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s 冗長分享

51_ting

嗨,我是51。我在歐洲當交換學生。 我喜歡分享,說話也可以讓我解鄉愁。 如果有一些心得想跟我分享,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絡我: Ins: 🔍51_ting Mail: emilywu51podcast@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APR 27

    EP13|近幾個月的讀物分享,一次帶給大家六本書籍!

    近幾個月的讀物分享📖💫 1.《商業人士必備的紅酒素養》 這本書比較像是讓初學者對紅酒產生更多興趣,讓本來就有概念的人,知道更多紅酒知識。 我屬於初學者,所以本書的資訊量以及內容,對我來說很困難,也很繁瑣,必須一邊寫筆記,才能看下去。我會把這本書當成工具書,未來有疑問就來翻它。 2.《三等車票》 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這本書閱讀完~有近六百頁。 此書為真實故事,講述1969時,印度農村有一位富孀,膝下無子,並已罹患絕症,於是捐出所有的積蓄,想讓村子裡面的所有人去環遊印度,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張:三等車票。那時候的他們,活了大半輩子都不曾離開過村落,這對他們來說是從未想像過的事。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有好有壞,不容質疑的是,所有人都因為這趟旅程而有了巨大的改變。 這本書的故事是感人的,但我真的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覺得煩躁。 村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開始躁動,對事情的未知讓他們不安,彼此之間容易產生摩擦。每個章節幾乎都是這樣,所以到後面閱讀起來很不耐,作者也會一直重複撰寫村民間的對話。 3.《Queen Victoria》 原本以為是純傳記,但作者筆法很好,看起來大多是有趣的,讓我更了解維多利亞女王一些。 4.《立體的鄉愁:董橋文摘》 第一次閱讀董橋的書,主要以隨筆為主。老師文筆極佳,知識的涵蓋範圍也真的很廣,但不對我胃口, 閱讀起來沒有特別開心。不過,部分章節還是挺有感觸。 書摘: 台灣的高樓大廈我都覺得陌生,只有小巷小弄裡殘存的紅門灰瓦不斷喚回前塵影事。評審聯合報散文獎的時候,我偏愛的竟是那幾篇描繪老字號和舊情懷的文字。對著語文,我聞到的是春燕身上的桂花香。 飲食口味既是文化的聯想,更是聯想的文化。 在一個地方住久了難免生厭,老想離開,想看看別的地方。 有斷處的空白才有流水的聲音。二十四小時抵死相纏,苦死了! 無風無浪的生命揮灑不出磅基的潑墨巨構。 5.《紅樓夢》 跟著白先勇老師跟讀完120回的紅樓夢,大致上了解故事內容&所有角色(光要記得人物關係就很難) 之後應該會開追1987版的紅樓夢戲劇,期待期待! 6.《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寫政治、寫戒嚴、寫解嚴,街頭衝撞、女之混沌、性。大家都說八零年代「台灣錢淹腳目」,我的父母親那時正值青年,我喜歡那個年代的所有事物,但我對它的了解似乎嚴重不足,看完這本書,得以獲得更深的了解。 / 一九八六年,臺灣社會街頭狂飆,她白天讀書的國中,晚上變成黨外運動場地。機場事件喧囂,在機場工作的父親未帶回隻字片語。她得到一本印尼護照。 一九八七年夏天,解嚴。她在傭僕成群的印尼親戚家度過暑假。 一九八八年,五二○農運,立法院招牌拆落。她向老師「效忠」,交出自己的祕密。 一九八九年,詹益樺與鄭南榕在火中殞落,天安門事件在遠方流血。她和姊姊在DISCO外排隊看演唱會。 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她渾然不覺。 九○年代中場,臺北市長選舉震天價響。她上大學、退學、重考、與男友同居於墮落街。打開的身體,始終不習慣的性。 一九九五年,臺海飛彈危機,她的父親「逃」回印尼避禍,卻避禍不成,母親飛赴南洋,拽回中蠱如木偶的父親。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窮凶惡極之狼在北臺灣竄逃,入室強暴婦女的新聞不斷傳來,她獨自在外租屋,睡前緊盯窗口。 一九九八年,印尼社會動盪、大規模排華,親戚家的女孩渡海來臺避難。世紀末的臺北,喧鬧而奔騰…… 長成於八○年代末,戒嚴的結界逐漸消散,校園裡威權保守依舊,她似乎能安順長大。一個國中女生天真的眼眸,看向街頭運動烽火連天的那些年,沒有悲憤沉痛,更多的是青春期的好奇張望,無知無畏摸黑夜遊。多年後她當了記者,重新補回那段歷史,校準時差,才發覺盡頭處若有光。 (以上文字截自讀墨官網簡介) / 書摘: 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在秋海棠的每個角落。我依稀記得,剛上國中,我的作文還是這麼結尾。 我那時遠遠不懂貧窮旅行的真髓,不懂與第三世界文化衝擊的可貴,我是中產階級家庭養大的小孩,在臺北沒看過什麼泥河,沒聞過什麼刺鼻的氣味。 近年來流行吃養生健康地瓜餐,母親的額度早在匱乏年代用盡。 我對將要馳名海外的小籠包沒什麼印象,只記得店門口賣狀元糕的街邊攤販,小販熟練地將糯米粉填入官帽形狀的木製模具,再加入花生或芝麻餡料,表層再敷上一層白粉,放進蒸籠裡。同學間口耳相傳說大考前要買來吃,狀元糕出爐,掀開蓋子,煙霧迷濛旁人的眼。這盆地的溼氣,怎麼也蒸不散。 八零年代的色澤、聲響、味道如光瀑一般洩洪,那淺淺的刮痕對於一隻小螞蟻而言,也是跨越不過去的深谷。 我試圖申辦,哭腔隨之而來,上氣不接下氣,大口呼吸喘不過氣,載浮載沉將要溺斃。 一張眼到了八零年代,黑暗褪去,天光大亮,哭泣與耳語將會化為聲音與憤怒,發出鏗鏘的金屬敲打聲。 父母師長說的「努力考上好大學,未來一片光明」其實是一種催眠,夢醒了,夜歸被強暴的獨行女人,晚年窮困潦倒把自己掛在樹上的老人,這樣的礁石遍布於人生的澈流處,一次撞擊就粉身碎骨,黑幕降下。 人不能踩進同一條河流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預言沒有成為真實,並不是預言的失敗,反而是預言的成功。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tbacuu0nr401ux15b8dmd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5 min
  2. 11/14/2024

    EP6|最近好無聊喔,到底要不要投資篩網?在克羅埃西亞,遇到熱愛台灣的外國人。分享兩本好書給大家!

    1.近況分享,閒不下來的51一直買醉。 2.客運憑什麼放音樂啊,沒邊界感的人類。 3.我真的好討厭小孩,我以後可能會家暴小孩怎麼辦? 4.在克羅埃西亞老字號甜點店,偶遇熱愛台灣的識貨外國友人~ / 5.近期讀物分享! 讀物一《臺灣肚皮》書摘: 蛋黃最美的時候是流質狀態時,邂逅了熱氣騰騰的麵,恰似青春年華時邂逅了戀人 。 肚鱉、佛跳牆、通心鰻 ?「雞仔豬肚鱉」是套菜將鱉塞進雞腹,再把雞塞進豬肚;「通心鰻」切段取骨後的鰻魚內塞入冬瓜、火腿、筍燉枸杞。每次我去「金蘿萊遵古臺菜餐廳」吃飯,必點排骨酥、香炸芋條 。 附近的「明星西點麵包廠」有著全臺最濃厚的文學 氛圍,充滿了故事,其前身是幾個白俄人在上海 霞飛路開的 「ASTORIA咖啡廳」,大股束艾斯尼(George EIsner Constantin Enobche)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親戚,擔任皇家侍衛團長。艾斯尼 過世後,簡錦錐老闆為他保留二樓靠窗的老位置,桌上擺著一杯咖啡,一小盤點心。這才是講義氣的好漢。他不僅照顧朋友,也寬容作家,讓他們只點 杯咖啡佔位子一整天。青年的林懷民、陳映真、白先勇、三毛、施叔青、柏楊、隱地、季季都曾在這裡寫作。黃春明在裡面邊照顧長子黃國珍邊寫小說,《文學季刊》竟在三樓編輯。 咖啡廳自然是舶來品,卻已經內化為臺灣自己的味道。它總是透露出一種幽雅的燈光,和溫暖的氛圍,溫馨,優雅,自在,咖啡香中散發著人文氣息。獨自在裡面總是從事心靈活動,翻閱書報雜誌,寫作,或呆呆看著窗外的建築,樹影,和街道上的天光,等人 。 讀物二《走路:獨處的實踐》書摘: 何況所謂獨處,不在於身體是否單獨,而在於心靈是否誠實地閉門,獨對內在。 生活,不就是藝術的核心嗎?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 6.《光露營就好了》讓我也好想去露營。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tbacuu0nr401ux15b8dmd6/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3 min

About

嗨,我是51。我在歐洲當交換學生。 我喜歡分享,說話也可以讓我解鄉愁。 如果有一些心得想跟我分享,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絡我: Ins: 🔍51_ting Mail: emilywu51podcast@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