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通天论篇第三》知识提纲
一、阳气的核心地位
阳气是生命根本:如天上太阳,主导抗邪、护外、维持机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昼夜运行规律:清晨活跃外张→中午最旺→傍晚收敛→夜间闭藏于内(需顺应,否则伤阳)。
二、阳气受损的常见问题与后果
情绪失控:大怒→阳气上逆→头晕、血压高,甚至薄厥(半身不遂);长期焦虑→阳气耗散→疲劳、失眠。
贪凉/受寒:寒邪闭九窍(鼻塞、耳鸣)、凝肌肉(僵硬)、陷脉留痈(疮瘘);湿邪黏滞→头重、筋脉拘挛。
作息紊乱:熬夜扰动阳气→阴精耗竭→夏季易煎厥(目盲、耳聋、晕厥)。
三、护阳与调阴阳的关键方法
顺天时:早起养阳、午间借阳、傍晚收阳,夜间避风寒(不剧烈运动、不近雾露)。
稳情绪:避免暴怒/焦虑,防阳气上逆或耗散。
调五味:饮食均衡,忌过偏(酸伤脾、咸伤骨、甜伤心肾、苦伤胃、辛伤筋)。
四、终极原则:阴平阳秘
阴阳平衡是健康核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藏精以扶阳,阳卫外以固阴;失衡则病(如阳亢狂症、阴盛九窍不通)。
一句话总结:护好阳气不“作妖”,阴阳平衡少生病!
信息
- 节目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UTC 07:42
- 长度4 分钟
- 单集2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