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说:既然上帝都没有风格,我为什么要有固定的风格?我就是国王。作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这位来自西班牙的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不仅超越了传统,还超越了时代本身。关于什么是美,就有了新的表达和新的标签,由此成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画家的灵感来源。
【主播】
初萌(微信公号:蓝木马)
【00:16】和美赛跑的人
【01:48】国王和他的诗人朋友
【02:38】蓝色的忧郁
【04:03】马戏团里的即兴戏法
【04:47】毕加索的三维解剖
【07:07】《阿维尼翁的少女》的诞生
【07:49】变形会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08:32】和拉斐尔平起平坐
【09:03】《格尔尼卡》的愤怒
【10:13】公牛的隐喻
【11:10】紊乱的精神变异者
【12:42】毕加索带给我们的启迪
1、和美赛跑的人
曾有人这样来形容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跑的比美快,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看起来很丑的原因!他难道不是在玩弄我们么?他的画分明是一堆立方体,连小孩子都比他画的要好一百倍⋯⋯
提到毕加索的名字,相信我们一定不会陌生,作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这位来自西班牙、大名鼎鼎的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不仅超越了传统,还超越了时代本身,是位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经历了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转折期和我们熟知的立体主义时期以及超现实主义时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艺术风格非常多变,并不断地在进行突破。那副我们熟知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一经问世,便预示着一场造型革命的来临,也意味着他开始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艺术之路。
2、国王和他的诗人朋友
毕加索惊人的天赋在于他改变了事物的面孔,他不仅在绘画上有十足的勇气挑衅传统,在生活中也不同于其他画家。
他的朋友圈就像是一部歌剧演出,由诗人和作家组成的合唱团围绕在他的周围,但里面没有任何一个画家,因为毕加索觉得自己一出生就已经知道该如何画画了,根本就不需要同行给自己输送养料,也不需要和画家做朋友。反而是这群诗人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不同的人生时期和艺术阶段与他一起组合、拆解、颠倒着世界的面孔。
3、蓝色的忧郁
没有任何一位伟大的画家生来一帆风顺,毕加索这样的时代偶像也经历过抑郁和悲伤的日子。
那段被称为蓝色时期的岁月,就源于毕加索的好友卡萨吉玛斯自杀身亡这个悲剧性的事件。由于他非常想念这位去世的朋友,于是在1901年开始用蓝色作画,将自己浸泡在蓝色的油彩里,就像跌进了万丈深渊,灵魂被巨大的痛苦包裹。
毕加索在这一时期的创作题材也多是无家可归和游荡在社会边缘的、贫困潦倒的人,他们几乎都被他表现成了自我压抑、逃避现实的状态,传递着毕加索本人极度压抑的情绪。生命的悲剧意识始终笼罩着他,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视觉,带来前所未有的、抽搐的美感。
4、马戏团里的即兴戏法
1904年,他走出蓝色的悲伤,走进了马戏团、小丑和杂耍艺人的国度,走进了玫瑰红时期。
曾有艺术评论家说,看到毕加索的画会想到欧几里得的几何与第四维时空,因为他太善于折叠他所看到的事物了,可以毫不费力的将主观和客观结合到一起,把现实要么扭曲成一只怪兽,要么叠成一个魔方,只要他想得到,完全可以变出一个马戏团。
让我们把毕加索想成是一位他这一时期笔下的街头艺人,看看从他的口袋里究竟能变出什么戏法,又有多少秘密被他折叠进了奇妙的时空里呢?
5、毕加索的三维解剖
在毕加索眼里,世界的构造和他对空间的分割、理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无论把它压缩到多么小,展开到多么大,都能在其中发现一个无限丰富的细节,他会像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一样,丝毫不差的分解每一个我们早已看惯了的事物。
通常我们都是从单一的透视点去观察事物,但毕加索偏要从任意一个可以想到的角度去重新进行表现。他会绕着眼前的这张“平面地图”走一圈,找出他认为描绘物体的最佳角度,大胆的将平面图撕开,重新组装,于是我们看到《阿维尼翁的少女》和《格尔尼卡》在毕加索的即兴解剖下,都变成了简化的符号,呈现出了他眼中的三维效果。
6、《阿维尼翁的少女》的诞生
《阿维尼翁的少女》这幅画的诞生,和毕加索受到非洲和原始文化的启发有关,古代伊比利亚面具特有的造型语言为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尤其注入了强有力的几何力量。同时,它也彻底否定了自文艺复兴五百年以来围绕着三维空间进行绘画的传统。
画中的五位少女全部有着伊比利亚雕塑和非洲面具的风格,轮廓如同用刀砍了出来,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感觉在她们背后有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
7、变形带来的感受
毕加索正是要告诉观看这幅画的每一个人,变形并不单纯的意味着粗野和无礼,而是要传递出绘画本身具有的思考,我们敢不敢直面恐惧和真实的生活呢?也许你会感到像吃掉了一艘拖船或是喝光了一瓶煤油,可这也正是我们无法忘掉这幅画的原因,当我们以为下一个景观该是手臂时,却发现出现了一颗惊惧的眼睛,像走到了悬崖,思路被切断了,掉进了迷宫,而毕加索的目光却一直在盯着我们。
8、和拉斐尔平起平坐
他说自己14岁就能画的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他将用一生去学习像孩子一样思考,如何画画。毕加索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和摆弄我们的身体和思考方式,他用眼睛吞噬了挑战他的一切,创造出了富有想象力的时空隧道。
9、《格尔尼卡》的愤怒
创作于1937年的《格尔尼卡》这件巨幅画作将近八米长,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反战作品之一,以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平民的事件为背景创作完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飞机的轰炸和哭喊声,感受到这个极具冲击力的场景。
毕加索曾说:“格尔尼卡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是无辜的,她们是受害者,这幅画表达了我对格尔尼卡正在陷入痛苦和死亡的海洋,感到厌恶!”画面融合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用黑白灰三种颜色,表现了怀抱着垂死孩子的母亲、手拿短剑的士兵尸体、仰首的公牛和正在嘶吼的马,渲染出了悲剧性的色彩。
10、公牛的隐喻
把毕加索称为斗牛士,因为公牛一直以来都是他最重要的意向,也是他画的最多的。他看过很多十二世纪的壁画,里面描绘斗牛场中异教徒牺牲的场景引起了其强烈的共鸣,可以说西班牙的传统一直压在他的心灵和作品上。
毕加索从蓝色时期就尝试探索的苦难和强烈的悲剧力量,也终于在这幅画中得到了最大的升华。
10、紊乱的精神变异者
“你们为什么不去理解鸟的叫声呢?绘画是无解的,它只能在每个人的心里,不要问我为什么。”
荣格曾把毕加索归到精神分裂的患者名单里,说他是一位紊乱的精神变异者,他这种神奇的分裂带着原始的冲动,常常在一副完整的图像上横穿过去,当他面对黑暗和绝望时,思维正飘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和冰冷的水雾上,被他轻松地用断线、碎布、尸体和残骸表达出来,就像我们始终看不懂的那些画,有点像蒙娜丽萨微笑,是一种瞬间即逝的感觉。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X战警》这部电影,如果毕加索是一位精神变异者,那他一定是用意念可以创造天地的人,那世界会不会成为一个翻转折叠、奇趣无穷的冒险乐园?
11、毕加索给我们的启迪
从低谷到巅峰,对抗是毕加索生命的常态,意外、偶然、波动充斥着他的艺术过程,也让他完成了37000件作品。在经历过无数起赴和绝望后,他吹响了意外的号角,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将他捧上神坛,不管怎样,他永远都是那个接受我们致敬的伟大画家。
对毕加索而言,重要的东西从不会轻盈地漂走,它会一边消失,一边扩散出波浪,不管世人如何评,他都对自己深信不疑。
对我们来说,每个人也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出发点,寻找着一颗种子,一颗果实,虽然磨难和打击总会时时出现,但学会从混沌中抽身,待绝望倾盆而去,总会看到落在手心的微光,那些属于自己的奇迹正守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等候绽放。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感谢收听,期待下一次在艺术的想象里与你相遇。(完)
【推荐音乐】
1.Paquito Simón:Peteneras
2.Yo-Yo Ma / Sergio & Odair Assad/Piazzolla: Soul of the Tango
3.Astor Piazzolla/Tango Para Una Ciudad, Pt. 1
4.John Williams/Spanish Guitar Blues
【订阅收听】
每周四更新,每期15分钟左右
点击“订阅”即可第一时间收到节目更新通知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27 февраля 2020 г. в 01:00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14 мин.
- Выпуск4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