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将讨论“女性为何会厌⼥”这⼀现象。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性攻击⼥性,或在⽇常⽣活中经历来⾃同性的微妙排斥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受伤。
我们今天的讨论不是为了审判任何⼀位被认为“更厌⼥”的⼥性,更不是要制造新的对⽴。
恰恰相反,我们希望通过深⼊的剖析,去理解这背后更⼤、更隐形的社会结构与⽂化机制。
我们的⽭头永远不是指向⼥性同伴,⽽是那个训练我们互相伤害、彼此隔绝的⽗权社会。
- 延伸阅读
1.《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作者:Kate Manne
出版年份:2017
推荐理由:对「厌女机制」本质的分析
中文译本:《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日语译本:《ひれふせ、女たち:ミソジニーの論理》
核心论点:
Kate Manne主张厌女(misogyny)并不是个体的憎恶情绪或性格缺陷,而是一种社会机制,用于维护父权秩序中的性别规范。她将其定义为惩罚不符合性别期待的女性的系统手段,尤其是那些不「顺从」、不「取悦」的女性。
关键概念:
・「好女人」与「坏女人」机制:前者是顺从的、支持男性利益的女性;后者是拒绝屈从的女性,通常成为攻击目标。
・「配给资源」逻辑:女人的情感劳动、关怀和性资源被视为男性的「应得物」,不愿付出就会受到社会性惩罚。
・厌女不是仇恨,而是社会控制:它是一种纪律化机制,让女性「回到她们的位置」。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
・在职场中,不愿意当「办公室妈妈」或拒绝承担额外情绪劳动的女性,常常被视为「不合群」「难相处」。
・日常生活中,女性在社交媒体、家庭角色、恋爱关系中稍微展现自主性,就可能遭遇微妙或明显的社会排斥。
2.《The Aftermath of Feminism : Gender,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
作者:Angela McRobbie
出版年份:2009
推荐理由:揭示了「厌女机制」如何在「自由」与「平等」包装下继续运作
中文译本:暂无
日语翻译(仅有序言章节):《フェミニズムの余波 : 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 : フェミニズムと引き換えに》
核心论点:
McRobbie讨论了在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后女性主义文化」,她指出女性主义被消费文化挪用后,女性被鼓励「选择自由」地服从压迫,比如自愿追求完美身体、全能母亲、或是「自由择偶」。
关键概念:
・「后女性主义感知」(Post-feminist sensibility):一种貌似女性已经平等的幻觉,实则消解女性主义的批判力量。
・「双重剥夺」:一方面声称女性已经获得自由与机会,另一方面隐性地重申父权价值。
・「自我负责的个体」叙事:女性被教导若未成功,是自身不够努力,而非结构性不公。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
・职场强调「努力就能成功」,但女性常在晋升、薪酬、育儿安排中面对隐性壁垒,却被归咎为「自己不够自信」。
・社交媒体上「女力」标签泛滥,但背后常是用「成功女性」的榜样故事来压迫更多普通女性。
3.《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作者:Sheryl Sandberg
出版年份:2013
推荐理由:本书可以被视作是「被新自由主义吸收的女性主义」的一个代表案例
中文译本:《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
日语译本:《LEAN IN(リーン・イン):女性、仕事、リーダーへの意欲》
核心论点:
Facebook前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鼓励女性「向前一步」,主动争取领导地位,挑战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但她的观点也被广泛批评为忽视了结构性障碍和阶级差异。
关键概念:
・「坐上桌子」(Sit at the table):女性应更积极表达意见,争取权力席位。
・「内心障碍」论:Sandberg强调女性往往被自我怀疑所限制,需要突破心理障碍。
・「女力」励志话语:鼓励女性「平衡一切」,但无视照护劳动的分配不公。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
・职场中,Sandberg的观点被企业主用来宣传「多样性」,但往往未提供真正的结构改革或支持系统(如托育、平等薪资)。
・在日常生活中,「Lean In」逻辑很容易变成要求女性「又强又美又能干」,加重自我责备与焦虑。
4.《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作者:Sarah Banet-Weiser
出版年份:2018
推荐理由:本书深刻揭示了“流行女性主义”如何与“流行厌女症”共存并相互强化,是理解当代媒体、社群平台与性别权力博弈的关键著作。
中文译本:暂无
日语翻译(仅有序言):エンパワード : ポピュラー ・ フェミニズム ト ポピュラー ・ ミソジニー : 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
シリーズ特集(第3回)継承・救済・当事者性
シリーズ トクシュウ(ダイ3カイ)ケイショウ ・ キュウサイ ・ トウジシャセイ
核心论点:
Sarah Banet-Weiser指出,近年来“女权主义”成为一种可见的、时尚的、甚至可消费的文化话语,越来越多女性高调主张 empowerment。然而,这种“流行女性主义”(popular feminism)常常被市场、品牌与社交媒体吸收,并与“流行厌女症”(popular misogyny)共构成一种复杂的文化张力场。
换言之,在女性看似“被鼓励发声”的同时,针对女性的性别暴力、性羞辱和骚扰却依然无所不在,甚至变本加厉。两者并非对立面,而是彼此共生。
- 本期嘉宾
大狗博⼠:社会学博士课程在读。长期关注“⼥性的性”与社会建构等议题。
周三: ⻓期观察⼥性关系与网络舆论的播客主、⽂化观察者。
⼩熊: 厌⼥情结的亲历者。
- 时间线
03:14 从⼀个⽣蚝说起:到底什么是“厌⼥”?
17:44 服美役和雌竞会让人更加“厌⼥”吗?
35:26 传统⾏业⾥的“⽼师之变”
1:13:55 旅游现场,被女人打断
1:18:50 我们是害怕做⼥⼈,还是害怕做‘他者’?
1:32:48 从“⻨琳现象”到没有男⼈的社会
- BGM
三抖、六筒的歌
Diamonds And Ice - Day Dreaming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jojotekipodcast@gmail.com
【制作】Shalala Company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June 20, 2025 at 11:00 AM UTC
- Length1h 55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