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井效应

熊猫芭比

这是一档以精神心理健康为主要关注点的科普/采访类的播客节目,我们希望能构建一个让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亚健康人群和精神卫生从业者平等交流的场所,实现立场、经历的沟通和碰撞,也许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到底是什么,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公众认知

  1. ٢٧ يوليو

    49 辞职休学,宅家蛰居:我们如何重新面对社会生活?

    欢迎收听空井效应!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交大护理学院李从红教授的雁之声团队,和我们一起聊聊宅家蛰居议题,休学、GAP、辞职与homebase线上办公。 越来越多周围的人或被动或主动的回到家中,我们会面临怎样的心理状况,社会隔离会带来什么后果,又该如何一步步走向再出发?相信各位听众朋友们可以从复元团队的各位专家同学那里获得体悟! 时间轴: 03:00 现状:宅家,比想象中更普遍地一个情况 10:14 理想中的“宅”是储存能量的冬眠阶段,现实呢? 15:21 社会隔离、身份中断与情绪/精神症状 18:20 隐居和蛰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不再拥有悠然生活 25:07 间隔与“第三点”的缺失:我们的居所何在? 29:44 个人层面:问题很普遍,解决方案也比想象中简单! 38:24 宏观层面:从原生家庭到社会环境,外归因之后要做的工作 47:57 关于重残无业、精神疾病诊断:在极端之前 53:26 「全或无思维」在完美精英和一事无成之间,我们需要新的平凡幸福的生活叙事 57:31 更具体的实用启动tips:目标的拆解与达成 72:31 雁之声与复原工作:自倡导是为了重命名 本期主播&嘉宾 小井:精神科住院医,本节目固定主播,最近在新的轮转岗位适应困难 李从红: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雁之声项目发起人 一点点:《元来如此OneREC》主播,雁之声项目成员,精神分裂症亲历者 火龙果: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学生,热情和博识的新生代希望 剪辑&后期 小井+夏虫 配乐:Is it wrong-Lana Del Rey 听友群:kongjing_031

    ١ س ٢٦ د
  2. 48 我们互为解药:当双相的母亲养育孤独症孩子

    ١٦ يونيو

    48 我们互为解药:当双相的母亲养育孤独症孩子

    欢迎收听空井效应!本期节目是5月书店活动的一次录音回顾。很荣幸能够邀请到《树儿》的作者朱矛矛,同时,也要再次感谢我们的特邀的一线专家,来自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孤独症孩子社会康复项目的朱晶晶老师参加活动。 《树儿》是矛矛的自传式非虚构作品。用极其细腻的文笔描绘了她的人生故事。讲述了她作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母亲,如何养育了自己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女儿,记录了她的观察、思考和感受。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症儿童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朱矛矛自己的书。“我们怎么可以通过阅读,这样贴近另一个人的人生”——是主播读完《树儿》的第一感受。 什么是孤独症?孤独症孩子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作为家长,又有怎样的经验分享与人生体悟传达?把育儿经验写成新书,又代表着什么?一起来听听本期节目吧! 听完感兴趣,欢迎点击购买:product.dangdang.com 时间轴: 01:57 揭开伤疤的写作是治疗?树儿出版背后的故事 07:27 什么是孤独症?孕期不良习惯会导致孤独症吗? 19:42 当双相亲历者养育孤独症孩子:我们互为解药 26:05 药物、咨询、康复?我们的疾病管理 32:55 上海地区公立医院的孤独症康复项目:以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41:41 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孩子如何融入普通校园? 60:48 树儿与矛矛的将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70:53 写作、媒体暴露是一把双刃剑吗?《树儿》出版之后 76:55 读者提问环节 本期主播&嘉宾 小井:精神科住院医,本节目固定主播 朱矛矛:全职母亲,《树儿》作者 朱晶晶: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 剪辑&后期 小井+夏虫 配乐:Moonlight Sonata -Marcin 听友群:kongjing_0310

    ١ س ٣٢ د
  3. ٢٨ أبريل

    47 社会化的代价是120次心理咨询

    欢迎收听空井效应!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心理咨询,总结了主播从两年半前开始到现在,合计120+次长程咨询的经历。并在过程中对各种可能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心理咨询是什么?如何起效?怎么说服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收费? 业内又有怎样的弯弯绕绕——请细听来访+医生双重身份的小井细细道来。 本期播客播出的时候正值空井两周岁生日🎂 欢迎听众朋友们写下个人成长方向的愿望+实现愿望的途径,抽3个听友各20元奶茶红包,并随机掉落主播认为可能适合你的心理学书籍一本📖 时间轴: 2:17 如何开始第一次咨询?流派重要吗? 10:50 讨好型人在咨询室里:我们容易下意识地扮演“好的来访” 18:19 怎么“卸下心防”,识别感知自己的模式与防御是咨询的重要功能之一 20:14 真的会有收获吗?打开感受有很多不同的路径 28:30 咨询开销:可以把它看作每月一次的短途旅行 31:20线上视频咨询/线下面对面:信息量与效果的差异 35:50 咨询的终点在哪里?咨询师会捕获、拖延来访的离开吗? 45:18 再聊流派,五花八门的咨询领域和玄学有交叉吗? 49:00 成为一个咨询师:从受训者的角度剖析这个行业 55:04 低价咨询靠谱吗?咨询师的选择标准?业内看法大分享 72:30 江湖派vs学院派:量化咨询的成果,对咨询师祛魅 本期主播&嘉宾 小井:精神科住院医,本节目固定主播,最近拥有了新的分离创伤 夏虫:医药行业打工人,本节目编导,全心全意等五一中 剪辑&后期 小井+夏虫 配乐:This is Who I am-Celeste 听友群:kongjing_0310

    ١ س ٢٠ د
  4. ٣٠ مارس

    46 抑郁休学不返校:孩子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欢迎收听空井效应!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泛教育类播客洒洒水的二位主播,大学招生官“梦玹”,国际高中老师“yibing”,以及在职公立学校心理老师“桃子”(按照发言顺序先后排列)一起探讨青少年孩子的休学与心理问题。是【青少年问题】系列的第一期,更多从学校、教育系统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确诊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办理休学之后还可以返回校园吗?社会和家庭存在什么结构性问题?从个体和宏观的角度,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或安慰。 另外,还要和大家滑跪道歉,本期录制因为运用了新的设备,主播小井本人的音质不好,有空调底噪和小鸟敲击玻璃瓶的声音(一阵一阵的,简单忍耐数分钟后就会停止,其他嘉宾说话的时候没有受到影响)污染了部分音轨。 时间轴: 1:48 青少年休学/拒学的现状:每个年级有两位数的孩子不来上学 10:21 完美主义、厌学和人际关系问题:孩子们在面临什么? 16:16 内卷竞争、经济下行与社交媒体: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30:19 集体主义的消散和个人意义追求:学校工厂里的权力分布 34:49 孩子变得不像孩子:早熟和讨好是获得认可的途径 41:41焦虑的“适龄”家长:我们是合格的,我们的孩子也必须是 49:41  复学与休学的手续:医院、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拉锯战 59:52 更好的支持系统?理想的复学流程和多样化选择 69:08 回到学校是唯一选择吗?适应不良的孩子们该何去何从 77:24 谁来做改变?为什么身为受害者也不得不负起责任 84:30 试着提出解决方案:家长、老师、社会,我们尚能做的工作 本期主播&嘉宾 小井:《空井效应》主播,精神科医生,和小鸟的亲子关系日益紧张… Mengxuan:《洒洒水》主播,UCL IOE硕士,大学招生官,高等教育领域资深打工人 Yibing:《洒洒水》主播,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际高中老师、K12教育观察者 桃子:公立学校心理老师,和第26期的嘉宾桃子老师是不一样的桃子 剪辑&后期 小井+夏虫 配乐:Cry on my shoulder 听友群:kongjing_0310

    ١ س ٣٥ د
  5. ٥ يناير

    44 分离「转换」障碍是什么?比抑郁严重吗?

    欢迎大家收听空井效应!本期节目,我们和群内的听友蝶儿老师一起来讨论了女演员赵露思回应微博中的“分离「转换」障碍”,希望能够在解释疾病,拆解成因的过程中,引起大家的反思和重视,也拥抱正处于任何形式的痛苦挣扎中的人。 分离转换是什么?和抑郁相比更严重吗?为什么我们会生病?在赵露思这次生病回应中,互联网上又为什么弥漫着猜测和攻击? 相信你可以在本期节目中找到答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时间轴 4:56 分离转换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谁更严重? 8:06 防御机制:心理疾病该归因为个人还是环境? 12:31 怎么治疗?催眠和暗示也是医院认可的正经疗法! 19:05 对抗文化氛围中的情绪压抑:躯体化——分离爆发是最坏的路径 22:50 “症状池”理论:为什么抑郁越来越常见? 27:20 为什么要共情“208”:精神心理痛苦和经济水平无关 31:20 八卦诋毁与关心归因:舆论的反应其实也是一种恐惧“防御” 36:48 痛苦也是认真生活的表现:脆弱之下是勇敢面对 本期主播&嘉宾 小井:精神病院住院医师,想聊明星热点又怕触犯边界被围攻,找了群内听友撑腰 蝶儿:《空井效应》忠实听友,以卓越的伦理敏感度体现了我们节目的日常训练的结果 剪辑&后期 小井+夏虫 配乐:My body is a cage-Peter Gabriel 听友群:kongjing_0310

    ٤١ من الدقائق
  6. ٠٥‏/١١‏/٢٠٢٤

    42 别再喊“老年痴呆”啦!聊聊阿尔茨海默病

    欢迎大家收听空井效应!我们是一档关注精神心理健康的科普访谈类节目,由精神科医生小井担任主播,希望可以收集大家的故事引起对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视。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阿尔茨海默病。我们邀请了两位神经内科医生,和精神科主播一起探讨了认知功能损害的各个表现。精神科和神经内科各自如何判断老年人的精神状况?“老年痴呆”的这个名字是否准确?患病之后,治疗上的挑战又在哪里?——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这个疾病和应对的方法!! 谢谢您来!!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吧。 时间轴: 01:00 引入案例:认知与精神症状,什么是认知障碍? 06:18 阿尔茨海默是什么: “老年痴呆”这个描述并不准确 14:00 宣传片照不到的阴暗片:真实的AD家庭在面对什么 20:21 诊疗现状!怎么查、怎么治,医学目前对AD的解释 31:00 如何分辨精神心理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痴呆是一种精神病吗? 42:21 印象深刻的案例们:临床工作中的生死哲思 50:53 人防不如技防!身为家属,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 68:27 片尾彩蛋:一些关于科普和神经、精神心理疾病的思考 更多资料:阿尔茨海默病(维基百科)本期主播&嘉宾 小井:本节目主播,精神科住院医,最近开始写纪实书因此播客更新缓慢的坏主播 blabber:神经内科住院医,标准的内科思维下是标准的内耗思想,录完节目之后开始反省自己没发挥好 年年:神经内科住院医,在临床摸爬滚打的每一天中下班拥抱可爱猫猫 剪辑&后期 小井+夏虫 配乐:And One – Love You to the End  听友群:kongjing_0310

    ١ س ١٧ د

حول

这是一档以精神心理健康为主要关注点的科普/采访类的播客节目,我们希望能构建一个让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亚健康人群和精神卫生从业者平等交流的场所,实现立场、经历的沟通和碰撞,也许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到底是什么,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公众认知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