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播客 JF Pod

季风播客

季风播客是一档人文对谈节目,由何流主持。季风播客源于对公共表达空间的守护,向更广阔的华语世界传递人文、理性、求真之声。通过深度对谈形式,我们邀请学术、媒体、文艺、公益等领域的思考者,从多维专业视角剖析时代争鸣,探寻未来的可能性。季风播客依托于季風書園,一家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以中国和亚洲为主题的中英文书店。 jfbooks1.substack.com

单集

  1. 1天前

    爱情、疫情与距离:当耿军导演的鹤岗宇宙遇到同志喜剧|季风播客 EP.6

    导演耿军在社交媒体上的简介是,“导演!来自鹤岗国!”他执导的多部影片《轻松+愉快》、《锤子镰刀都休息》、《东北虎》都发生在这个曾以煤矿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他说,鹤岗是他童年的乐园,”在《漂亮朋友》里,我把鹤岗拍成了一个恋爱城市。” 《漂亮朋友》是耿军的最新作品,入围2024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八个奖项。疫情的时候,一群朋友聚在演员宝鹤的车库里,拿着肉串啤酒,面对疫情带来的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提防和猜疑,耿军说一定要拍一部亲密的电影,一部关于信任、尊重、能够彼此高看一眼的电影。 这期节目,季风和耿军聊了聊为什么要拍一部同志爱情喜剧电影?这部影片又为什么是一种对于距离的回应?为什么故事总是发生在鹤岗?为什么总是选择多年老友做主演?什么是“寒带”的艺术?对他来说,创作本身又意味着什么? 🍃欢迎加入季风付费订阅者社群和聊天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 OFF。感谢你对季风的支持! 03:01 去他的社交距离,就要拍一部亲密的爱情电影! 14:43 找演员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唱卡拉ok 18:33 多年老友演同志电影,有什么化学反应? 35:01 《漂亮朋友》的社会性是什么? 41:06 为什么说创作来自我们脑中沉睡的话语? 50:56 怎么看审查?“电影而已,这只是电影” 57:49 鹤岗是我的乐园,我要记录下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 1:05:25 北纬45度的“巧合”:什么是寒带艺术? 1:13:52 26岁患肺结核,创作者和死亡的距离 1:20:46 疫情是一个我们无法消化的巨大的“结” 1:31:04 您希望未来的观众如何记住耿军? 音乐:O P Baron, Shimmy with the Boogie Man, Artlist Original Music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34 分钟
  2. 8月28日

    韩国的光州民主广场,香港的无大台街头,东亚民主路在何方?(下)|季风播客 EP.5

    本期节目是东亚民主化系列的下半集。本期节目,季风和嘉宾小朴和Jane聊了聊,我们该如何理解民主抗争中的代际差异?作为北方的“假想敌”,朝鲜在南韩民主化中是怎样的角色?殖民性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韩国与香港的发展?而这些又能对整个东亚的民主化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小朴是韩国社运人士,主要关注在韩外籍劳工的权益问题,常年活跃在首尔抗议现场,也对韩国民主化历史和社会运动有亲身体验和深入观察;Jane是一位香港的独立记者,也是基督教会人士和神学博士,长期研究和观察东亚教会与民主自由的关系。本期节目,他们将继续分享自己在韩国和香港的民主实践,以比较政治的视角来探讨东亚民主的可能性。 上集节目讨论了韩国如何从长期专制走向民主?教会、工会、学生会在韩国民运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019年的香港街头,情感的洪流又是如何形成的? 点击这里跳转至上集 00:52 如何走向民主?积极社运还是尊重历史规律任其发生? 06:51 老一辈的牺牲难以复制,快乐抗争会是新的出路吗? 09:57 获诺奖前,《少年来了》并未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14:05 烛光被应援棒取代,严肃被欢乐取代,新的社运面貌 21:25 菲律宾民主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24:48 「没苦硬吃」到底教会我们什么? 30:09 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于道德楷模和英雄主义吗? 41:40 来自北方的假想敌:朝鲜在南韩民主化中的角色 48:30 给韩国民主现状打几分? 56:27 民主制度如何限制了大众对“民主”的想象力? 1:14:43 外部控制与内部殖民:韩国和香港的自由差异 1:23:00 希望来自水深火热的现实 欢迎订阅季風書園Substack,解锁播客文字版和更多幕后故事、加入季風付费订阅者社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 OFF。感谢你对季風的支持🍃 音乐: Daniel Dor, Medium Up, Artlist Original Music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29 分钟
  3. 8月20日

    韩国的光州民主广场,香港的无大台街头,东亚民主路在何方?(上)|季风播客 EP.5

    20世纪以来,东亚每个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民主道路。在中国,经济改革带来了物质和自由的改善,但政治改革却长期停滞。今天的节目里,我们把目光投向韩国。同样深受东亚儒家文化影响、在20世纪实现经济飞跃、曾在民主运动中流血牺牲,但如今却在民主化进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小朴和Jane。小朴是韩国社运人士,主要关注在韩外籍劳工的权益问题,常年活跃在首尔抗议现场,也对韩国民主化历史和社会运动有亲身体验和深入观察;Jane是一位香港的独立记者,也是基督教会人士和神学博士,长期研究和观察东亚教会与民主自由的关系。本期节目,他们将分享自己在韩国和香港的民主实践,以比较政治的视角来探讨东亚民主的可能性。 韩国如何从长期专制走向民主?是什么力量让民众一起出现在了广场?教会、工会、学生会在韩国民运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019年的香港街头,情感的洪流又是如何形成的?韩国人的民主经验能给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带来哪些启示? 欢迎订阅季風書園Substack,解锁播客文字版和更多幕后故事、加入季風付费订阅者社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 OFF。感谢你对季風的支持🍃 01:43 在韩国做社运,每天会面对什么? 04:18 发达与低迷之间,“啃老”的韩国社运现状 12:53 每一个光州人都对自己的出身引以为豪 15:23 韩国为何能创造出如此多社运符号? 21:35 K-pop, K-民主主义,自卑感驱动的产业化和民主化? 25:57 教会、工会、学生会在韩国民运中发挥的作用 31:49 基督教救国论可行吗? 39:14 广场动员:为什么韩国社会能够形成共识网络? 45:55 为什么说2019年的香港是“情感的通货膨胀”? 54:36 运动一定需要领袖吗?韩国人有自己的甘地吗? 01:01:21 中国的世代隔阂:我们的底线共识在哪里? 音乐:Daniel Dor, Yuval Semo, Ritmology, Artlist Original Music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10 分钟
  4. 7月31日

    对话端传媒:离散时代,如何用新闻建立连接?|季风播客 EP.4

    2015年,端传媒在香港成立,这是一家专注于服务全球华语社群的独立媒体,也是在今天为数不多拥有无审查空间的华语媒体。 Lulu甯卉是端传媒现任总编辑,在此之前,她是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非洲、巴西雨林、大西洋公海都有她的足迹。管理一家媒体和做自由的国际记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一贯擅长深度文字报道的端传媒,为什么在众多新媒介中选择发展音频? 杨一是端传媒现任音频总监,做过8年财经电视记者,也在中国创办了商业播客公司Just Pod,在不同媒介中切换,杨一为什么选择和端一起做一个音频新闻产品?《端闻》为什么是现在我们听到的形式?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在新闻人人喊“死”的今天,新闻还活着吗?什么是新闻?什么是好新闻?今天的全球华语社群如此分散,还有人期待连接吗?新闻媒体又可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媒介技术快速变更,AI时代来临,媒体如何适应和生存?找到自己的稀缺性? 🍃端传媒订阅会员在季風書園线上线下购书可享有九五折优惠! 🍃欢迎订阅季風書園Substack,解锁播客文字版和更多幕后故事、加入季風付费订阅者社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OFF,感谢你对季風的支持! 02:37杨一家如何见证中国媒体一百年? 12:37 从国际记者到机构媒体主编,Lulu放弃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17:32 端传媒如何斩获十项SOPA大奖? 23:25 《端闻》:端为什么要做一档播客? 31:15 音频VS文字,两种媒介如何在端内部碰撞? 39:34 端如何定位自己? 42:17 离散的源头其实是连接 01:03:41 端为什么要把复杂的故事讲得更复杂? 01:07:53 在今天,什么是新闻?什么是好新闻? 01:15:28 新闻在变得不可信和平淡无奇吗? 01:18:00 公众不信任媒体,是因为媒体躺平了吗? 01:23:54 媒体该如何应对技术的快速迭代? 01:34:01 在新闻人人喊“死”的今天,新闻还活着吗? 01:41:15 AI是新一代人的福气吗? 音乐:Artlist Classics, T. Bless & the Professionals, Frédéric Chopin, Prelude in E Minor, Artlist Original Music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54 分钟
  5. 7月8日

    709十周年 对话律师伍雷:法治、流亡与希望之间的距离|季风播客 EP.3

    欢迎订阅季風書園Substack,解锁播客文字版和更多幕后故事、加入季風付费订阅者社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 OFF。感谢你对季風的支持🍃 2015年7月9日开始,中国官方在全国范围内对数百名维权律师、人权工作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抓捕、传唤、拘留、失联、约谈、短期限制人身自由或限制出境,被称为“709律师大抓捕”事件。 本期节目的嘉宾伍雷,本名李金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维权律师,曾参与推动聂树斌案、念斌案、李淑莲案的平冤,为诸多社会事件发声。2019年伍雷律师的执照被山东省司法厅吊销。现在他居住在日本,经营华人社群。 今天的节目里,作为709事件和中国维权律师行业二十年来的见证者,伍雷律师如何看待709事件前后的律师生态?709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今天,中国离独立司法还有多远?移居日本后,伍雷律师有了哪些新的观察? 02:31 不是过去有多好,是这个时代变坏了 09:12 曾经的律师生态和公民社会,希望来自哪? 12:42 只要不碰政治,就是安全的吗? 19:23 为什么放弃房地产转做人权律师? 22:20 教育平权项目:北京孩子为什么被北京抛弃? 28:12 要求平等和对话,但最后只有抓捕 31:19 你做好被判十年的准备了吗? 38:49 如果真的被抓,该做什么? 42:36 709标志着政治警察开始全面管制社会 47:49 2015年为什么成为转折点?为什么只大批抓律师? 55:46 “依法治国”如何被工具化? 1:02:02 不需要选举的法治国家可能吗? 1:10:43 在日华人社群:日本现在遍地都是“孙中山”? 1:24:19 如何无数次奇迹般躲过抓捕? 音乐: Matteo Giuseppe Guastamacchio, TEO, Lu sciccareddu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33 分钟
  6. 7月1日

    国家叙事之外,如何讲述一个多元的中国社会?|季风播客 EP.2

    欢迎订阅季風書園Substack,解锁播客文字版和更多幕后故事、加入季風付费订阅者社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 OFF。感谢你对季風的支持🍃 Emily Feng冯哲芸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国际记者,长期报道中国和台湾的人权、科技、文化议题。她曾是《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驻北京外派记者,深度报道过新疆再教育营、去伊斯兰化政策和香港占中运动,并记录中国的粉圈和互联网文化。2022年,她因签证问题被迫离开中国去往台湾。 基于过去十年在亚太地区的报道经历,最近Emily出版了新书《Let Only Red Flowers Bloom》。这是一本关于身份的书:官方如何控制中国人的个体表达?谁有资格被认定为中国人?谁又被排除在外? Emily 出生成长在美国华裔家庭,拥有中国人的面孔,却以外媒记者的身份报道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这期节目中,Emily分享了她在中国报道的经历,也聊了聊自己的华裔与外媒身份如何在中国交织,影响了她对报道和身份的理解。 你可以在季風書園的Online Shop购得Emily的新书。 02:09 红花独秀的时代,需要记录什么样的中国人? 10:59 21岁的 Emily 为什么要去中国做报道? 19:04 在山东报道农村拆迁,几百个村民要求接受采访 22:04 采访“不打工哥”周立齐,警察监视和律师威胁 27:37 用中文和官方打交道是个错误吗? 31:48 控制外媒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33:08 对中国报道最有热情的记者,都待不下去 34:03 我要如何去爱一个不爱我的国家? 35:07 为什么我们总用一个框架去定义一个国家的人? 41:33 作为一个人,中国如何塑造了 Emily Feng? 47:26 台湾很舒服,但缺乏挑战性 51:22 美国媒体环境面临怎样的恶化? 54:02 中国好,世界也会好,我总希望中国能好起来 音乐:Kobi Salomon, Artlist Classics,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Ezequiel Jait, Swan Lake Jazzed Up, Artlist Original Music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3 分钟
  7. 6月19日

    走线的正义在哪里?在全球迁徒秩序的缝隙中移动 | 季風播客 EP. 1

    欢迎订阅季風書園Substack,解锁播客文字版和更多幕后故事、加入季風付费订阅者社群。播客上线初期,付费会员20% OFF。感谢你对季風的支持🍃 「走线」,是近几年中文世界中迅速火热起来的话题。这群出现在中美洲最危险的雨林里的亚洲人,集合了几乎所有的刺激性元素,成为了精彩的「故事」。与此同时,「氪金」移民玩家也将目光投向了加勒比岛国的投资移民政策。 这条雨林线路及其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说这条线已经黄了?当移民和难民在全球面临普遍的拒绝,新的驱赶规则是什么?移民到达之后,又该如何与当地建立联系?本期节目,主持人何流和董孟渝、房天语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看法。 董孟渝是记者和独立媒体人,也是斯坦福大学的Knight-Hennessy学者。董孟渝是中文世界最早报道走线的人之一,在过去三年里,她前往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雨林和美墨边境,与移民交谈,记录“走线客”的故事。她记录走线产业链、LGBTQ走线客、以及走线客到达目的地后的生活等等。目前,她正在写一本关于走线的书。 房天语是一名常驻旧金山的学者和自由撰稿人,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政治学专业。目前,他是New America的科技与民主研究员,长期关注投资移民产业和加勒比岛国的移民签证议题。天语也是「朝阳陷阱」(Chaoyang Trap)newsletter的创始人之一。 02:19 贯穿拜登时期的走线兴衰 08:52 达连隘口:全世界最危险的移民路线 14:49 移民体系里的氪金玩家和徒步玩家 27:30 走线的地域性: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爱移民吗? 29:42 走线产业链:难民营里的广东商人 35:47 美墨边境沙漠里的中国城 39:44 中美洲华人社会为何在公共讨论中隐身? 50:04 康有为曾经有殖民南美的梦想? 53:12 「移民」一词仅限于第三世界向发达国家的流动吗? 1:05:49 “我在富士康造的手机,比我更容易进入美国。” 1:23:47 “选谁当皇帝是罗马人的事,我是来罗马当奴隶的” 1:28:47 中美在走线问题上难得的合作 1:33:41 难民管理外包?发展中国家的新生意 1:41:12 邓小平与卡特的“难民威胁论” 1:42:30 全球华人社群存在吗? 音乐: Liquid Ambar, Shahar Haziza, Artlist Original Music Get full access to 季風書園 | JF Books at jfbooks1.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时 57 分钟

评分及评论

4.4
共 5 分
7 个评分

关于

季风播客是一档人文对谈节目,由何流主持。季风播客源于对公共表达空间的守护,向更广阔的华语世界传递人文、理性、求真之声。通过深度对谈形式,我们邀请学术、媒体、文艺、公益等领域的思考者,从多维专业视角剖析时代争鸣,探寻未来的可能性。季风播客依托于季風書園,一家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以中国和亚洲为主题的中英文书店。 jfbooks1.substack.com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