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7條,問題是:「聖事標記從那裏取材?」
昨天提到,「禮儀慶典是由標記和象徵交織而成」。我們與天主的來往是透過標記來進行。這些標記取材自幾個來源。
首先是受造界,例如火,這是一種物質。人間有火,火可點燃蠟燭,然後有光。這些就是禮儀的標記,象徵著世界的光。還有水,這是聖洗聖事所用的水,也是取自受造界。餅、酒、油如是。
這些物質之外,「另一些取材於社會生活」。譬如水,有潔淨和洗滌的作用,於是聖洗聖事使用水,象徵潔淨的意義。剛才提到的油,原本是用來治療傷風感冒或傷口,抹在患處,有治療的作用。所以病人傅油聖事帶出了這個治療的意義。而聖油本身的氣味清新,象徵聖潔。餅,是擘餅,大家分享同一個餅,這個意義很深,表示大家同屬一個團體。
「還有些取材於舊約的救恩史」。在舊約裡,例如禮儀中,雙手平伸、手心向下表示祝福、祝聖,祭獻等行動,祈禱時伸開雙手,這些都是標記。
「這些標記當中,有些經基督採用而成了標準和不可改變的」。譬如昨天我跟大家說過的聖體聖血聖事,當中的葡萄酒和麵餅是不可以更改的。不可以改成中國人用的茶或飯,這樣是不行的。
因為當我們選用葡萄酒和麵餅時,會使我們與耶穌基督的挑選和祂的話語連結起來。如果用茶或飯團,那便想不起耶穌的話,也沒有了連結。這是耶穌基督自己定下來的,所以不能改變。
這些標記,也「成為救恩和聖化行動的傳送工具」。我們不單止於道理:我解釋給你聽,你聽了便相信這個道理,這固然重要。但在這個禮儀行動裡,都是代代相傳的。
於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聖經金句,來自《格林多前書》第11章23節,是保祿所說的,他也代代相傳。經文說:「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接著他說的是聖體聖血這件聖事。
我相信這節經文讓我們看到,那種禮儀是代代相傳的,不只是禮儀的做法、儀式,而是那種恩寵,天主的救恩的傳遞,從禮儀行動中傳承下來。
好,我們再讀多一次:「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格林多前書》第11章23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7條:聖事標記從那裏取材?//有些標記取材於受造界(光、水、火、餅、酒、油);另一些取材於社會生活(洗滌、傅油、擘餅);還有些取材於舊約的救恩史(逾越節的儀式、祭獻、覆手禮、祝聖禮)。這些標記當中,有些經基督採用而成了標準和不可改變的,成為救恩和聖化行動的傳送工具。//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9月9日 下午10:30 [UTC]
- 長度4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