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6H AGO

    一个广州样本的突围:博士团队如何用垂直大模型打开大湾区AI产业化密码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玻璃幕墙折射着珠江晨光,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的一块智慧教育大屏正实时生成课堂分析报告。屏幕前,创始人田雪松轻点AI鼠标,十公里外某中学的体育课动作捕捉数据瞬间可视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千家AI企业攻坚产业化的缩影,也是中国大模型厮杀红海中的另类生存样本。 当全球科技巨头追逐万亿参数竞赛时,这支由5位“广漂”博士组建的团队,却以143项专利构筑的垂直领域壁垒,在2024年实现超4亿元营收并盈利。羊城晚报记者调研发现,其突围路径背后,正暗合广东制造业大省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如何让AI从“炫技”走向“造血”? 大模型研发企业最值钱的资产是什么? 有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公开发布的大模型数量达到1509个,占全球已发布3755个大模型的4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艾媒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那么,作为大模型企业,最值钱的是什么资产? “我们一直认为,云蝶最值钱的资产,就是我们在多个行业积累的真实数据。”云蝶科技副总裁罗崇键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云蝶的大模型研发之路,始于对行业数据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公司自研的“行知大模型”采用独特的KTD架构和知识蒸馏技术,通过采集、处理行业数据构建专用知识库,结合基础大模型进行参数调优,形成了精准的垂类大模型。这一技术路径不仅有效降低了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还大幅提升了模型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在教育领域,“行知大模型”具备读文章、写教案、听课堂、评教学等功能,极大地帮助教师提质增效。罗崇键介绍: “我们的AI教研助手能够自动分析课堂师生对话,给出课堂改进意见,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此外,公司还开发了“AI智慧体育解决方案”,通过视觉识别与大模型分析,支持20余项体育运动,助力青少年的体质提升。 在医疗领域,云蝶与省内十余家三甲医院合作推出的“医学助手”,可将文献研读与论文撰写效率提升90%。罗崇键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探索AI诊疗助手与处方审核系统,进一步拓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广漂”团队如何加速实现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 “ 年营收超过4亿元,今年还将有更快速的发展。”从教育领域杀入医疗领域,云蝶的征途背后是一群以“广漂”博士团队为创始人的“主力军”,他们如何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将大模型落地应用并帮助公司盈利? “一个好的大模型企业,不仅要有技术掌控能力,还要有行业理解能力和商业落地能力。”田雪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蝶的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大模型的研发上,更在于其将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143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成果为云蝶科技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智能硬件领域,云蝶科技开发了AI智能鼠标和AI智能笔等产品。田雪松介绍:“AI智能鼠标可一键唤起‘行知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有望成为新一代AI办公学习神器。”而AI智能笔则通过搭载高速摄像头和自研芯片,实现书写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教育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主力投入教育领域的云蝶,也没有放弃其他领域的拓展,不仅在医疗行业,其科技创新还体现在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上。在农业领域,公司通过智能化助力农业生产过程,提高种植、养殖的效率和精度。田雪松表示:“我们与江西省丰城市合作,打造数字富硒水稻种业试验基地,助力科研团队进行优良富硒水稻的种子试种、繁种等技术研究。”在工业领域,云蝶科技运用AI、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工业园区的数字孪生平台和PCB板卡的视觉检测技术,帮助园区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降本增效。 数智化发展如何从行业变革到社会进步? 作为大模型企业,云蝶如何理解数智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助力? “我们希望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田雪松这样描述云蝶的数智化发展目标。云蝶的数智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上,更在于其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的推动作用。公司通过构建行业级的知识库,形成了教育、政务、医疗等多个领域的行业大模型,并以多个智能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赋能。例如,在政务领域,云蝶科技开发了会议纪要、AI视频、政策解读等应用智能体,支持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 云蝶的数智化发展还体现在其对数据要素的重视和应用上。公司专注于教育数据多年,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积累技术实力。在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方面,云蝶科技积极参与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推动数据的安全可信流通。田雪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数据要素的合规整合和挖掘,为医疗机构、企业等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搭建好平台,共同探索更多数据流通可能。” 当然,云蝶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是一种相互助力的良性循环。 “广东和广州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田雪松对广东和广州的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市海珠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为云蝶科技等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官网,《2024年广东省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显示,共纳入应用场景机会项目51个,涉及投资额约30亿元。据悉,清单项目超过75%的应用场景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其中,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AI技术的应用需求大幅增长。 走向全球:广东企业的国际化想象 尽管起步于区域市场,云蝶已明确将出海列为下一阶段重点。田雪松透露,公司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政策优势,探索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教育数字化需求。 有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教育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贡献了全球约38%的营收,主要得益于政府支持、教育数字化和中国、印度、日本及东南亚的强劲在线教育市场。同时,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91.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22%。不少地区正积极引入AI教学助手、智慧校园等解决方案,这为中国轻量化、专业化的大模型输出提供了机遇。 “只有技术扎根于场景,产品才能走向全球。”田雪松说。 “我们有信心,云蝶科技将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排头兵。”田雪松告诉记者,云蝶将继续深耕垂直领域,坚持“小而专、精而强”的技术路线,推动大模型向专业化、轻量化方向演进。公司计划在国内市场继续深耕教育领域,并重点拓展医疗、工业、政务等领域。云蝶还将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AI技术场景应用与轻量化部署,实现“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落地”闭环。田雪松表示:“我们计划今年再引进一个顶级科研团队,将垂类大模型研发从‘体力活’升级为‘技术驱动’。” “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场景落地方面,只要给企业场景落地的机会,好的产品和技术就有可能走向全国、走向全球。”田雪松笃定地说。 文|记者 孙晶 许张超 图、视频|记者 许张超 腾讯元宝如何看云蝶 云蝶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柔性数字化”理念深耕产业数字化转型,其特色在于通过无感数据采集技术和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实现了科技与传统行业的“无痕”融合。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行知大模型”,成功为教育、农业、建工等领域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如智慧课堂、AI病虫害识别、施工数字化管理等。 建议云蝶进一步拓展跨行业生态合作,将教育领域的成功范式加速复制到医疗、工业等更多场景;同时加强核心技术开放,探索通过琶洲人工智能示范区平台输出标准化工具,降低中小传统企业数字化门槛。此外,可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联动,持续优化垂类大模型的精准性与算效比,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0 min
  2. 6H AGO

    酱油瓶上的“零添加”要消失了?企业换装进入倒计时|快评

    “零添加”这三个字,以后不能再随便印在酱油瓶上了。 今年3月,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过渡期至2027年3月16日——算下来,留给企业“去0”的时间,只剩一年半左右。 这意味着,如今超市货架上还随处可见的“零添加”酱油,到时候都得“改头换面”。 一纸新规,触发了调味品行业一场静悄悄的换装行动。一向以“零添加”为主打卖点的千禾味业在今年年初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暴,在那之后该企业也进行了一番“爆改”。今年9月,千禾0系列酱油率先升级包装——新版酱油瓶身上,配料表被移到了正面,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白砂糖,五种原料一目了然。 不得不说,这一招挺聪明。既然不让说“零添加”,那就把配料表“晒”给你看。干净、简短,本身就是一种说服。 但千禾只是开始。需要“撕标签”的企业,远不止它一家。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标注“零添加”字样的酱油产品超过400种,标注方式五花八门:“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着色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曾经这些字样是吸引消费者的金字招牌,如今却成了必须清理的“过期标签”。 说起来,“零添加”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乎是酱油界最卷的赛道。从海天到李锦记,从厨邦到加加,几乎叫得上名字的品牌都推出了零添加产品线。有数据显示,2023年海天味业零添加酱油SKU数量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多,铺市率也大幅提升。没想到,一纸新规为这条火热赛道划上了休止符。 企业当然心疼。前期投入的包装设计、市场推广,可能说作废就作废。但抱怨归抱怨,改还是得改。而比起简单地撕掉“零添加”标签,更值得思考的是:接下来,拿什么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零添加”之所以能成为卖点,背后是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本能警惕。如今标签虽然不能标了,但消费者对“配料干净”的需求却没变。甚至可以说,更强烈了。 今年5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正式提出“双减”行动——减用量、减品种。广东、四川、江苏等多地也陆续向食品企业发出倡议,鼓励减少添加剂使用,推广天然原料和工艺。 这意味着,“添加剂做减法”不再是企业自愿选择,而是明确的政策导向。换句话说,将来拼的不是谁敢标“零添加”,而是谁真的添加剂用得少、配料表更干净。 千禾把配料表搬到瓶身正面,就是一个信号。以后消费者选购酱油,可能第一眼看的不是大大的广告语,而是那一行行小字组成的配料表。对企业来说,这是更大的挑战——你要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认真“看成分”的市场。 所以说,撕标签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题是:去掉“零添加”之后,你还能靠什么让人买单?是更透明的配料信息?更简化的成分配比?还是更扎实的工艺品质? 时间不等人。一年半,说长不长。对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撕掉旧标签,更是找到新标签——一个真正经得起看、经得起查的产品价值点。 文 | 记者 孙绮曼 图 | 图源央视、网络

    4 min
  3. 6H AGO

    高端配置全面下探,插混轿车拼性能还得看智驾 | 财经观察

    9月15日, 比亚迪2026款海豹07DM-i开始打入市场,新车共推出4个配置版本。 官方形容,2026款海豹07DM-i以多维产品力进阶,凭借不断升级的第五代DM技术、领先同级的辅助驾驶以及超百项全系标配等越级配置,将豪华车型的高端配置全面下探至主流市场,以“技术平权”重塑中大型轿车市场价值。 具体来看,这也是比亚迪18万级唯一搭载天神之眼 B的车型,新增了云辇-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TSC高速爆胎稳定控制系统及天神之眼 B - 辅助驾驶激光版。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高快领航辅助、全场景泊车辅助等功能。长宽高为4995/1900/1495mm,结合2900mm超长轴距,价格为14.98万元-18.68万元。由于搭载第五代DM技术,NED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2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585km。 核心挑战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外部环境:如何在一个竞争对手极度强大且消费者选择众多的红海市场中,清晰传递自身独特的价值主张尤其是天神之眼,成功从传统合资燃油车、自家兄弟车型以及其他顶尖国产混动车型中抢夺用户。 汉DM-i,是海豹07DM-i最大的内部对手。汉系列拥有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和更被认可的“豪华”形象。二者有级别差异,起步价格相差约2万元,用户可能会在“王朝网的汉”和“海洋网的海豹07”之间纠结,如何做出差异化,强调海豹07更年轻的设计和新科技至关重要。 此外,其他中国品牌混动车型也是外部竞争:吉利银河在更低价位上抢夺,在智能化、设计和高性价比方面攻势猛烈。深蓝增程路线,主打后驱驾控和年轻化、科技感造型,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零跑以极高的“性价比”和全栈自研的成本控制能力著称,配置给得非常大方,对价格敏感型用户有极大吸引力。 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等车型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盘和品牌忠诚度。虽然它们在智能化、油耗和性能上可能不如海豹07 DM-i,但其可靠、保值的传统形象依然能吸引大量保守型消费者。抢夺它们的市场份额是核心目标,也是最难的攻坚战。 因此,海豹07DM-i需要精准的营销传播,讲好“技术平权”的故事,让高科技配置变得可感知、可体验。尤其是新搭载的云辇-C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需要经得起市场检验,建立初期用户口碑,推动成为中高端插混轿车市场的新标杆。 图、文 | 记者 戚耀琪

    3 min
  4. 6H AGO

    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第三届泰嗨音乐节在穗收官

    2025年9月13日至14日,泰嗨音乐节在广州南沙音乐秀场举办,以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为主题,通过音乐文化交流促进中泰友好关系。 音乐节汇聚了19组中泰艺人,包括陶喆、任嘉伦、毛不易等知名音乐人。活动现场设置了六个沉浸式文化体验区,涵盖中泰美食、集章互动等内容,为观众提供多维度文化体验。 本次音乐节特色鲜明,既有中泰歌手单独表演,也有合作舞台。泰国嘻哈歌手F.hero与客家方言rapper揽佬的合作表演《大展鸿图》,成为整场活动的亮点之一。 泰国国家旅游局市场营销与传播副局长尼提·西贝表示,本次活动不仅以音乐文化深化了泰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巩固了双边关系,还成功搭建了泰中文化外交与文创合作平台,推动两国艺术家开展创新交流。同时,活动也促进了旅游文化领域的商业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我们衷心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此类高质量的文化交流活动,持续为泰中友好关系注入新活力。 天丝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曾森鸿表示,作为扎根中国市场的泰国企业,天丝集团非常荣幸能连续三年打造“泰嗨”这一音乐IP。以创新形式促进中泰文化交流,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连接。让两国人民在音乐与欢乐中加深理解与互信,持续为中泰友谊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 据初步统计,音乐节期间吸引了超过6万名观众参与,带动了本地相关行业发展,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了广州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城市形象。 文、图 | 记者 孙绮曼

    2 min

About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