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局

贾行家
大望局

社会与文化类播客节目。主理人贾行家,常驻嘉宾有作家周晓枫、作家东东枪、心理学者李松蔚、单口喜剧演员夏夏。不定期邀请各领域名人、学者作为飞行嘉宾,围绕某类文化议题进行多人对谈。 想要带你认识一些可爱的人,聊更多真诚的事儿。 🎧每周四更新。 收听大望局,大家一起旺!期待你的订阅,咱们评论区里聊起来✨

  1. -6 J

    71.陈涛:2025还会有好电影吗?

    很多人说,2025不会再有好电影了; 但也有人说,电影总在积极适应市场和观众,其实是越来越好。 好电影真的越来越少了吗? 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你最近一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时候? 电影和线下演出相比,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2025年哪些影片值得关注? 电影对于我们当代人的意义是什么? 这次我们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涛教授, 他将和我们一起讨论走进电影、感受电影。 👬本期嘉宾 陈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杨以赛:得到听书作者、陈涛名家讲书编辑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播客主理人 🎧时间轴 00:01:58 三位老师分享自己最近一次看过的电影 00:06:46 陈涛老师详细解释电影的定义和两种形态 00:13:19 大家现在是不爱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吗? 00:19:37 好电影感觉越来越少了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00:24:16 电影的风格和发展和其他的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0:36:33 杨老师和陈涛老师对于自己偏好电影的独到理解 00:43:58 电影音乐和配乐往往是好电影的催化剂 00:50:12 《酱园弄》:陈可辛和章子怡会碰撞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01:02:05 拼命三郎汤姆克鲁斯:我们如何看待我们喜欢的演员老去 01:08:00 电影到底是应该“政治正确”,还是尊重事实?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etong |  Email:weixuetong@luojilab.com

    1 h 20 min
  2. 9 JUIL.

    70.从天之骄子到弑母杀手:吴谢宇究竟是谁

    从2015年案发到2024年1月,社会对“吴谢宇案”的关注从未停止。 一位高材生为何残忍杀害母亲? 逃亡期间,他的心态有何变化? 2016年他为什么主动暴露案件? 一审后母亲形象为何发生变化? 吴家的亲友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这起惨剧折射了什么社会基底? 众多报道这起案件的媒体中,《三联生活周刊》是最有深度的一家。 九万字报道长文,被认为是提高了行业天花板。 这次,我们请到了深度调查和报道案件的两位记者, 她们也是《人性的深渊》的两位作者——吴琪、王珊。 我们将和两位,一起讨论、一起反思, 看到身边人的影子,看到时代的痕迹, 凝视黑暗,而不被黑暗带走。 👬本期嘉宾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王珊:《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主理人 朱步冲:得到听书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笔 罗丹妮:《人性的深渊》责任编辑 (未参与本次录制) 🎧时间轴 00:02:21 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的关键节点、调查剖析 00:21:17 家庭成员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影响吴谢宇的个人性格 00:31:41 吴谢宇到底为什么心理“崩溃” 00:44:54 母亲的过分溺爱和父亲的离世对他造成了什么困境 00:53:22 是什么造成吴谢宇无法爱一个人,同时对性欲望极度羞耻 01:03:52 吴谢宇案反思:家庭、教育及个人主动性问题 01:17:00 记者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etong |  Email:weixuetong@luojilab.com

    1 h 32 min
  3. 25 JUIN

    68.梁贵柏:如何跟药打交道?

    人生四件大事“生老病死”,只有“病”是我们可以较大程度干预的 干预的关键手段便是“药” 从古至今,关于“药”的研究和讨论始终是热点 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教训,还有很多被人忽视的细节 这次我们请到了梁贵柏博士 他是新药研发一线的科学家 他也是笔耕不辍的科普作家 这次的播客,咱们一起聊聊: 现代药物和古代药物的研发过程有何本质区别? 药物研发团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长生不老药”的研发卡点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药孕妇与儿童忌服? 原研药和替代药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为什么说中医和西医的分歧并不重要? 👬本期嘉宾 梁贵柏,制药科学家、科普作家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播客主理人 朱步冲,得到听书作者 李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得到会员业务负责人 🎧时间轴 00:02:01 现代制药全流程解析:一款新药的诞生之路 00:14:06 药物研发的残酷现实:临床成功率仅10%的深层原因 00:22:43 研发突破时刻:梁贵柏老师在西格列汀开发中的关键贡献 00:33:09 科学视角解读:抗衰老药物的研发可能性探讨 00:36:26 抗癌新星:ADC(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前沿进展 00:40:27 中国制药的双重挑战:现代瓶颈与传统药典的价值挖掘 00:49:48 mRNA疫苗技术革命:机遇与风险的双面解析 01:02:23 仿制药产业生态链:从研发到市场的商业逻辑 01:10:20 用药须知:胶囊制剂不可拆分的科学原理与维生素服用规范 01:15:18 制药产业的双重使命:商业价值与医疗普惠的平衡之道 01:19:56 跨界者说:从实验室到科普作家的知识传播实践 📚补充说明 反应停事件:是20世纪最严重的药害灾难之一。德国格仑南苏制药厂开发推出镇静剂"反应停"(沙利度胺) 推出之始,科学家们说它能在妇女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因此,此药又被叫作“反应停”,用于缓解孕吐。但因未充分测试致畸性,导致全球超1万名婴儿出生缺陷(海豹肢症)。该事件促使各国严格药品审批制度,确立妊娠期用药安全标准,成为现代药物监管的重要转折点。 《肘后备急方》:葛洪(东晋道教名家、医药学家)著作。此书为世界早期便携急救手册,专收简便、廉价、易得的验方(如青蒿治疟),旨在惠及平民。其理念开创中医急救先河,所载“青蒿绞汁”方更直接启发现代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诺奖),影响极其深远。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种新型抗癌疗法,通过将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实现精准杀伤癌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其核心优势在于靶向性强、疗效显著,已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突破。 莫里斯·希勒曼博士(1919-2005):美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疫苗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疫苗之父”。他研发或参与开发了40多种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MMR)、乙肝等核心疫苗,拯救数亿生命。其创新技术推动全球免疫计划,深刻影响了现代公共卫生体系。 DNDI:被忽视疾病药物倡议,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为疟疾、昏睡病、恰加斯病等被忽视的热带病研发可及性药物。作为非营利组织,它通过国际合作已推出9款创新疗法,填补贫困地区医疗空白,推动全球卫生公平,惠及数百万患者。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制药方向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开创化学疗法,研发首个靶向药物“撒尔佛散”(606)治疗梅毒,奠定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研发基础。 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 & 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 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分离胰岛素(1921年),使糖尿病从绝症变为可控疾病。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 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发现青霉素(1928年),引发抗生素革命,拯救数亿感染患者。 格特鲁德·B·埃利昂(Gertrude B. Elion) & 乔治·希钦斯(George H. Hitchings)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开发抗白血病药(6-巯基嘌呤)、抗疟药、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及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推动理性药物设计。 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ck)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发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革新心血管病和胃溃疡治疗。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从《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提取青蒿素,显著降低全球疟疾死亡率。 威廉·坎贝尔(William Campbell) & 大村智(Satoshi Ōmura)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发现阿维菌素,衍生出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有效治疗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 谨以此致敬那些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制药科学家们——他们以非凡的智慧与奉献,推动了制药科学的革命性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筑起生命防线。他们的卓越贡献永载史册,惠泽千秋。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tong |  Email:weixuetong@luojilab.com

    1 h 22 min
  4. 18 JUIN

    67.池晓:父亲节,我们能为父亲做点什么?

    6月15日是2025年的父亲节, 有人说父亲节来自美国,也有人说中国早已有之, 但近些年,父亲节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传统。 这个父亲节, 青年教育家、好奇学习社区创始人池晓老师 将我们回顾与父亲相处的点滴记忆 讨论一位好父亲应该具有哪些特质 推荐看过的好书与经典电影 分享如何陪孩子成长的方法。 你的父亲曾留给你什么独特记忆呢? 请在留言区跟我们分享。 👬本期嘉宾 池晓,好奇学习社区创始人、青年教育家 邓一丁,得到听书作者,池晓老师主编 哈希,得到听书作者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播客主理人 🎧时间轴 00:03:08 父亲节的真实来历竟是因为父亲达到了和母亲一样的标准 00:05:00 中国人有其实有自己的“父亲节” 00:10:13 池晓老师自己心目中想达成的完美父亲 00:17:18 哈希老师和邓老师聊自己父亲的优秀特质 00:23:27 邓老师上北大,竟是因为邓爸爸带邓老师玩出来的 00:29:17 池晓老师讲家长对待小孩子玩pad的界限感 00:34:27 绘本类书籍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00:47:41 其实成为父亲可以不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 00:53:38 裴老师有属于自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 01:00:50 各位老师分享自己给父亲过父亲节的独特方式 01:12:39 最后希望父母爱自己,祝天下最好的父亲们父亲节快乐 📚补充说明 谷川俊太郎: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毕业于东京都立丰多摩高校。是当今国际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生命”、“生活”和“人性”是谷川俊太郎抒写的主题。他的诗作,语言简练、干净、纯粹,尤其是近年的禅意与空灵,透出一种感性的东方智慧。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合集,强调尊重孩子、言传身教,培养出“一门三院士”的精英家庭。 《园丁与木匠》:美国顶级心理学家高普尼克著作,书中核心提出父母应像“园丁”一样提供成长环境,而非像“木匠”一样塑造孩子,倡导自由探索的教育方式。 《何以为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迈克尔·戴蒙德父子关系研究总结,深刻探讨父子关系,认为父亲应全心投入孩子成长,成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桥梁。 池晓老师推荐家庭亲子必看的影像清单: 电影: 《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偷自行车的人》、《另一种教育》、《我是山姆》《七号房的礼物》、《天伦之旅》、《大鱼》(蒂姆·波顿导演版本) 剧集: 《This is Us》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品: 《父亲的葬礼》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tong |  Email:weixuetong@luojilab.com

    1 h 16 min
  5. 11 JUIN

    66.周晓枫:长大就意味着丧失想象力吗?

    刚刚过去的儿童节,这也是属于你的节日。 我们请回当代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周晓枫老师。 童年的成年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成长的代价是用想象力换取真实性? 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与成人的关系是什么? AI时代,如何保持思想的活跃与独立? 作为散文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周晓枫老师带来了她的作品和思考。 👬本期嘉宾 周晓枫,儿童文学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播客主理人 🎧时间轴 00:01:29 大望局的老朋友周晓枫老师的“新身份” 00:02:37 周晓枫老师介绍新书同时为大家送上儿童节礼物 00:07:47 名字反映了角色的灵魂,晓枫老师独家的起名哲学 00:13:39 两位老师分享探讨《小酒窝》里的精彩桥段 00:19:51 晓枫老师讲写作的精彩主要在于细节 00:40:08 晓枫老师谈儿童文学的价值和受众 01:06:12 晓枫老师讲人的成长就是无限接受自己的过程 📚补充说明 1. 严文井:中国现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虽然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对于年轻一代或非文学专业读者来说,其名字和作品(如《“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可能不如安徒生、格林童话那样广为人知。 2. 《下次开船港》:严文井创作的一部富有哲理的中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名叫唐小西的男孩因为总是说“下次”而被灰老鼠带到“下次开船港”的经历,探讨了时间、责任和生命的意义。 3. 罗伯特·麦克法伦:英国当代著名的自然作家、评论家。周晓枫引用的关于橡树生命阶段的哲思,很可能出自他的代表作《心向群山》或《古道》等著作。 4. 树木哲思:罗伯特·麦克法伦的代表性思考,表示树木漫长生命历程带来的“宝贵而令人不安的知识”,对于不熟悉自然文学或生态哲学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富有深度但相对陌生的观点。 ❤️本期海报 - 制作团队 - 节目制作 雪彤 设计 马草地 - 互动方式 🍠小红书:大望局 商务联系:WX: weixuetong |  Email:weixuetong@luojilab.com

    1 h 20 min
  6. 4 JUIN

    65.《我有病,我装的》:生病正让人上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编造谎话,常以匪夷所思的悲惨故事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同情,甚至利用精心设计的骗局获取利益。这就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口中的装病患者。 “装病”是一个从轻到重的心理光谱。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明显外部获益,分为“诈病”和“做作性障碍”两类,其中“做作性障碍”又以情绪或暴力施加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别人,分为“孟乔森综合征”与“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刚刚过去的“525”心理健康日,我们和两位心理咨询师一起解开装病背后的心理谜团。 👬本期嘉宾 盛文哲,朴生心理创始人、心理咨询师、译者 林颖,朴生心理创始人、心理咨询师、译者 🎧时间轴 00:01:06 现在人的病都是怎么装的? 00:07:32 装病和职级一样也有级别区分 00:17:16 做作到极致引发的孟乔森综合征到底是什么意思? 00:32:12 10种人格障碍(回避型、表演型、偏执型、边缘型等)大科普 00:37:27 医学界对于精神类疾病诊断的“高标准,严要求” 00:42:54 孩子不想上学,大人不想上班在心理层面如何纾解? 00:48:00 裴妈妈妙解裴老师的装病小伎俩 00:53:34 孟乔森综合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现,也很难心理干预 01:03:03 当代人如何理性的看待自己“病态”的负面情绪 01:16:03 盛文哲、林颖老师的私藏心理类书单 01:23:39 戒掉自己的“瘾”最重要的是先接纳再矫正 ❤️本期海报 制作人:雪彤 设计支持:草地

    1 h 30 min
  7. 29 MAI

    64.傅光明、贾行家:莎士比亚的当代读法

    欣赏任何一种由莎剧文本改编的艺术形式,远不等于读懂了真正的莎士比亚。 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记忆,多是上世纪朱生豪先生、梁实秋先生的版本。 语言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莎翁译本。 21世纪,翻译家傅光明教授,用当代的语言新译了莎士比亚。 他为这个大工程列了三条标准: 第一,语言随时代而改变。新译本力求做到符合当下阅读习惯,为读者朋友带来顺畅阅读的愉悦感。 第二,每个译本不少于三百条注释,参照不同版本,让舞台提示等信息尽可能完整、准确。 第三,每译完一部莎剧,专写一篇数万字的、专业性的长篇导读,期待能为读者拓宽视野做些努力。 语言在变,译作在变,阅读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 这次,傅光明教授做客大望局,将和贾行家、裴鹏程、朱步冲一起探讨,莎士比亚的当代读法。 👬本期嘉宾 傅光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新版《莎士比亚》译者 贾行家,得到总编辑、作家 裴鹏程,得到听书作者、大望局播客主理人 朱步冲,得到听书作者、“北京大望路最懂莎剧的人” 🎧时间轴 00:04:28 傅光明老师的大工程,重译莎翁巨著因何缘起 00:10:00 傅老师困难重重的新翻译莎士比亚著作之路 00:31:12 莎士比亚和老舍竟然有这么多惊人的相似经历 00:39:27 近代历史的各大学者对待外文著作翻译的同与不同 00:46:11 翻译能力的上限其实是母语的表达能力 00:57:10 作家的创作往往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1:33:31 “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竟然一直被翻译错了? ❤️本期海报 制作人:雪彤 设计支持:草地

    1 h 39 min

Notes et avis

4,8
sur 5
4 notes

À propos

社会与文化类播客节目。主理人贾行家,常驻嘉宾有作家周晓枫、作家东东枪、心理学者李松蔚、单口喜剧演员夏夏。不定期邀请各领域名人、学者作为飞行嘉宾,围绕某类文化议题进行多人对谈。 想要带你认识一些可爱的人,聊更多真诚的事儿。 🎧每周四更新。 收听大望局,大家一起旺!期待你的订阅,咱们评论区里聊起来✨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

Pour écouter des épisodes au contenu explicite, connectez‑vous.

Recevez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sur cette émission

Connectez‑vous ou inscrivez‑vous pour suivre des émissions, enregistrer des épisodes et recevoir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Choisissez un pays ou une région

Afrique, Moyen‑Orient et Inde

Asie‑Pacifique

Europe

Amérique latine et Caraïbes

États‑Unis et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