,效果是很有限的。这是因为电脑的亮度因素依然存在,时间长了眼睛仍旧会疲劳。 调低手机屏幕亮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亮光的刺激,但是无法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因此长时间观看还是会带来眼部的不适。也就是说,调低屏幕亮度依旧会损害视力! 那如果将屏幕换成绿色背景或者调暗屏幕亮度都不是有效护眼的方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 答案就是合理安排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这要从何说起呢?因为短时间面对电子屏只会引起视力暂时的功能性变化,经过休息即可恢复。而长时间面对电子屏,比如2小时甚至以上的时间,且经常如此,就可能使视力迅速下降。 所以使用电脑过程中,应该遵循20-20-20的原则:使用20分钟电脑后,应该往20英尺远也就是正常成年人一手臂长的距离,注视至少20秒,大概就是在心中背2首唐诗的时间。 除了要控制时间,屏幕高度也很重要!电子屏的屏幕中心应该在眼睛水平注视的向下15度,也就是说,你是微微垂着眼看屏幕中心。为什么是向下15度呢? 这是因为看电脑时间长了,眼睛原本就容易干燥,再把电脑屏幕抬高,势必造成眼向上抬,眼球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更多,容易导致更多的泪液蒸发,造成眼睛发干。 这时如果房间比较干,尤其是在开空调和暖风机的时候,眼睛干涩的情况更会加重。这时如果在电脑边放一个加湿器,多喝水,会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适。 当然还可以通过改变一些小习惯来缓解。比如对着电脑的时候,有意识地多眨眼、使用眼药水等。关于眼药水,大家熟悉的可能有人工泪液、氯化钠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可这些滴眼液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市面上的滴眼液大致有几类,分别是抗菌素类、抗病毒类、抗青光眼类、散瞳类、白内障防治类、激素类、其他日常类,可以看出除了最后一类,其他都是和相应较严重的病症紧密相关的,我们经常使用的一般都属于其他日常类。 只是功能各有侧重,比如人工泪液和氯化钠主要是针对轻微干眼症患者,玻璃酸钠主要侧重于眼角膜轻微损伤患者等。 很多人把氯化钠滴眼液和人工泪液混为一谈,但其实是有点区别的,人工泪液就是模仿人体泪液成分的一种替代品,可以起到滋润眼睛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有泪液分泌障碍的患者。 而氯化钠滴眼液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通过补充钠元素来维持住眼内水分,适用于泪液分泌正常但眼部时而感到轻微干涩的患者。 对于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且经常感到眼疲劳的你,推荐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现在市面上防腐剂的成分多种多样,很难甄别,由于不含防腐剂的有效期只有一天,所以最好选用一小支一天的眼药水。 平时你也可以补充叶黄素或鱼油,这是因为叶黄素和鱼油中有一种物质叫欧米伽[gā]3,可保护眼睛的黄斑部感光细胞,是眼睛的防晒剂。含叶黄素较多的水果和蔬菜有玉米、菠菜、甘蓝菜、芒果、猕猴桃、葡萄、橙子等等。 关于防止蓝光对眼睛的损害,还有几个小技巧,一是开启系统自带护眼方案,现在的智能手机一般自带护眼模式,开启后系统就会自动屏蔽屏幕的蓝光,从而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建议你去手机设置里找一下。 二是下载第三方APP,如果你的手机没有护眼模式,可以试试下载APP来帮忙,比如“蓝光过滤器”可以尝试,以自己的喜好调节相应的数据。三是考虑佩戴抗蓝光眼镜,价格不贵市面上一般在100-200元左右,效果不错。 这期节目就介绍到这里,祝你用最美丽的双眼看到最美好的世界,下期再见!

    10 phút
  6. 19日常自救指南|被鱼刺卡喉,吞饭、喝醋靠谱么?

    19/04/2019

    19日常自救指南|被鱼刺卡喉,吞饭、喝醋靠谱么?

    很多人都喜欢吃鱼,但也难免会有被鱼刺卡住的时候。鱼刺卡喉,我们常会使用一些民间偏方来处理,比如说,吞饭、喝醋,那么,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其实,被鱼刺卡住,不管是喝醋还是吃馒头,都是错误的。这样处理鱼刺不仅不会清理掉鱼刺,还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我们接下来就说一说,为什么这些方法没有效果,以及被鱼刺卡住,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先来说为什么不能采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吃大块馒头、或者是米饭,企图把鱼刺带走,这种做法实际非常危险,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让鱼刺扎得更深。 想象一下钉钉子的场景,尖锐的鱼刺就好比是一根扎在皮肉上的钉子,如果钉子扎的深,你吞下的饭团或者馒头,会从侧面给它一个推动力,鱼刺没带走,反而扎得更深,再想拔出来更难。   但你这时可能会问了,有的时候这种方法确实好用啊。吞下去米饭,鱼刺好像就被带下去了,这只能说明你很幸运,当时卡的刺比较细小,而且处于浅的位置,所以能被轻易地带下来。   如果你是被那些较硬、较大的鱼刺卡住,尖锐的鱼刺有可能会刺伤周围的粘膜,甚至引发脓肿。而如果不小心将鱼刺推进了食道,则有可能引起食道穿孔,引发大出血,极端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吞馒头、米饭之外,你可能还会喝醋来处理鱼刺。因为传闻鱼刺的成分是钙,而醋当中的酸性成分会与钙发生化学反应,使鱼刺软化,从而脱落。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醋中含有的只是弱酸,只有在长时间的浸泡下,鱼刺才有可能被软化。 而我们喝一口醋,醋还没怎么接触到鱼刺,就顺着食道溜进胃里了,这个时间根本不够软化。所以,喝醋根本没用。而且跟醋一样,希望利用酸性物质来化解鱼刺的方法,比如吃维生素C,都不管用。   那么,被鱼刺卡住,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鱼刺最常见的还是卡在口咽部,也就是我们的扁桃体、扁桃体周围或者是舌根部,这些位置是比较浅的,你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解决:   第一,  可以低头弯腰,用力咳嗽。很多时候,那些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脱落下来。   第二,可以用一只筷子刺激咽喉处,诱发呕吐,如果鱼刺刺入软组织不深,也会被呕吐物带出来。   第三,也可以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的前部分,举起手电筒仔细观察喉部,如果可以看到鱼刺的话,就可以用镊子夹住,将它轻轻拔出。当然很多人被压着舌头,会感到恶心。这个时候,你可以张开嘴巴,发“啊”的声音,就可以稍微减轻不适感。   而如果利用这些方法,还是没有解决,就说明鱼刺扎得较深,也不易发现,那么这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使用专业器具,将其取出。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在吃鱼的时候,多注意。不要吃得太着急,更不要一边吃鱼,一边说说笑笑。就算是卡住了,也不要采取喝醋以及吃馒头、吃米饭这一类错误方法,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参考资料: 1.鱼刺卡喉,吞饭团灌醋都没用!还是医生取刺最靠谱 https://mp.weixin.qq.com/s/Lvy-oRHirSsbsdTMU7amNQ  2.被鱼刺卡住喉咙怎么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27799/answer/14154628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74267046025209036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3.鱼刺卡住喉咙时错误的自救方法与正确自救方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6110941471128&wfr=spider&for=pc&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5 phút
  7. 18日常自救指南|感冒了,是硬撑?还是吃药?

    17/04/2019

    18日常自救指南|感冒了,是硬撑?还是吃药?

    感冒了怎么办?多喝热水就好了。你是不是听过别人这么说? 一般人得了感冒,都不会愿意去医院,现在有很多人更不愿意吃药,怕有损身体本身的抵抗力。那么,感冒了到底该不该吃药?怎样才能快速恢复?今天我们就来跟你说一说。   首先,对于感冒要不要吃药,还要先看你得的是什么样的感冒。感冒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 如果是流行性感冒,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感,它一般比较严重,患者会出现高烧不退、恶心腹泻、全身乏力疼痛,甚至有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这种情况,直接去医院就医。千万不要强撑着,而引发其他方面的病症。   而如果是普通感冒,只是嗓子干、伴有鼻塞、流鼻涕,或者是打喷嚏,那么这种情况不吃药,虽然可能没那么快,但也可以好转。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普通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但目前并没有什么药物可以直接杀死这些病毒,让我们立刻好转。换句话说,我们以为吃感冒药可以治好感冒,但并不是这样,感冒药只是用来缓解感冒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的,比如,流鼻涕、打喷嚏。   那普通感冒是怎么好的呢?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好的。当感冒病毒侵入身体,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抗体,能够将这些病毒清除掉。 一般三到五天,我们自身就会消灭掉这部分病毒,身体也就恢复正常。所以,轻度的感冒,在不吃药的情况下,也会痊愈。只要多注重休息、勤通风、多喝热水,几天之后感冒的不适感便会消退。   虽然劝你多喝热水,好像是养生鸡汤,但是一般来讲,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发热、出汗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我们很容易虚脱。 而且多喝热水也能缓解喉咙的不适感,促使出汗和排尿,加速体内细菌和病毒快速排出。多喝热水,对人体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这时你可能会问了,虽然对于普通感冒,不吃药也会好,可是有时候感冒会带来的不适感,比如流鼻涕、发烧,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这也忍不了啊。所以如果你被感冒困扰,单纯喝热水肯定无法让你立刻舒服一些,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吃一些感冒药,来缓解难受。   那么该如何选择感冒药呢?   如果是身体发热,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可以选择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扑热息痛,或者布洛芬这两种药。 这两种药是使用最广泛的、最安全的退烧药。其实,感冒会发烧的原因是因为感冒病毒害怕高温,当大脑得知有病毒入侵时,就会发出指令提高身体的温度,目的是让不耐高温的感冒病毒变得更虚弱,以便更好的消灭它们。 所以,如果体温小于38.5摄氏度,也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那么不需要吃药,单纯的物理降温就可以了,比如用含有25%-50%浓度的酒精擦洗皮肤,就可以让自己舒服一些。   其次,如果有咳嗽、有痰,可以选些化痰的药。但不推荐吃止咳药,因为咳嗽其实是人体排痰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通过咳嗽排出痰液,可以把肺或气管内导致炎症的物质,比如灰尘、细菌、病毒等等,连同痰液一起排出体外。当然,若是你实在咳得厉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因用药。   而如果以上的症状都有,比如既发烧又有痰,那么就需要吃既能缓解发热疼痛,又能化痰的含有多种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了。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要多种药混着吃。像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扑热息痛,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就会造成对乙基酚摄入过量,可能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主要的对象是细菌,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伴有细菌感染,所以,还是要听从医生再决定是否服用。   以上就是跟你分享的有关感冒药的知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身,让自己免于感冒病毒的侵害。 而至于预防感冒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改变生活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比如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放松的生活状态以及适当的运动都能增强免疫力。总之,希望我们都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感冒到底要不要吃药?! https://m.sohu.com/a/279365057_688850/?pvid=000115_3w_a 2.吃感冒药有5大原则,你知道几条?都做到了吗?https://mp.weixin.qq.com/s/jzb2U_DqKN5nR5uIVIx82whttps://mp.weixin.qq.com/s/ 3.感冒咳嗽、鼻塞怎么办?药师教你对症下药 https://mp.weixin.qq.com/s/LXCyimx1h3DNWTvdUB8N1Q

    6 phút
  8. 17日常自救指南|总是流鼻血?是白血病的征兆吗?

    16/04/2019

    17日常自救指南|总是流鼻血?是白血病的征兆吗?

    流鼻血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唐伯虎被绝色倾城的秋香美到震惊流了鼻血。但是生活中的流鼻血,可不都是这么浪漫。 你可能在工作或者走路的时候突然感觉鼻子里湿湿的,然后下意识用手一摸,发现手沾上了血迹,才意识到原来是自己流鼻血了,然后就四处找纸巾止血,有点狼狈。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突然流鼻血呢?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大体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损伤性流鼻血。顾名思义,这是由于鼻子受伤而流血,是由于抠、撞、碰等外力因素引起的,剧烈碰撞损伤了鼻粘膜,撞破了毛细血管,然后引起了出血。 比如说,运动员在比赛中与对手因为抢球撞到鼻子之后出现的流鼻血,走路不小心鼻子撞到了门框之后流鼻血都属于这种。 第二类是干燥、上火型流鼻血。这一类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天气干燥的时候,鼻腔内黏膜也会变得干燥,会觉得鼻干、鼻痒,轻轻一搓就会鼻出血。   第三类是感染性流鼻血,这主要是由于鼻子出现了炎症,比如鼻炎、鼻窦炎等问题导致的。想判断你的鼻出血是否属于这类,需要去医院检查。   第四类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韩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之一就是,主人公流鼻血然后偶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是白血病晚期,就属于这种。全身疾病中,只要是能引起血压增高或者血管老化的病均有可能引起鼻出血。 其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肝和肾脏的疾病等等。所以,流鼻血并不是小事,如果经常性流鼻血,或者鼻血血流不止,都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查。   那么如果我们突然流鼻血了,应该如何有效地止血呢?你可能会想到好几个方法,比如:仰头止血,往鼻子里塞一大团纸巾等等。 但是你知道吗?你耳熟能详的这些方法其实并不科学。 首先,仰头并不能止血。这主要是由鼻子的构造决定的,鼻子是由相互贯通的鼻腔等部位组成的。 人的口鼻又是相通的,所以流鼻血的时候,仰头只会让本来从鼻孔流出的血液流到了嘴里,或者咽到了胃里,所以仰头只是改变了血液经过的途径,并没有有效地止血。   仰头止血的方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止血,反而,因为仰头而咽到胃里的血却可能刺激消化道,引起咳嗽呕吐等不良反应。 而往鼻孔中塞一大团纸巾,仅仅是把鼻血吸到了纸巾上,不能缓解出血的症状,并且一大团纸巾硬塞进鼻孔还会撑大鼻孔,影响鼻子的舒适和美观。 那么科学的止血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要低头前倾,就是低头的同时身体向前弯,这样可以防止血液流到嘴里。另外一个要点是压住鼻翼。 我们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硬骨和软骨的交界处,大概就是在鼻子侧面正中央的地方。 鼻梁根部的骨头是硬骨,用手摸可以感受到,硬骨比较硬,不能左右晃动。 而我们鼻尖的骨头是软骨,手感比较软,可以左右晃动。需要持续按压硬骨和软骨的交界处10分钟左右。   如果长时间的按压还是不能止住鼻血,那么就把棉球或者纸巾揉成小团,差不多和鼻孔大小,然后塞进鼻孔,继续按压。   除了按压之外,还可以进行冷敷来辅助。可以用冷水袋或者冰毛巾敷在脑门和脖子后侧,这样可以帮助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鼻部的出血。   如果这几种方法都不能有效地止住鼻血,依然血流不止,那么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判断是否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掌握了止鼻血的方法,我们再来讲讲平时如何预防流鼻血。对于感染性流鼻血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鼻血,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而对于撞击引起的损伤性流鼻血,以及干燥、上火型流鼻血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加以预防。   首先,想要预防损伤性流鼻血,我们在运动或者走路时,要多加小心,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免撞击到鼻子,让鼻子受伤。 同时,需要划重点的是,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子,总有抠鼻子、挖鼻子的习惯。这是不良习惯,抠鼻子或者挖鼻子可能会让鼻粘膜出现破裂,进而引起鼻出血。如果有鼻屎,可以用棉签沾水湿润鼻腔,然后再用棉签将鼻屎弄出去。 对于干燥、上火型的流鼻血,首先,我们需要保持鼻腔内部的湿润。卧室里或者办公桌旁可以摆上加湿器,增加空气的湿度,保持鼻腔内部的湿润。洗脸的时候,顺便用水冲洗鼻子也可以改善鼻子干燥的情况。 还可以用棉签蘸红霉素软膏抹在鼻孔里进行润滑,红霉素软膏在药店就可以买到。 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中医角度来讲,鼻子和肺部息息相关,人体气血上升,产生肺热,就会流鼻血。 所以想要安抚肺部的燥热,就要在饮食上做调整。辛辣食物、油炸食物、巧克力、瓜子等都会引起肺部燥热,要尽量避免。 还要多喝水,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为身体补充水份。注意饮食的清淡和健康,多吃枇杷、百合等润肺的食物。   以上就是止住鼻血和预防鼻出血的小窍门,你掌握了吗?希望今天的日常自救指南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流鼻血最合理的止血方式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43673 2.鼻出血:你还在错误地仰头止血么?  https://dxy.com/column/2580 3.突然流鼻血了怎么办?  http://www.sohu.com/a/254487918_118568 4.What Causes Nosebleed?  https://www.healthline.com/symptom/nosebleed 5.Causes of Frequent Bloody Noses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what-can-cause-frequent-bloody-noses-1192166

    8 phút

Giới Thiệu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新认知、新发现、新趋势、新洞察。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最新的经济、社会、科学、产业新知识,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撰稿 | China Daily, CCTV, CNR, Xinhua News Agency, People's Daily 等中央媒体资深编辑记者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张煜霖,原海南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主持人、记者。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柳婷婷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中央美院 主视觉 | 李芳舟 欢迎订阅,一起get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