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雨林给了我发现细节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偷」大象的家丨夏日特辑·云南另一面

声东击西

当我们换一种方式进入西双版纳,它会不会也换一种方式回应我们?

这是声东击西夏日特辑 —— 「云南另一面」系列的第一期节目。旅途的首站,我们来到以热带风情闻名的西双版纳。只不过没有扎进网红夜市,也没赶上泼水节,这次我们选择了西双版纳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体验不同地貌、不同开发程度的雨林徒步路线,踩着泥巴去探索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在这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热带雨林版的「神奇动植物在哪里」,享受迷人风景的同时也跟着专业向导学到了不少新奇有趣的知识:怎样从一个利益集团的角度去思考大树和树上会「放牧」的蚂蚁间的关系?雨林里的土地其实特别贫瘠,为了争取生存资源,植物们都进化出了哪些另辟蹊径的谋生招数?以及依靠雨林为生的人们,从农业到旅游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微妙平衡应该如何维护?

在声音里,和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雨林,寻找答案吧。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赛德,「声东击西」后期制作人
赵怀东,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

主要话题
[04:00] 在西双版纳的雨林里徒步,我们的快乐和惊呼
[10:08] 从刀耕火种到种橡胶树,再到开发徒步项目,人类和雨林的关系经历了哪些变化
[18:14] 老茎开花、板根,和被误解的「绞杀」:雨林神奇植物的生存技能一览
[31:08] 会「放牧」又会「编织」的黄猄蚁,如何成为雨林树木最爱的「雇佣军」
[42:53] 闯入大象的家,踩踩象脚印、掰掰干象粪
[48:57] 在最贫瘠的土壤上生长出最繁茂的森林:生长在喀斯特地貌上的绿石林
[56:56] 重归自然,也重新拾起观察和体会自然与生活的能力

*云南另一面特别企划 *
本期节目,是声东击西和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共同推出的夏日特别策划「云南另一面」。云南的美丽山水和民族文化,吸引着很多旅游者慕名而来;云南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保护工作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圣地。绿色和平在大陆开展森林保护工作的二十余年间,走访了云南多地,深入各种类型的森林秘境,也见证了许多当地的社区与机构保护与修复森林的故事。这一次,我们与绿色和平以及云南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一起,探索这里种类丰富的森林与物种,感受当地人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彼此成就,在打开云南更具魅力的另一面的同时,也看见保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特别鸣谢:
海南闻道社会组织服务发展中心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
欢迎通过官网和社交账号了解更多绿色和平的环境保护故事。公众号@greenpeaceinchina

延申内容
节目中提到的地点:

  • 总佛寺

    • 我国重要的南传佛教文化场所,也是东南亚地区等级最高的佛寺之一,建筑风格具有傣族风情。
  • 基诺山

    • 过去也曾被称为「攸乐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辖区内,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被不断扩张的橡胶林蚕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基诺山的村民们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一起,用恢复森林多样性的树苗取代长势不好的橡胶,开启了热带雨林修复的进程。雨林徒步,也是村民们发展其他生计的新尝试。
  •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机构,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 1959 年领导创建。全园占地面积约 1125 公顷,有 39 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 250 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 植物园分为东、西两个园区。与游客常去的西园相比,东园保存了更为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西双版纳地区的绿石林(喀斯特森林)和沟谷雨林(非喀斯特森林)两种森林类型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植物园东园


*植物园夜游遇见的螳螂

  • 曼么新寨

    •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一个哈尼族村落,位于勐腊县勐仑镇,西双版纳热带植园往西15公里。这里有以番龙眼和千果榄仁为建群种的沟谷雨林,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取景。
  • 空格六队

    • 哈尼族村寨,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缘。橡胶、茶叶和传统农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民们的集体林,是正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状态比较良好的山地雨林,也是适宜亚洲象活动的栖息地。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长,空格六队村民小组范围内常年有不同象群总共约 60 头以上的亚洲象在周边活动。然而亚洲象活动带来的破坏,也困扰了村子的发展。空格六队在景洪市大象保护协会的支持下,正在尝试把社区的亚洲象栖息地特色设计成了一系列自然教育的体验和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自然教育旅行的方式,为村民们带来新的收益,缓解人象冲突的问题。

被白蚁蛀食过的大象粪便

大象的脚印

节目里提到的植物及相关概念:

  • 热带雨林垂直结构中的五个典型层级

露生层(Emergent layer),主树冠层,次级树冠层,林下层,地面层

  • 沟谷雨林
    「沟谷雨林」是指生长在山谷或沟壑中的热带雨林。由于地形的影响,沟谷雨林往往拥有较高的降水量和较低的温度变化,保持较高的湿度,植被种类丰富、生态结构复杂,这种类型的雨林通常具有较高的湿度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常见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亚马孙盆地和非洲的刚果盆地。在云南,沟谷雨林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

  • 喀斯特热带森林
    是生长在喀斯特地貌上的热带或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等石灰岩山区,如云南南部、广西、贵州等地。这里由于地形相对陡峭、土壤通常较薄,且保水和保肥能力较差,容易被雨水冲刷导致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树木扎根于石缝中,根系发达,生命力极强。

    *西双版纳植物园东园的喀斯特热带森林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的喀斯特地貌都是在石灰岩地貌基础上形成的。石灰岩地貌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含了所有由石灰岩形成的地貌,可能包括平坦的石灰岩高原、石灰岩山脉、洞穴和地下河流,而喀斯特地貌则专指因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特定地貌,如溶洞、石笋、石柱等。

  • 橡胶树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乔木,20 世纪被引入亚洲,其树皮中含有丰富的乳胶,割胶取液后可制成天然橡胶。但它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会改变土壤结构、水文循环与林下微气候,造成原始雨林中的栖息地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下降。

    *在基诺山看见的正在被割胶的橡胶树

  • 望天树
    是西双版纳沟谷雨林中「仰望才能见树冠」的上层乔木散生巨树,也是热带雨林最具象征性的生态标志之一。

  • 番龙眼
    云南热带雨林中常见的大型乔木,树形高大挺拔常作为雨林中层或上层的优势树种之一。

  • 千果榄仁
    云南热带雨林中常见的大型乔木,是雨林上层的重要组成树种,树干通直,具有良好的材用价值。

  • 榕树
    桑科榕属植物的统称,热带雨林中的关键「基石物种」

    • 榕树的「绞杀」并不是真的要杀死它攀附的树,而是利用这棵树作为攀爬架,以获得光照竞争中的优势
    • 榕树的气根:从树干或枝条上向下生长、暴露在空气中的根系结构,能够在触地后扎入土中,起到支撑、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也使榕树能够在空间上横向扩展、形成「多干合一」的奇特景观。
    • 隐头花序:榕属植物特有的花序结构,外观看似果实,实际上是一个倒卷包裹的「花囊」,内部密布雄花和雌花,授粉需依赖榕小蜂钻入其中完成,是自然界中最典型的共生协作型花序。
  • 巨龙竹
    大型热性丛生竹种,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勐腊、景洪等县市,这种竹子的直径可达 30 厘米以上,秆高可达 30 多米。

  • 羽叶金合欢
    又名臭菜、臭藤儿茶

  • 猴欢喜
    杜英科常绿乔木,树冠浓绿,树高可达 20 米。

  • 牛肋巴
    它不是某一种树的名称,而是形容一些热带雨林中树干的纵向棱纹,这些棱纹像是一道道突起的筋骨,有的像肋骨、有的像板筋,所以形象地称为「牛肋巴」,是西双版纳一带向导用来帮助游客形象理解热带雨林树木结构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