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伊朗,你会想到什么?头巾、宗教,还是遥远的战争?
最近因围绕伊朗的核威胁与争端而起的以伊战争,又一次成为大众焦点。伊朗这个神秘国度,也再度走进我们的视野。它有着源远流长的波斯文化,历史上数度陷入战火,它曾经因为石油而闻名,也因为石油陷入崩塌,它是现代文明中惟一标榜政教合一的地域,就像被强迫带上面纱的伊朗女性。
我们仿佛永远只能看到它的冰山一角。在对大家关注着以伊两国之间的历史矛盾以及战争起源之刻,我们该如何阅读伊朗?
所以我们今天想来聊聊一部知名的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它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伊朗现代史、女性觉醒与文化认同的深刻作品。作者玛赞·莎塔碧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叙事风格,打破了西方对伊朗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伊朗社会内部的多元声音提供了表达空间。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当代图像小说与女性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一起揭开笼罩在媒体表达上的面纱,来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真实面貌与想法。从一个伊朗女孩的视角,撕开了外界对伊朗的刻板印象,还原这个神秘古国的真实一面。
这期和我们共读分享的嘉宾是漫画家Buddy老师,在节目中,她不仅讲述和玛赞一样在异国留学的孤独与迷茫,也真诚地分享在与伊朗前男友相处的过往中,体验到的文化碰撞与情感冲击。
如果你也对 “个人如何在大时代里活成自己” 好奇,或是想看看不一样的伊朗故事,这期一定别错过!
🤓本期嘉宾:Buddy:漫画家,代表作:《美味季节》、《渡灵》、《魂音》、《白色海棠》
《我在伊朗长大》
漫画奖项:
2001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心动奖最佳首版漫画。
2001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 Lion 大奖最佳首版漫画。
2002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法国国家 Info 电台年度最佳漫画奖。
2002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剧情奖。
2004 年美国 Harvey 奖最佳外国出版物。
2004 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
电影奖项:
第 60 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终与墨西哥影片《沉默的阳光》并列获得评委奖。
第 80 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玛赞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此殊荣的女性!2008年,再度获得凯撒电影节奖。
第 65 届金球奖:获得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 35 届动画安妮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时间轴:
【01:43】:欢迎《美味季节》《白色海棠》作者、漫画家Buddy老师做客【大人的任意门】
【03:53】:出道20年的Buddy,连载大热时期毅然出国留学深造,一直在执行深化自我的人生规划!
【07:55】:破除偏见,还原真实!从图像小说《我在伊朗长大》,深入了解这个近期卷入战争的神秘国度:伊朗
【12:51】:作者玛赞,敢说“真话”的大女主:出生伊朗贵族,父母是马克思主义者,会5种语言,敢在作品公开自己的“不光彩经历”,是伊朗在国际舞台的重要声音!
【24:16】:“明教”的来源?宗教、面纱、战争……从波斯到伊朗的变迁史
【35:40】:第一章:面纱(1970s-1979)
- 儿童视角下的历史切片
- 时代裂变中的童年:自由灵魂的萌芽
- 女性觉醒的初啼
“面纱”既是物理的遮蔽,也象征意识形态对个体思想的禁锢。玛赞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生活。1979年,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革命初期,伊朗的人民对新政权充满希望,但很快,社会开始发生剧变。她和家人、朋友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兴奋到失望的转变。
这一章节通过玛赞的视角,我们看到伊朗社会在革命后的动荡和女性权利的受限,同时也开始塑造她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玛赞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开始萌芽 。
【43:41】: 第二章:安息日(1980-1984)
- 黑色面纱下的青春:德黑兰生存实录
- 高压社会的生存智慧第二章:两伊战争的疯狂与牺牲:“天堂钥匙”骗局的真相!
两伊战争,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爆发于1980年9月22日,结束于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的炮火打破了生活的平静。玛赞一家身处德黑兰,时刻面临着空袭威胁,原本安宁的日子一去不返。玛赞亲历首都德黑兰在空袭中的动荡:防空洞成为日常避难所,邻居因轰炸惨死,富豪家庭的宝石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在战争阴影下,经济崩溃,物资匮乏,社会愈发混乱。伊朗政府将穷人送上战场,用 “天堂钥匙” 蛊惑人心。玛嘉虽年纪尚小,却对战争的荒谬和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步入青春期的她逐渐觉醒。
父母将14岁的她送往奥地利留学。临行前,外婆叮嘱“永远保持尊严与真诚”。
【53:38】: 第三章:流落奥地利(1984-1990)
- 少女流落奥地利,自由国度的身份迷失
- 流亡与重构:西方世界的身份撕裂
- 文化夹缝中的身份迷失
《我在伊朗长大》里的最精彩的,情感浓度最强,画龙点睛的篇章:
14岁的玛赞因伊朗战乱被父母送往维也纳留学,本意为逃离宗教压迫、追求自由,却陷入更深的文化撕裂与身份迷失。她辗转寄宿于友人公寓、修道院等多处住所,从认真学习的留学生变成了融入欧洲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抽烟、酗酒、吸大麻、性解放),同时因伊朗人的身份饱受种族歧视,被贴上“恐怖分子”标签。
【59:46】:Buddy的留学情感共鸣:在异国陌生的地铁上,没有一站是我能回去的地方!
【1:09:09】:第四章:回家(1988-1994)
- 撕裂的故土与自我身份的觉醒!
- 归乡即流亡:觉醒者的二次放逐
- 新式压迫与旧梦重温
作为系列的终章,聚焦玛赞18岁从奥地利返回伊朗后的生活。两伊战争虽已结束,但伊朗社会在宗教政权统治下更加压抑:女性被迫穿着黑袍,公共场合禁止娱乐,卫星天线被严查,而“烈士命名的街道”与残破的战争伤痕形成荒诞对比。
玛赞试图重新融入故土,却深陷文化撕裂——在西方被视为“恐怖分子”,在伊朗又被看作“西化的异类”。
【1:15:08】:Buddy亲述与伊朗前男友的交往经历:是什么让一个善良的人,在异国也无法自由的恋爱?
【1:21:32】:强烈反差!伊朗社会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约束
【1:23:34】:结婚与离婚,玛赞的成长。父母说:永远别回来,你是自由的女人!
【1:27:02】:女性视角下书写的宏大叙事,是拼凑完整世界的重要拼图
【1:38:49】:汉服中窥探女性的成长,Buddy新作《白色海棠》背后的故事
【1:43:44】:推荐书单:《鼠族》《切尔诺贝利之春》《凡尔赛玫瑰》《大奥》《遗产》《火车上的女孩》,从图像到文字,看时代议题的变迁,看女性如何在困境中生长。
作者玛赞·莎塔碧
本期提及书目:
《欲望德黑兰》 [伊朗] 玛赞·莎塔碧
《锌皮娃娃兵》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遗产》 [以] 露图·莫丹
《火车上的女孩》 [英] 宝拉·霍金斯
《鼠族》 [美] 阿特·斯皮格曼
《切尔诺贝利之春》 [法]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大奥》 [日] 吉永史
《凡尔赛玫瑰》 [日] 池田理代子
🎵本期曲目:
Olivier Bernet - Persépolis Thème
Olivier Bernet - Le Prolétariat (Version ?ditée)
Olivier Bernet - Absurde
Olivier Bernet - Frenchie
Olivier Bernet - Va-T'en !
Olivier Bernet - Tout Ce Qui Est ? Vous M'appartient
Olivier Bernet - Love And Hate
Olivier Bernet - Adieu
Olivier Bernet - Téhéran
Olivier Bernet - The eye of the tiger (version éditée)
Keith Jarrett - Shenandoah
🤓本期主播:
鳄鱼小宝 即刻:鳄鱼小宝 WB:鳄鱼小宝
小狐君 即刻:小狐君 WB:大魔王小狐君
联系邮箱:WOACG@QQ.com
入群加V:WOACG3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Еженедель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1 июля 2025 г. в 16:00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1 ч. 50 мин.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