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episodes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戴蒙德的研究使他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地理学会伯尔奖、泰勒环境贡献奖、日本国际环境和谐奖等。代表作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黑猩猩》《崩溃》《昨日之前的世界》《剧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等。


1532年,168名西班牙士兵,就战胜了拥有百万臣民的印加帝国。为什么发明枪炮、挥舞利剑、带去恶疾的不是印加人?

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大陆上的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存在巨大差异?

请收听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浓缩13000年人类历史的普利策奖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从自然地理和生态资源的独特角度,解答人类文明滥觞的疑惑。

该书试图提供“最近13000年来所有人的简短历史”,但并不只是描述过去的历史;它试图解释为何欧亚文明最终可以存活下来并战胜其他文明,同时驳斥欧亚霸权是由欧亚知识分子或道德上的优越而来。戴蒙德认为人类社会中权利与技术的歧异无法反映文化或种族上的差异,而是来自于被各种不同正回馈循环强力扩大的环境差异。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题为《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它由3个章节组成。这个部分讲述了人类进化历史中的迁徙以及在不同的大陆上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但更少为人所了解的社会辐射性进化,为什么有的成了狩猎采集部落,有的却成了帝国。通过在同时代不同社会结构之间的碰撞导致了何种结果。

第二部分主题为《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包括第四章到第十章。这一部分讲述了作者认为产生以上社会结构不同的根源探寻,在不同的区域各个种族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粮食生产及农作、牲畜的驯化,并最终导致粮食生产源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第三部分主题为《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包含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其中针对密集人口所特有的病菌的演化开始,文字的发明与传播以及其对技术传播及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何种因素。而另一个关键要素则在于随着密集人口与粮食生产的发展、维持保护人民的常备军、组织战争等情况,从而产生出相应的行政体系进行管理。

第四部分主题为《在五章中环游世界》,包含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该主题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讲的内容应用于每个大陆和一些重要的岛屿。尾声题为《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列出了剩下来的几个问题,包括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问题,与环境无关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以及个人的作用。

168名士兵战胜8万大军的奇迹《枪炮、病菌与钢铁‪》‬ 给小白白的有声书

    • History
    • 5.0 • 1 Rating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戴蒙德的研究使他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地理学会伯尔奖、泰勒环境贡献奖、日本国际环境和谐奖等。代表作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黑猩猩》《崩溃》《昨日之前的世界》《剧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等。


1532年,168名西班牙士兵,就战胜了拥有百万臣民的印加帝国。为什么发明枪炮、挥舞利剑、带去恶疾的不是印加人?

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大陆上的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存在巨大差异?

请收听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浓缩13000年人类历史的普利策奖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从自然地理和生态资源的独特角度,解答人类文明滥觞的疑惑。

该书试图提供“最近13000年来所有人的简短历史”,但并不只是描述过去的历史;它试图解释为何欧亚文明最终可以存活下来并战胜其他文明,同时驳斥欧亚霸权是由欧亚知识分子或道德上的优越而来。戴蒙德认为人类社会中权利与技术的歧异无法反映文化或种族上的差异,而是来自于被各种不同正回馈循环强力扩大的环境差异。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题为《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它由3个章节组成。这个部分讲述了人类进化历史中的迁徙以及在不同的大陆上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但更少为人所了解的社会辐射性进化,为什么有的成了狩猎采集部落,有的却成了帝国。通过在同时代不同社会结构之间的碰撞导致了何种结果。

第二部分主题为《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包括第四章到第十章。这一部分讲述了作者认为产生以上社会结构不同的根源探寻,在不同的区域各个种族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粮食生产及农作、牲畜的驯化,并最终导致粮食生产源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第三部分主题为《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包含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其中针对密集人口所特有的病菌的演化开始,文字的发明与传播以及其对技术传播及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何种因素。而另一个关键要素则在于随着密集人口与粮食生产的发展、维持保护人民的常备军、组织战争等情况,从而产生出相应的行政体系进行管理。

第四部分主题为《在五章中环游世界》,包含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该主题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讲的内容应用于每个大陆和一些重要的岛屿。尾声题为《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列出了剩下来的几个问题,包括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问题,与环境无关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以及个人的作用。

    后记:《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后记:《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耶利的问题触及了人类现状的实质,也是更新世后人类历史的关键所在。既然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次对各大陆的短暂的巡视,我们将怎样来回答耶利呢?
    我会对耶利这样说: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由于这些民族本身的天生差异,而是由于他们环境的差异。各大陆的环境有无数的不同特点,正是这些不同的特点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不过,仅仅列出每一种可能的差异还不足以回答耶利的问题。在我看来,只有4组差异是最重要的。
    第一组差异是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这是因为,粮食生产之所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于它能积累剩余粮食以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门人材,同时也在于它能形成众多的人口,从而甚至在发展出任何技术和政治优势之前,仅仅凭借人多就可以拥有军事上的优势。
    第二组因素就是那些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而这种速度在大陆与大陆之间差异很大。在欧亚大陆速度最快,这是由于它的东西向的主轴线和它的相对而言不太大的生态与地理障碍。
    与影响大陆内部传播的这些因素有关的,是第三组影响大陆之间传播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可能有助于积累一批本地的驯化动植物和技术。大陆与大陆之间传播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为某些大陆比另一些大陆更为孤立。
    第四组也是最后一组因素是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更大的面积或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潜在的发明者,更多的互相竞争的社会,更多的可以采用的发明创造——以及更大的采用和保有发明创造的压力,因为任何社会如果不这样做就往往会被竞争的对手所淘汰。
    这些答案比起耶利本人可能想要得到的答案来显得冗长和复杂。然而,历史学家们则可能认为这些答案太短、太简单了。把各个大陆的13000年的历史压缩成一本400多页的书,等于大约每150年每个大陆平均分摊到一页,这样,精练、简化就在所难免。不过,这种压缩也带来了一个补偿性的好处:对一些地区从长期范围内进行比较所产生的真知灼见,是对单一社会所进行的短期范围内的研究不可能得到的。
    当然,耶利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争议仍然没有解决。目前,我们只能提出一些不完全的答案和未来的研究事项,而不是一种充分展开的理论。现在需要努力去做的事,就是把人类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使之与天文学、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这些公认的历史科学并驾齐驱。因此,展望一下历史这门学科的未来,并概括地提出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结束本书,似乎是恰当之举。

    • 12 min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4)非洲与欧洲不同历史发展轨迹的差异根源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4)非洲与欧洲不同历史发展轨迹的差异根源

    为什么欧洲人成了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殖民的人。事情竟然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尤其令人惊讶,因为非洲不但可能是解剖学上现代智人的家乡,而且也是几百万年来人类进化的唯一发源地。非洲除了巨大的领先优势这些有利条件外,还有高度多样化的气候和生境以及世界上最高度的人类多样化这些有利条件。
    导致非洲与欧洲碰撞的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很清楚的。正如他们与印第安人遭遇时的情况一样,进入非洲的欧洲人拥有三重优势:枪炮和其他技术、普及的文化以及为维持探险和征服的花费巨大的计划所必不可少的政治组织。这些优势在碰撞几乎还刚刚开始时就显示了出来:在法斯科·达·伽马于1498年首次抵达东非海岸后仅仅4年,他又率领一支布满了大炮的舰队卷土重来,迫使控制津巴布韦黄金贸易的东非最重要的港口基尔瓦投降。但为什么欧洲人能发展出这3大优势,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则不能呢?
    我们已讨论过,从历史上看,所有这三者都来自粮食生产的发展。但粮食生产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被延误了(与欧亚大陆相比),其原因是非洲缺少可以驯化的本地动植物物种,它的适于本地粮食生产的小得多的面积,以及它的妨碍粮食生产和发明的传播的南北轴向。

    • 20 min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3)非洲也是北胜南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3)非洲也是北胜南

    所有非洲本地作物——萨赫勒、埃塞俄比亚和西非的作物——都起源于赤道以北地区。没有哪一种非洲作物是起源于赤道以南地区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暗示,告诉我们来自赤道以北、说尼日尔-刚果语的人何以能取代非洲赤道地区的俾格米人和赤道以南的科伊桑人。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之所以未能发展出农业,不是由于他们没有农民的资格,而仅仅是由于碰巧非洲南部的野生植物大都不适于驯化。无论是班图农民还是白人农民,尽管他们继承了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后来还是没有能把非洲南部的本地植物培育成粮食作物。
    因此,来自现代非洲语言中植物名称的证据,使我们一眼就能看明白几千年前非洲存在3种语言:祖代的尼罗-撒哈拉语、祖代的尼日尔-刚果语和祖代的阿非罗-亚细亚语。此外,我们还能根据其他的语言学证据一眼就能看明白祖代科伊桑语的存在,虽然不是根据作物名称这个证据(因为科伊桑人的祖先没有驯化过任何作物)。既然非洲今天有1500种语言,那么几千年前它肯定不会只有这4种祖代语言。但所有其他这些语言想必都已消失——这或者是由于说这些语言的人虽然生存了下来,但却失去了自己本来的语言,如俾格米人,或者是由于连这些人本身都消失了。

    • 20 min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2)你听得懂非洲人语言吗?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2)你听得懂非洲人语言吗?

    非洲有1500种语言,复杂得令人难以想象。斯坦福大学的大语言学家约瑟夫·格林伯格把它们加以梳理,使之变得清晰明了。他确认,所有这些语言正好分为5个语系。语系和解剖学上界定的人类群体之间有着一种大致的对应关系:某个语系中的语言往往是由不同的人说的。特别是,说阿非罗-亚细亚语言的人多半证明是可以被归为白人或黑人一类的人,说尼罗-撒哈拉语和尼日尔-刚果语的人证明是黑人,说科伊桑语的是科伊桑人,说南岛语的是印度尼西亚人。这表明语言往往是和说这些语言的人一起演化的。

    • 12 min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1)谁说非洲只有黑人

    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1)谁说非洲只有黑人

    大多数人把非洲的土著看作就是黑人,非洲的白人就是近代的入侵者,非洲的种族历史就是欧洲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的历史。我们之所以只注意这些特有的事实,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黑人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唯一的非洲土著居民,因为他们曾经大批地作为奴隶被运来美国。但是直到几千年前,现代黑非洲的很大一部分地区还可能为一些完全不同的民族所占有,而所谓非洲黑人其本身也是来源各异的。甚至在白人殖民主义者来到之前,已经生活在非洲的不只是黑人,而是世界上6大人种中有5个生活在非洲,其中3个只生活在非洲。世界上的语言,有四分之一仅仅在非洲才有人说。没有哪一个大陆在人种的多样性方面可以与非洲相提并论。
    非洲多样化的人种来自它的多样化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史前史。非洲是唯一的地跨南北温带的大陆,同时它也有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最大的热带雨林和最高的赤道山脉。人类在非洲生活的时间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要长得多:我们的远祖大约在700万年前发源于非洲,解剖学上的现代智人可能是在那以后在非洲出现的。非洲许多民族之间长期以来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令人着迷的史前史,包括过去5000年中两次最引人注目的人口大迁移——班图人的扩张和印度尼西亚人向马达加斯加的移民。所有过去的这些相互作用在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谁在谁之前到达了那里之类问题的细节塑造了今天的非洲。
    那5个人种是怎样到达他们如今在非洲所在的地方的呢?为什么在非洲分布最广的竟是黑人,而不是美国人往往忘记其存在的其他4个群体?非洲过去的历史是没有文字的历史,它没有那种把罗马帝国扩张情况说给我们听的文字证据。那么,我们又怎样才能指望从它的过去历史中努力得到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非洲的史前史是一个大大的谜团,仍然只是部分地得到解答。

    • 12 min
    第十八章《两个半球的碰撞》(3)欧亚大陆人对美洲大陆的2次移民

    第十八章《两个半球的碰撞》(3)欧亚大陆人对美洲大陆的2次移民

    在各自独立发展了至少13000年之后,先进的美洲和欧亚大陆社会终于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发生了碰撞。在这之前,新旧大陆人类社会的唯一接触一直是白令海峡两边狩猎采集族群的接触。
    最早有文献证明的试图向美洲移民的是北极地区和亚北极纬度地区的古挪威人。古挪威人于公元874年从挪威向冰岛移民,然后于公元986年从冰岛向格陵兰移民,最后从大约公元1000年到1350年屡屡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海岸。在美洲发现的唯一的关于古挪威人的考古遗址是在纽芬兰岛上,可能就是古挪威人传说中的文兰地区,但这些传说还提到了一些显然还要更北面的登陆地点,就是在拉布拉多海岸和巴芬岛的一些地方。
    欧亚大陆人第二次向美洲移民的企图成功了,因为这一次在发起者、目标、纬度和时间方面都使欧洲的潜在优势得以有效地发挥。和挪威不同,西班牙富有而又人口众多,足以支持海外探险和对殖民地进行资助。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登陆处的纬度是非常适于粮食生产的亚热带地区,那里粮食生产的基础起先主要是印第安的作物,但也有欧亚大陆的家畜,特别是牛和马。西班牙横渡大西洋的雄心勃勃的殖民事业开始于1492年,这时欧洲远洋船只建造技术为时达一个世纪的迅速发展宣告结束,它吸收了旧大陆社会(伊斯兰世界、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印度洋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航海术、风帆和船舶设计。在西班牙建造和配备人员的船只能够航行到西印度群岛;类似于格陵兰岛上妨碍古挪威人殖民的那种情况不复存在了。
    最终结果是:在适合欧洲的粮食生产和欧洲人生理机能的气候最温和的地区,人口众多的印第安社会被消灭了。在北美洲,相当大的保存下来的完整社会,现在多半生活在居留地里或其他一些被认为不适于欧洲的粮食生产和采矿的地方,如北极地区和美国西部的贫瘠地区。许多热带地区的印第安人已被来自旧大陆热带地区的移民所取代

    • 14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1 Rating

1 Rating

Top Podcasts In History

Rachel Maddow Presents: Ultra
Rachel Maddow, MSNBC
Dan Carlin's Hardcore History
Dan Carlin
D-Day: The Tide Turns
NOISER
The Rest Is History
Goalhanger Podcasts
Everything Everywhere Daily
Gary Arndt | Glassbox Media
Pack One Bag
Lemonada Media

You Might Also Like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忽左忽右
JustPod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李诞
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