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觉得,说不同语言时,自己仿佛也切换了人格?
本期节目,我和老朋友Lallas聊了聊这个话题。
Lallas是一位探索多种语言(英语、法语、西语、日语、藏文……)的“语言收集者”,但语言于她,远非工具那么简单,来听她自己的介绍吧:
👩Guest Speaker:
大家好,我是Lallas。
如果非要给我自己贴几个标签的话,我想我会是:一个在多种语言的缝隙间寻找真我的人,一个用泪水写诗,在世界这个大迷宫般的花园里跌跌撞撞野蛮生长普通人。
每一种语言,都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一扇带我去到远方,一扇让我回到过往,还有一扇,望见了深渊中倒映出自己的脸庞。但事实上,我并不知道究竟该如何介绍‘我’。因为我不是我的经历、我的titles,在甚至不是我的姓名。这种困惑,让我一度非常孤独。
于是,我的追问让我无意间走上了这条自我找寻的旅程。我做过最勇敢的事,不是走了多远,而是决定转头向内,去真实地面对那个躲在不同语言和人格背后、既渴望被看见又害怕被看清的自己。
🎧 你会听到
00:54 Intro
- feacher节目风格的转变:从英语干货到内在探索(这期似乎整合了一下)
- 为什么想聊“语言与人格”?
6:43 童年的多语言环境与“生存策略”
- 在学校讲普通话,回家讲方言,很小就在不同世界切换,戴上不同的面具
- 不安全的成长环境中,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高敏感小孩自动学会了罩住“真实的自己”
18:51 英语: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逃生门”
- 课间10分钟的白日梦:总会幻想着“环游世界”
- 外教课上收获的截然不同的教育体验和自信体验
27:13 法语:被误诊为绝症后,我想逃到更远的地方
- 转折:因严重偏头痛被误诊为绝症后,开始真的思考:要怎么开始为自己而活?
- 退学→学法语:虽然不知道deadline在哪里,但还是一下子报了三个月的法语课
40:13 放弃去法国,重新高考:因为妈妈突然确诊了癌症晚期,医生说只剩两年
- 最大的遗憾:在”追赶时间“证明自己,努力成为妈妈的骄傲,却很少有真正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49:09 日语:回望时才发现,承载了跟妈妈的专属记忆
- 充满边界感的文化或许跟妈妈的人格底色匹配上了
- “你最爱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妈妈也是”
57:04 西语:没有正儿八经学,但热烈、奔放、自由的感觉身体都记得
- 背包古巴,没有网,用不了翻译器,不会西语,遭遇醉汉的跟踪和袭击
- 去哥斯达黎加上学,感觉每天跟动物们一样,生活在大森林里
1:07:01 从e人到i人:从热衷于百人局的party animal到精简社交
- 身体有信号,自己却不信:惊恐发作、想吐
- 可以办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活动,但结束后会完全耗竭(depleted)
- 接纳自己的高敏感、低能量,意味着需要断舍离大量的社交关系
1:11:45 AI时代,翻译工具那么好用,为何还要学语言?
- 持续的语言学习:藏文,一把向内探索的新钥匙
- 「场」:人类翻译在情感、文化传达上的不可替代性
- 未来想努力的方向:成为Dharma Translator
Dharma的意思是「法」;在这期节目的语境下,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译心者’,它指的不仅仅是翻译文字,更是翻译能量、意图和感受。就像好的音乐翻译不只是翻译歌词,而是翻译旋律背后的情绪一样。
1:20:24 回到母语和方言,此时此刻复杂的情感:又熟悉,但又容易被trigger
- 为什么还是用英语最能说出真心话?
1:28:35 语言之外,我是谁?
- 萨古鲁冥想练习:I am not the body, I am not the mind —— 那我到底是什么?
- 从becoming到being:正在剥离那些“我曾经以为是,但实际不是”的身份标签
💗 节目中提到的:
播客节目:S7E9鲁豫对话小帕 | 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女人,答案在风中飘荡
个人随笔:When Your Mother Tongue Sounds Like Trauma (by Christy Ku)
其他:
- 森田疗法
- Isha Kriya:萨古鲁(Sadhguru)创立的冥想练习
- Randy Pausch
🎙节目制作:
by Fiona
BGM
- 黄力氧 - 隐山 (手碟Handpan Solo)
- 尕尔东,戈桑玛 - 在日落前拥抱
- Álvaro Soler - La Vida Seguirá
- 関取花 - きんぎょの夢
- Carla Bruni - Chez Keith et Anita
- John Lennon - Imagine
封面图:Co-create with GPT
信息
- 节目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7日 UTC 11:26
- 长度1 小时 35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