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豆沙包

城市豆沙包

「誠實豆沙包、城市豆沙包,吃完了 50 分鐘之內說的話會誠誠實實!」 《城市豆沙包 Podcast》是一個自 2020 年開始的 Podcast 專案。 由 Carlton 在每一集中用 50 分鐘採訪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台灣人,以吃了誠實豆沙包的直白為大家將地表上的城市逐個開箱! 不浮誇、不爆炸、不做大娛樂家。 有夠誠實、有些知識,又有點意思。 📻收聽《城市豆沙包 Podcast》: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城市豆沙包 》 💭關於《城市豆沙包 Podcast》: 官方網站:https://citydosa.med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tydosa 📧寫個訊息給《城市豆沙包 Podcast》主持人 Carlton: Email:citydosa@gmail.com

  1. -5 ДН.

    #54 亞維儂: #葡萄酒、南法、酒莊!

    🇫🇷南法葡萄酒之旅 ft. Célia 🍷你曾想過,「葡萄酒」會是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方式嗎? 這一集,我們邀請旅居法國的 Célia,分享她在南法酒莊的經驗與生活。從台北出發,到巴黎學習餐飲管理,再一路往南走進法國葡萄酒的核心產區。在這裡,她不只銷售葡萄酒,她真實的「住在」酒莊,與他們一同煮飯共餐、互助採收,不靠契約也不是房租或佣金的關係,酒莊裡的生活是她每天日常,也讓她更貼近這片土地背後的故事。 🍇在法國,葡萄酒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種深植於地方文化、氣候、風土與人情之中的生活方式。這段旅程讓 Célia 看見了職人精神如何融入日常,也重新思考自己與工作的關係 —— 原來,人生的成長不一定只有往上走,往內走,也是一種前進。 🥂為一道料理挑選合適的酒是種講究,為自己的人生找到熱情所在,更是一種深刻的 wine pairing。 🎧 這集你會聽到: Célia 如何一路從台灣走到南法葡萄酒莊 Célia 推薦鹹酥雞和控肉飯適合搭配什麼酒(?) 法國酒莊的生活節奏與人際相處模式 為什麼葡萄酒是一門與「土地」緊密相關的學問 如何用法式節奏,重新定義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也曾迷惘於職涯或生活的方向,也許這段從葡萄酒展開的旅程,會為你開啟一種更柔軟、更貼近內心的可能。 📖 瞭解更多Célia與葡萄酒的故事 https://cher-ami.co/about-celia/ ⛔ 未滿18歲禁止飲酒  ⛔禁止酒駕

    1 ч. 2 мин.
  2. 27 ИЮЛ.

    #53 模里西斯: 海灘、陽光、#我的家

    模里西斯我的家 feat. Cindy🇲🇺 從一個名字開始,我們走進一座多元混血的小島 —— 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這座被馬克吐溫讚嘆為「天堂的原型」的印度洋非洲島國,不只有海灘和陽光,更有一道道文化融合的痕跡。這一集《城市豆沙包》邀請到 Cindy,她14歲從台灣八里遷居模里西斯,一路走過語言不通的青春期、東西方的文化衝撞、家庭的遷徙,最終回到這座她重新理解過的「家」。 🏠她說:「我覺得真正讓我覺得這是我的家的,是我可以生根的地方,是可以跟人產生連結、帶來影響的地方。」 我們從她的姓氏「管保源」(其實是爺爺全名的拼音)聊起,一層層拆開模里西斯移民社會的獨特構成——從廣東客家移民、印度契約勞工,到荷蘭、法國、英國的殖民軌跡,形成今天語言混雜(英文、法文、克里歐語)、族裔多元的島國日常。 這集你會聽到: 一場在地旅行是搭潛水艇看沈船和遛獅子 一道島國限定的佛手瓜丸子與清爽咖哩風景 一個台灣女孩在模里西斯如何「逆襲」成為學霸 一個跨國家庭如何形成世代連結 一段父親過世後,催生她對家鄉重新扎根的故事 如今,Cindy 不只是模里西斯的居民,更是推動當地文化導覽、地接旅遊、書寫島嶼故事的實踐者。她的書《模里西斯我的家》與同名粉專、沉浸式旅行計畫,都誠摯地邀請你重新看見這片土地的故事。  📖 Cindy 的書和同名粉專《模里西斯我的家》同步推薦 🎧 城市豆沙包 EP53《模里西斯我的家 feat. Cindy》已上線

    57 мин.
  3. 13 ИЮЛ.

    #52 東京: #散步、現地特搜!

    #52 當我們三訪東京,跟著 Keith 一起散步在地生活 👣許多人都不只一次去過東京。但當你第三次、第五次再訪,眼中的東京開始變得不同——你可能開始感覺自己「有點懂這座城市了」。 這一集,我們邀請旅日創作者 「研究生 Keith」,聊聊他如何透過散步,一點一滴走進東京的日常,也走進城市的靜謐與記憶。 他的新書《東京現地特搜》,記錄了 10 個東京人真正會出沒的街區:像是百年老店林立的日本橋、有著歐洲小巴黎氛圍的神樂坂,還有藏在巷弄裡的錢湯與居酒屋。這些地方,充滿了東京人的生活節奏與週末氣息。 Keith 在節目中也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的散步經驗,例如在哥本哈根被大雨打亂行程後,意外走入住宅區,看見當地人的建築邏輯與生活風景;也曾在巴黎不做功課,一個半小時就把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門口打卡完,最後讓雙腳帶他來到蕭邦與王爾德的墓前,感受城市、音樂家與詩人、以及自己靈魂的時空交會。 對他來說,大城市永遠走不完。即使來過很多次,還是會有新的街區、新的觀察,等著每個旅人走進去,深入理解這座城市的脈絡與歷史。 散步不只是移動,更像是一種隨機亂數式的城市探索,一種打開。打開對城市的感覺,也打開對自己的提問。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一種不趕行程、不踩點,而是更貼近當地生活的旅行方式 —— 這一集,是獻給「第三次以後的東京旅人」的散步提案。 📕 好讀推薦《東京現地特搜:走訪在地人週末生活的 10 個散步街區》https://shop.fantimate.com/collections/keith

    1 ч. 19 мин.
  4. 5 ЯНВ.

    #50 城市豆沙包:跨年 、第三季結束、要去放假啦!

    城市豆沙包 2024 大回顧  🎉2024 結束、2025到來,歲末年終跟大家一起回顧《#城市豆沙包》第三季復更到現在,總共上架了 16 集內容!🎙️ 更令人興奮的是,城市豆沙包的累積收聽次數正式突破 10 萬次!🎆 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季中,我們推出了廣受歡迎的「巴黎百味人生」系列,占了 16 集中的 9 集,而其他 5 集則是城市開箱專題。我們努力在系列企劃與傳統內容之間保持平衡,希望帶給大家多元的聆聽體驗。感謝每一位支持的聽眾,陪我們走過這一季的旅程! 🌏這一季推出「巴黎百味人生」系列,其中最受歡迎的單集是「台灣阿嬤勇闖巴黎」👵 這一集讓我們見識到平凡卻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台灣阿嬤的勇氣與幽默感染了我們所有人,成為整季中的冠軍級數,更是《#城市豆沙包》所有集數中的 收聽排行第四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們的聽眾來自 34 個國家或地區!不管你在哪裡,我們都非常感謝你讓城市豆沙包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這些故事跨越地域與文化,帶著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2024 年《#城市豆沙包》的數據驚喜連連 🥳 聽眾人數、播放次數、粉絲數的年增率都超過了100%,新增聽眾成長了近 90%!🙏我們在 Spotify 的年度回顧中獲得了超過 546 位粉絲的 Top 播客推薦,其中 76 位更是將我們列為 Top 1! ✨這一年不僅是數據的成長,更是質化的改變,從後台數據看到,我們的聽眾遍佈華語流行到古典樂、從小說到商業職涯,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聽眾,我們都期望你能在這裏找到與你共鳴的連結。2025,我們會繼續以更多新想法與大家見面! 百味人生的精彩故事 謝謝你的支持,城市豆沙包更上一層樓!

    55 мин.
  5. 22.12.2024

    #49 香港: 港片、粵語、煲仔飯

    台灣人眼中的「螢幕香港」vs. 現實香港 👋 你對 #香港 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城市豆沙包》這集邀請住在香港7年的Jamie,一起聊到螢幕裡的香港和現實香港的落差。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香港最初的印象可能來自粵語歌、港劇和港片!從四大天王到周星馳,從第四台的港片到Twins的粵語歌,我們在螢幕前感受香港的霓虹燈、九龍的招牌街道,還有那熟悉的國語配音。 🎥但當Jamie真正搬到香港後,她驚訝地發現,電影裡的九龍街景竟然和現實中幾乎一模一樣!那些街頭霓虹燈、擁擠的欄杆,和電影布景如出一轍。她笑說:「生活起來倒是沒那麼浪漫,尤其粵語的難度簡直像個語言天花板!」 🎶你呢?有沒有哪部港片或粵語歌,讓你對香港有特別的記憶? 粵語的挑戰:聽得懂≠說得好 😅 學粵語有多難?住香港超過7年的Jamie 直呼:「廣東話真的難爆了!」對於母語國語的台灣人來說,粵語有12個音調,比國語多出一倍,講錯一個音,意思就可能完全跑偏!雖然Jamie靠看TVB港劇狂練聽力,但要發音標準仍是大挑戰。 🎵Jamie說,唱粵語歌和講粵語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我以前用Twins的歌詞來學,結果發現他們的歌像文言文,跟口語根本不一樣!」 即便住了這麼久,Jamie還是比較習慣用英文或普通話溝通,但她相信,學習粵語其實是了解香港文化的重要方式。 🌟 挑戰你對粵語的印象,粵語歌、港劇、還是TVB的爆笑肥皂劇?如果你有機會學廣東話,會想試試看嗎? 宜蘭女孩在香港的居住震撼 🏠 從宜蘭大房子到香港小公寓,Jamie分享她剛搬到香港的「居住文化衝擊」。出生宜蘭的她,從小住在寬敞的透天房,後來為工作和愛情搬到香港,卻進入了只有幾坪大的小公寓。更具挑戰性的是,她剛開始還跟丈夫的家人住在一起! 「小小空間裡,每天擠在一起生活,真的快要憂鬱症了!」Jamie笑說。 🤯雖然現在居住的生活空間比以前舒適許多,但香港的高房價和有限空間仍讓她感到壓力。「在這裡生活,真的必須學會取捨。」她提到,香港的住屋文化和台灣完全不同,尤其對來自中小城市的台灣人來說,適應起來的確不簡單。 🤔 你能適應香港這樣的生活環境嗎? #宜蘭女孩 #香港 #空間壓力 #台灣人在香港 #粵語 #港劇 #香港電影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46 мин.
  6. 08.12.2024

    #48 巴黎百味人生(八): 巴黎上班族、社畜、下半集!

    法國上班族「善用」午餐和咖啡 💼《#城市豆沙包》這次聚集三位巴黎上班族 Emily @helloitsmily、 Paul @paul.s.75、Carlton @carlton.yc,不同產業的他們對於法國人在午餐跟誰吃、茶水間咖啡居然有某種「共識」? 快來聽聽上班族的 #巴黎人生百味! 😮跟不同的人一起午餐,第一個好處是增加多樣性 #diversity。不論是性別、部門、產業、國家、乃至於文化的多樣性,不同背景的人互相交流,當然能為午餐聚會的話題帶來不同觀點,也能增添趣味。聽到這裡,台灣上班族的Ocean不禁張大嘴巴「蛤」,原來多樣性不只是公司高大上的口號,更是法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 🗣️其次,法國人常會透過午餐或咖啡了解與會者的近況和想法。例如最近忙什麼、誰要升官或離職、誰要生小孩、不同部門的近況,甚至有些午餐約會的時間點就會跟未來某個案子重要的案子連在一起,可以說法國人習慣善用非正式場合來瞭解如何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 🧋這樣的職場生態,也是法國公司的一些訊息流通的非正規管道,甚至是年度調薪幅度,是抽菸時間、喝咖啡時間聊出來的,三個法國上班族就笑稱,如果不會抽菸就至少要會一起喝咖啡,缺乏這種非正規管道的人會少掉很多資訊。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職場 法國上班族爽放年假三、四十天 🏖️法國人一年的休假天數居然比《#城市豆沙包》一年推出的podcast集數更多?法國人一年有幾天特休呢,基本起跳25天,加上11天的國定假日,一年至少就有36天啦! 💰法國勞工的25天 #特休,並不是每一年隨著年資慢慢累積,是一到職就核定就這麼多。除了前述的36天,三位法國上班族 Emily @helloitsmily、 Paul @paul.s.75、Carlton @carlton.yc 分別分享了他們的公司還有不同的「加碼」,例如有公司規定,如果在特定期間(暑假)休完假還可以多贈送兩天,原來是公司多數人都會在暑假期間休長假,所以大家一起休假反而比較不會影響工作進度!另外還有一個公司,若特休沒有用完,可以「存」起來,存滿某個天數之後,公司就會再多送你兩天,這簡直就是鼓勵儲蓄?! 🇯🇵有個有趣的對照組-日本,全年國定假日加上特休大概也有三十幾天,然而因為國定假日居多,所以一到國定假日M旅遊景點、交通食宿變得雍塞,旅遊體驗不佳。對於旅遊業者來說當大家都擠在相同日期放假時,反而會旺季過淡、淡季過淡的情況。 👊看來假期怎麼給,也是一門學問,同時也希望台灣勞動條件趕快跟上啦!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法國人愛辯論讓工作產生輪迴 💼講到法國人的愛辯論、愛表達意見,三位巴黎上班族在《#城市豆沙包》異口同聲說對! ⚖️法國人很習慣表達意見,他們也認為每個人都要表達意見,例如有兩個解決方案,都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亞洲靈魂 Paul覺得都可以的話丟石頭決定好了,法國同事則堅持要Paul做出決策、一定要表達意見! 🗣️Carlton分享他主持會議時,原本預定這次會議從第一點推到第二點、第三點、第四點、第五點走完,然後這個會議就結束了,但是在第二點就卡住了,然後就花了整個會議時間重新討論前面的一二點,這時候他的亞洲魂就作祟說不行,我要推進這個會議,法國同事還會覺得你太急了,我們要先把前面的事情討論完。 🇫🇷不同的思維邏輯會帶來不同的做事方式, 如果能折衷法國人的思考與邏輯精神、結合台灣或亞洲的務實效率,那簡直就是所有老闆最愛的 #上班族 #社畜啦 ⭐喜歡這集內容的話,請給城市豆沙包五星好評或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57 мин.
  7. 24.11.2024

    #47 巴黎百味人生(七): 巴黎上班族、社畜、上半集!

    成為巴黎上班族之路 ✈️各位聽眾跟著《#城市豆沙包》嚐過了 #巴黎人生百味,藍帶廚師法餐、芭蕾與歌劇的藝術之夢、帶著宜蘭鰻苗遠道而來、走過奧運殿堂的背後組織、跨國婚姻的務實面、60歲勇闖第二人生,聽眾們有發現還少一味嗎?最普羅大眾的 #上班族 家常味!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Carlton跟在巴黎的台灣朋友聊到巴黎人生百味的企劃時,台灣友人赫然發現,這些都太「山珍海味」了,反而少了一些常見的上班族 aka #社畜。到底怎麼成為一個法國上班族呢? 👠案例一  Emily @helloitsmily:Emily 在第一份工作之前曾到巴黎旅行,就這樣法國從此在他心中種下「有一天一定要靠自己力量再來巴黎」的種子。幾年後 #EmilyInParis 影集上映,再次重新召喚Emily,剛好Emily在一個跨國管理顧問公司工作,透過公司內部申請,如願來到巴黎。 🍷案例二 Paul @paul.s.75:Paul 在大學社團認識到許多國際交換學生以及企業人士,他們共同的特質就是旅外經驗,Paul 大學畢業時基於天生反骨想要念一個非英語系的碩士,而歐洲文化中Paul最喜歡的是 #酒,因此他來到法國念了碩士後繼續留在法國職場工作。 📖案例三 Carlton @carlton.yc:作為城市豆沙包的主持人,Carlton曾到法國 #交換學生,回台灣畢業後進入一個法商工作,幾經外派最後來到巴黎落腳。基於分享台灣人在異鄉城市的經驗與心情,Carlton啟動了城市豆沙包podcast! ⭐ 這集的巴黎人生百味,各位聽眾有覺得比較家常味了嗎?喜歡這集內容的話,請不吝留下五星好評或留言,也歡迎多多分享給你的朋友,都是支持我們繼續創作的鼓勵!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社群貼文2:巴黎上班族在座位上不閒聊 🇫🇷《#城市豆沙包》這集的巴黎人生百味,邀請到三位巴黎上班族來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味!他們來自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背景,他們在巴黎的實際工作經驗,與事前預期的有什麼不同呢? 🫖傳說中法國人的工時短、還可以喝下午茶、然後四五點就可以下班,甚至三不五時還會罷工?!實際進到職場後才發現,法國辦公室生活其實高強度,早上八點多辦公室,已經有不少同事開始工作,一路認真工作到中午,12點多去員工餐廳快速吃個飯,飯後的咖啡是很快速(小杯)的expresso,而不是想像中的法式下午茶,大概一點半回到座位又工作到六七八點。聽到這裡,各位台灣人是不是開始有點夢醒呢! 🖥️台灣職場會有大家在座位上喝飲料閒聊、同時也有人在辦公的情況,但法國辦公室不會發生。若要喝咖啡的話,法國員工習慣到茶水間,快速喝個expresso,幾乎不會在座位上閒聊,工作時間全神貫注,下班前也不會哈拉兩句再走。這樣的情景,某種程度體現了法國人公私分離的一面。 ⭐ 巴黎上班族的生活跟你想像的一樣嗎?喜歡這集內容的話,請不吝留下五星好評或留言,這是支持我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ft.@helloitsmily @paul.s.75 社群貼文3:巴黎上班族的職場文化衝擊 🇫🇷三位巴黎上班族來《#城市豆沙包》聊聊他們的 #職場文化衝擊! 👀衝擊一:在法國工作需要厚臉皮與強心臟。@helloitsmily Emily 分享,他剛到職的時候電腦壞掉,法國正常效率要等一兩週後幫你修理好,當時的他即使法文不夠流利,還是死纏爛打站在IT辦公室外一直等候,結果IT老闆發現後出來詢問,花了十幾分鐘就解決了。 🩺衝擊二:噓寒問暖但是專業工作不一定有幫助。@carlton.yc Carlton分享,在法國有家庭醫生制度,很多法國人對於家醫的評論是這個醫生人好不好,但對於台灣人來說在意的是醫生厲害不厲害。Carlton的法國朋友就告訴他,我的家醫人真的很好,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不會治病。 🥖衝擊三:不能拿個便當在電腦前邊吃邊做。三位巴黎上班族都提到,法國人對於午餐時間非常重視,會議不能設定在午餐時段,這是不人道的行為,甚至即使只有三十分鐘或二十分鐘也好,法國人還是會離開辦公室,吃完午餐再回到座位,絕對不會隨便買個飯坐在電腦前邊吃邊忙。 ⭐ 哪一個對台灣上班族的衝擊最大啊?喜歡這集內容的話,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或留言,你的任何回饋都是支持我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城市探索 #cityexplore #aiart ft.@paul.s.75

    54 мин.
5
из 5
Оценок: 16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誠實豆沙包、城市豆沙包,吃完了 50 分鐘之內說的話會誠誠實實!」 《城市豆沙包 Podcast》是一個自 2020 年開始的 Podcast 專案。 由 Carlton 在每一集中用 50 分鐘採訪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台灣人,以吃了誠實豆沙包的直白為大家將地表上的城市逐個開箱! 不浮誇、不爆炸、不做大娛樂家。 有夠誠實、有些知識,又有點意思。 📻收聽《城市豆沙包 Podcast》: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城市豆沙包 》 💭關於《城市豆沙包 Podcast》: 官方網站:https://citydosa.med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tydosa 📧寫個訊息給《城市豆沙包 Podcast》主持人 Carlton: Email:citydosa@gmail.com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