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发声播客

182 一千零一曲:齐豫【上】今生就是那么地开始的

主播:郭悦 叶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资料:海涛【歌颂如风】文案:叶风  封面设计:麒羽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我不常做梦,偶尔有些特别的梦,就记得特别清楚。十多年前,曾梦到自己拥有一间巨大的收藏齐备的唱片室,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齐豫与阿潘两位女神竟然驾临,我们一起品评唱片,一起闲聊。两位女神平易亲切,老友一般,同时又自带一身仙气。梦得太过真切,醒后颇感荣幸,亦怅然久之。

齐豫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少数几位歌手之一,她的为人,她的气质,她的歌声,都让我仰望与热爱。最早是什么时候知道齐豫的,已经难以精确地追溯,但缘分早已悄悄种下。儿时就熟悉的《橄榄树》与《乡间的小路》,当时听到的是朱逢博与张明敏的翻唱。彼时的两岸还很难直接交流,民歌运动时期的大量作品,是经由朱逢博、王洁实与谢莉斯、成方圆以及通过春晚红遍内地的香港歌手张明敏的翻唱,而广为人知的。与歌曲的传播不同,八十年代倒常常能看到对岸的电影,不论是在影院、电视台还是录像厅。电影《欢颜》,我最初就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似懂非懂,但胡慧中青春的面容,风中飘逸的长发,以及当时以为是她的歌声,都深植于心。这部电影,与稍后的《搭错车》一样,简直就是齐豫跟苏芮的个人音乐电影。后来,当自己稍具音乐的意识与追求,再次听到齐豫的《橄榄树》,早年那些淡的记忆,即刻复苏。

人的记忆与意识很神奇,有些人,可能只是出现在你年少懵懂时,就视为偶像,但时过境迁,冲淡多了,甚至思之赧然;有些人,你可能一见钟情,再也不会改变,刹那即是永恒。

民歌运动,与其先后的现代诗运动、乡土文学论战、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郭小庄的雅音小集,乃至民风乐府、天水乐集、兰陵剧坊、表演工作坊、相声瓦舍等,构成了一个浩瀚的文化气场。自从参加金韵奖的比赛,遇到评委李泰祥,这对师徒,就碰撞出夺目的火花,渐渐成为民歌运动中艺术水准的最高代表。晚清以降,以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为代表的学堂乐歌,直到五四之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刘雪庵等创作的艺术歌曲,终于在李泰祥与齐豫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回响。

通观齐豫的前四张专辑,《橄榄树》、《祝福》、《你是我所有的回忆》、《有一个人》,几乎都是诗与乐的完美融合,再由她的天籁之声呈现出来,初听就能意识到她们的宝贵,这种感受只会与日俱增。无论是常常聆听,还是时隔多年再来重温,都会讶异于她们的深邃与灵动。在《春天的浮雕》、《菊叹》、《雨丝》面前,再怎么僵硬、冷漠与高傲,也会瞬间融化。我沉迷于她们的质感,沉迷于她们所标记的古铜色的岁月。

1985年底的《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是与阿潘的合辑,也是唱片史上的里程碑。除了齐豫阿潘与三毛,王新莲与黄韵玲,这些奇女子,都在这张唱片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单是这五张唱片,齐豫已经足够不朽。

四十多年后,重温这些作品,除了艺术高度之外,我最最震动与感动的,是博大深沉的情怀,是对国族运命的忧思难忘与切肤之痛。《传说》与《海棠纹身》,赋予了齐豫厚重的历史感,你听“从A型到O型,哭也听见,笑也听见”,“还是温柔的唇,不温柔的诅咒所吻”,这是别一世界的齐豫。有了这样的作品,齐豫连同李泰祥,就都走入了伟大的音乐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