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用眼睛看到世界,在网上体现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不能抛开一个社会的环境去谈任何一个社会现象。个人的及政治 (personal is political),当一个人发声之后,发现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是一样的处境,这就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了。”
“我们想改变处境,那需要整个社会的变革。”
大家好,我是林中漫步的主播林娜Linna。
如果说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悄悄改变这个世界,那么今天我遇到的两位16岁女孩——斯巴达和心悦(也叫“土豆”或“小土”),无疑是这场变革中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这两位16岁的高中生,不仅在学业中寻找自我,更在课余策划了两场引人深思的展览:
15岁:关于儿童性骚扰的展览,帮助小学部的孩子们识别并勇敢说出遭遇;
16岁:在上海举办女性主义展览「我们主义」,用艺术与互动连接更多女性。
她们策的展,也许稚嫩,但足够真诚。
本期嘉宾:斯巴达 & 心悦(土豆)
本期主题:16岁的她们,如何通过策展唤醒独立意识、打破框架,并在现实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文字总结:公众号� 林中漫步
---
我们谈到了:
她们眼中的“传统女性”,以及已经清醒的独立意识
从脏话中察觉性别差异,从语言中看见权力结构
“个人的即是政治的 Personal is potitical”
策展中那些令人泪目和温暖的瞬间:小女孩的沉默、陌生人的明信片、历史墙前的哭泣……
“我们是用眼睛看到世界,在网上体现我们自己的世界”
“虽然非常理想主义,但还是需要理想主义的”
“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地爱自己……你能成为自己,就已经很好了”
---
时间线:
00:00:00 介绍两位16岁的少女策展人,她们策划了一个《我们主义》的展览
00:02:42 她们是何时开始意识到要“摆脱规训”,拥有独立自由意识?
00:05:45 16岁意味着什么?从“小孩”到“热血番主角”的转变
00:06:46 16岁的困惑: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情绪处理,未来选择的现实考量与世界局势
00:10:05 在她们眼里,什么是“传统女性”?
00:10:23 关键词“安分守己”与“恰到好处”的困境
00:12:25 策展初衷:为什么15岁要做一个关于“儿童性骚扰”的展览?
00:14:32 展览中的震撼一刻:那个“选择沉默”的4年级小女孩
00:16:05 展览目的:消除“认知滞后”,让伤害在当时就被看见
00:17:15 为何选择“女性主义”?一个关乎半数人口的宏大议题
00:22:06 探讨“凝视”:“男性凝视”与“女性凝视”的区别
00:23:21 展览为何取名“我们主义”?
00:24:38 为什么需要“团结”?“个人的即是政治的”(Personal is political)
00:27:47 她们眼中的“女性主义”:允许任何形式的存在
00:32:10 展览里的装置“历史墙”:那位被气哭的姐姐
00:32:55 展览里的“书信明信片”: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对话与鼓励
00:35:24 策展的最大收获:女性主义者从“标签”变为“具体的人”
00:41:40 策展后的改变:变得更自信,发现“我们可以产生改变”
写在最后:请允许自己慢慢来
节目结束前,两人给听众留下了一些话。
斯巴达说:“知行合一很难……我们只需要意识到问题,慢慢进步,每天改变一点点就够了。”她解释这个想法来自看到妈妈那代人:“她想改变,但很难身体力行……没必要苛责,目标一致就好。”
心悦的话更简单,也更深刻:“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地爱自己。”她说这句话虽然被说烂了,但践行起来很难。“请清晰地看见自己,自然地接受自己,包容自己的不足……你能成为自己,就已经很好了。”
节目中,斯巴达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非常理想主义,但还是需要理想主义的。”
这两个16岁女孩的故事,或许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不是每个人都要去策展,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生活中做点什么:意识到问题,每天改变一点点,最终成为那个“自然生长”的自己。
期待土豆和斯巴达的下一个展览。也期待每一个听到这期节目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改变世界”的方式。
我们下期见。
谢谢你的到来,充满好奇心的林中漫步者。
深度灵感如火光,温暖人生的森林。
「林中漫步」是一档以深度访谈探讨社会人文话题的节目。我们希望通过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伙伴们碰撞与交流,相互启发,在放松的氛围下渐进深处,以深刻洞察启迪人生。
主理人:林娜 Linna (媒体人,商业向善探索者)
公众号�《林中漫步》,欢迎私信留言,或小红书@林娜 Linna,分享对节目的建议,推荐话题和嘉宾。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FréquenceTous les mois
- Publiée14 septembre 2025 à 06:05 UTC
- Durée48 min
- Épisode1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