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Dr. Mama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我是分隔線----- 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媽, 老大一歲多開始讀碩士、碩士畢業前兩個月,老二出生。 然後在老三出生前一個月開始讀博士班,他四歲時,博士班畢業。 每一天,從學術論文的格式一直到今天晚餐的菜色,腦子裡總是千頭萬緒。 我研究的是教育,每天生活的場域,也是教育。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育現場。 每一個和小孩相處的時間,我都要用力地提醒自己溫柔一點、小聲一點、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欣賞、少一點爆炸。 書上的理論很多,有時讀到一些精辟的見解,還會覺得血脈噴張,恨不得立馬跑回家,「實驗」在自己孩子身上。 但是,教養的現場總會有神奇的變化, 在那些困頓與驚奇中,我重新思考那些非關教養方式或技巧的層面, 包括時間、價值觀、父母的自己認識、自我關照、以及對於孩子的期待等等。 沒有公式或萬靈丹, 未來實驗室,嘗試提供一個方針、一組關鍵能力的指標, 讓同為父母與教育工作者的你我,可以安心前進。

  1. 02/07/2022

    53. 關於抉擇〈未行之路〉與GPS指出前行、左轉、右轉都會抵達的那個終點站...回應聽眾G留言

    這集的內容,主要是回覆聽眾G認真的留言。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與掙扎,我思考良久,有了這一集的內容,談一談我不擅長的....抉擇。 我很不擅於做決定。人生中,只有兩件事我很篤定:信仰,以及婚姻。至於其他的大小事,我有嚴重的選擇障礙。因此,談及抉擇,我明白在當中的掙扎,也因此苦過、甜過、感慨過。但,回過頭來想,能夠選擇,不也是一種特權嗎? 夜闌人靜時,心底長想起這首詩 The Road Not Taken未行之路。Robert Frost把抉擇表達地多深刻。與每一個在抉擇中,問自己「值得嗎」的你我共勉。那個答案,不在二選一、非黑即白的抉擇中,而是認真活在那個被選擇的當下,100%的活著。 The Road Not Taken 未行之路 Robert Frost 美國詩人 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 只可惜我不能都踏行。 我,單獨的旅人,佇立良久, 極目眺望一條路的盡頭,看他隱沒在林叢深處。 然後,踏上另外一條,似乎差不多 或許更佳美之徑 因綠草如蔭引人上路 然而若有人跡 兩者路況恐怕相差無幾 當日清晨,兩條道路皆是 滿佈落葉無人踐踏 唉,留著第一條改天再走吧! 其實我何等明白:一路通往一路 豈容有回頭機會 在許多許多年以後,在某處, 我將帶著輕輕嘆息對你述說: 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而我── 選擇了人煙較少的那條 而它使得一切因此而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2 min

Calificaciones y reseñas

5
de 5
7 calificaciones

Acerca de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我是分隔線----- 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媽, 老大一歲多開始讀碩士、碩士畢業前兩個月,老二出生。 然後在老三出生前一個月開始讀博士班,他四歲時,博士班畢業。 每一天,從學術論文的格式一直到今天晚餐的菜色,腦子裡總是千頭萬緒。 我研究的是教育,每天生活的場域,也是教育。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育現場。 每一個和小孩相處的時間,我都要用力地提醒自己溫柔一點、小聲一點、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欣賞、少一點爆炸。 書上的理論很多,有時讀到一些精辟的見解,還會覺得血脈噴張,恨不得立馬跑回家,「實驗」在自己孩子身上。 但是,教養的現場總會有神奇的變化, 在那些困頓與驚奇中,我重新思考那些非關教養方式或技巧的層面, 包括時間、價值觀、父母的自己認識、自我關照、以及對於孩子的期待等等。 沒有公式或萬靈丹, 未來實驗室,嘗試提供一個方針、一組關鍵能力的指標, 讓同為父母與教育工作者的你我,可以安心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