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2982.快递行业到底有没有护城河?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快递行业到底有没有护城河?来自佛洛依德-彪。

很多人说快递这行没护城河,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谁想进来就能分走一块市场。但我真不这么看。在我眼里,快递行业最值钱、最关键的东西,是那张铺满全国的物流网。现在大家只看到行业里剩下的那几家公司,近几年印象深的新玩家也就极兔。

可你们知道极兔为了进来花了多少钱吗?融资快到 55 亿美元了!这概念就相当于,把韵达和申通两家公司全部买下来的钱,差不多就这么多!再看极兔现在赚多少钱?上半年净利润还不到一个亿,从2020年进来到现在,好几年了还在赚不赚钱的边缘徘徊。资本市场投钱的人又不傻,为啥还愿意持续砸钱?

再说说这几年没做成 “起网” 的例子:2022 年丰网搞全国网络,最后亏了 20 多个亿;2017 年天天快递更惨,亏了 75 个亿;以前国内排前十的东道物流,也说倒就倒了,这样的例子可不止一个。现在能把全国网铺起来的就是三通一达加极兔,都是早年土地、厂房还没那么贵的时候,抓住机会做成的。

有人还说快递没护城河,可没护城河得看怎么说 —— 要是说行业内部几家公司没拉开特别大的差距,那有可能;但要是外面的人想进来分杯羹,那可太难了!没有三五百亿,想把全国网铺起来根本不现实。而且人家现存的几家公司,自己能赚钱造血,早就习惯了在赚不赚钱的线上拼刺刀,新进来的哪扛得住这种折腾?

也有人觉得快递是 “苦生意”,但 “苦” 不 “苦”、有没有护城河,得看对谁来说。在行业内部,可能还能讨论下有没有护城河;可对想从外面进来的人来说,单是把全国这张网搭起来,没几百亿根本没戏。

第一,搭全国物流网,是件又费钱又复杂的事。

首先得砸钱搞基础设施,比如建转运中心、租仓库、设配送点。就说转运中心吧,选在哪儿得考虑交通方便不方便、能覆盖多大范围、地价贵不贵,建一个大的转运中心可能就要好几亿,还得买先进的分拣机器、运货的卡车。像顺丰,到 2024 年已经有 1.8 万多亩物流园的地,还有差不多 300 套自动化设备,光是前期投的这些钱,就把门槛抬得特别高。

从花钱的数能看出来,各家快递在固定资产上投了不少。2024 年圆通为了让运转更有效率,一直往转运中心这些设施上砸钱,手里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这种大笔的投入,不光一开始要花很多钱,后续维护、升级还得持续掏钱,新进来的根本扛不住。

其次,人工成本也少不了。快递行业得靠大量的人干活,从送快递的、分拣包裹的,到管事儿的,需要一大帮人。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快递件数有 1750.8亿件,比上年多了21.5%,这么多包裹要送,背后得有几百万工作人员。新进来的想在全国招到专业、能干的快递团队,不光不好招人,还得付不少工资。比如 2024 年申通为了让服务更好,在员工培训、发奖金上花了不少钱,人工成本在总开销里占的比例可不小。

另外,搭好网还得管好。想让包裹在全国顺畅地转、按时送到,得规划好路线、有好用的信息系统,每个环节还得配合好。顺丰用的是 “直营” 模式,从收件到派件全流程自己管,2024 年小件中转效率提高了 13%,大件提高了 8.5%,这背后全靠强大的管理能力。可新进来的刚开始做,很难马上建出这么高效的管理体系,很容易出现包裹丢了、送晚了的情况,客户不满意,自然就很难站稳脚。

第二,相对于新玩家来说,老玩家的优势在于自己能赚钱,还能扛竞争。

现在留在行业里的几家快递,这么多年在市场里拼杀,早就有了自己 “造血” 的能力 ,就是能稳定赚钱。拿 2024 年的数据来说,A 股和港股的 8 家主要上市快递,总共赚了 7911.37 亿元的收入,比23年多了 12.06%;净利润有 355.84 亿元,比23年涨了 93.67%,就连之前一直不怎么赚钱的极兔,也开始盈利了。

顺丰 2024 年净利润有 101.70 亿元,创了上市以来的新高,重新回到快递行业第一的位置。它靠的是送得快的高端件和综合物流服务,在市场里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在需要快送的市场里,顺丰和 EMS 加起来占了超过 60% 的份额,而且顺丰是自己管全流程,能保证服务质量。2023 年顺丰光靠时效快的快递业务,就赚了 1154.6 亿元占总营收的 45%,市场份额 63.9%,比第二名 EMS 多了 30 多个百分点。能稳定赚钱,它就有足够的钱优化网络、提升服务、拓展业务,优势越来越大。

圆通、韵达、申通这些 “通达系”,虽然不像顺丰主打高端件,主要做电商的快递,但也靠规模大、能控制成本赚到了钱。2024 年圆通净利润 40.12 亿元,韵达 19.14 亿元,申通更猛,净利润比23年涨了 205.24%,到了 10.40 亿元。它们通过优化流程、用更多自动化设备减少成本,同时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送的包裹越来越多,形成了 “越送越多、越送越能赚” 的循环。

在抢客户方面,老玩家也有优势。这么多年下来,积累了不少稳定客户,品牌也有知名度。比如电商退货的业务,现在电商退货越来越多,成了快递必争的一块肥肉。丰巢的招股书里说,它 95% 的收入都来自电商退货,靠这个上半年才开始赚钱。现在 “三通一达” 和极兔,在电商退货市场里各占差不多 10% 的份额。老玩家靠多年的服务和口碑,早就把客户稳住了,新进来的想抢客户,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

第三,快递行业对于新玩家来说,门槛太高,对老玩家威胁小。

别看快递好像谁都能做,其实新进来的要面对好多难关。除了前面说的搭网要花很多钱,政策也卡得严。快递行业管得比较紧,得拿到经营许可,还得满足安全、环保等要求。比如送快递的车,得符合环保标准,还得遵守交通规则;送快递的速度、准确率,也得达到国家邮政局的要求。新进来的要办这些手续、满足这些要求,得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成本又增加了。

再看市场份额,现在国内快递市场基本被几家大公司垄断了,前六家公司就占了超过 80% 的市场。这种情况下,新进来的想从老玩家手里抢生意,得付出大代价。打价格战是常用的招,但老玩家规模大、能控制成本,降价也扛得住。比如 “通达系” 这么多年下来,每送一个包裹的成本控制得很低,新进来的想比它们便宜,根本不现实。

第四,快递在技术方面,虽然不是高科技行业,但现在也越来越依赖技术了。

比如顺丰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从分配订单到最后送件,全流程都能数字化管理;圆通用了人工智能,运输成本、分拣成本分别降了 9.4% 和 5.4%。新进来的想达到这种技术水平,得花很多钱搞研发、招技术人才,难度很大。

至于快递行业有没有外来威胁,目前来看还没啥大问题。虽然有人担心电商会自己搞物流,不找第三方快递了,但电商想搭全国物流网,同样要面对前面说的那些难题,而且现在快递和电商已经合作得很稳定了,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总的来说,快递行业不是没有护城河。那张铺遍全国的网,加上老玩家能自己赚钱、能控制成本、有稳定客户和品牌,这些加起来就是一道很难跨过去的坎。新进来的想打破现在的格局,得面对钱、技术、管理、竞争等好多难题,所以快递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整体格局还是比较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