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1)对AI的疑虑和担忧
2)AI的潜力和限制
3)AI与就业的关系
4)AI是超级秘书:文本生成
5)AI对就业的影响
6)AI与人类的关系
7)未来职业生态的变化
8)AI与职业转型
·AI总结版·
(*以下内容为AI对录音的理解与总结)
1)对AI的疑虑和担忧
这部分讨论了人们对AI持谨慎、悲观态度的原因和担忧点。人们担心AI会控制他们的思想,夺走他们的工作,甚至成为自动杀人武器。然而,讨论认为这些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AI的出现和发展带来的好处远大于负面影响。虽然AI的发展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最终这些问题会被解决或克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AI时代的到来。
2)AI的潜力和限制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变化和挑战。虽然AI的能力正在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AI是否会成为自动杀人武器或拥有自我意识并与人类为敌等。尽管这些可能性看起来有些可怕,但我们仍然相信AI背后的基本逻辑和历史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3)AI与就业的关系
讨论了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热门话题,如失业、科技发展等。尽管有些担心AI可能会取代自己的工作,但AI的出现确实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失业率增加、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然而,AI的进步也带来了许多机遇,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讨论认为,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应对它们,而不是过分担心AI带来的影响。
4)AI是超级秘书:文本生成
胡老师介绍了一种名为“逻辑存储”的存储模式,与之前使用的原文存储、切词存储等方式类似,但不同的是,该存储方式将文本分为多个部分,通过“大卸八块”的方式进行切割,并尝试提取其中的逻辑关系。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探索和技巧,如注意力分配机制等。
胡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AI在读取某个文件时,不仅存储文件本身,而是提取文件中文字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存储,然后根据提示将存储的信息进行重组、输出。这种存储和被调用的方式被称为“超级秘书”。虽然这种AI的思维方式可能不是100%透明,但通过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底层逻辑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解决复杂的问题。
5)AI对就业的影响
AI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它并没有超越我们对人类的理解了。这部分讲述了一个案例:交易员可以自己完成技术文档编写的情况,导致公司停止招聘初级程序员和初级交易员的计划。然而,这种趋势引发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原本每年都会有的校招计划已经取消,而一些年轻人失去了就业机会。此外,一位程序员因追求更大的市场机会而离开公司,但交易员并没有被取代。这个故事表明,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某些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6)AI与人类的关系
现在的工作环境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化,许多传统行业可能会消失或出现新的工作岗位。对于AI来说,它最擅长的领域是辅助人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而不是完全代替人类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容易被AI取代的领域,并努力培养自己不具备AI无法替代的能力。
7)未来职业生态的变化
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人类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表现。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务可以被计算机轻松代替,例如写作、数据分析等。同时,人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如将知识进行整理和组织,提高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等。未来的职业生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手动操作转变为自动化处理。
胡老师以莫奈为例,指出灵感来源于对已有作品的拆解、再组合,而不仅仅是看到新的东西,认为我们需要像莫奈一样去发掘并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素材,才能在创作中获得更高的成就。
8)AI与职业转型
有些人在过去混日子混得很好,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但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技能可能变得过时或无用,导致一些人成为无产阶级。这种情况可能会使中产阶级受到威胁,因为他们的技能可能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此外,AI的出现也可能使得某些职业变得不再需要人类从事。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话文稿·
(*以下内容为人工整理编辑)
肖小跑:
在最近OpenAI创始人奥尔特曼(Sam Altman)参加的参议院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一位议员播放了一段录音。这段录音的声音与议员本人完全一致,听起来像是在一个集会上的演讲,措辞流畅,演讲中表达了清晰的政治观点。
播放完毕后,这位议员后表示:这段录音从内容到声音,都是由AI生成的。
这位议员的一图很清晰:他想展示AI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生成假新闻和假信息。不得不说,随着ChatGPT和大模型的飞速发展,担忧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在人工智能专家罗素的《人工智能新生》(Human Compatible)这本书中,探讨了几个关于AI发展的悲观派观点,基本上概括了目前为止所有类别的担心。包括:(1)担心AI生成假消息,操控人类思想;(2)担心AI导致人类失业,失去“人而为人”的意义;(3)担心AI成为自动杀人武器,最终灭绝人类等等。
胡老师属于悲观派还是乐观派呢?
胡捷:
关于AI对人类的影响,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百分百的答案。就本身的倾向性而言,我是乐观的,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是理科生出身。人类历史上,每当新技术出现时,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担心,也确实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但综合下来看,最终这些问题都没有真正的成为导致人类文明的大倒退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我目前还在努力理解AI的逻辑。就我现在有限的知识,觉得AI本身不像人们看上去一开始看上去那样的神秘,神秘感常给你带来一种不确定感,觉得它可能会做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它能做的事情的边界慢慢在显现。当然,即便在这个边界之内,它也能被人用来做很多坏事,但是大家谈论的一些非常糟糕的可能性,比如自动杀人武器、变得有意识,然后主动的与人类为敌等等,这些臆想在目前的逻辑推理之下,不太会发生。
肖小跑:我同意胡老师的观点,有些担忧目前看来还比较遥远。但尤瓦尔·哈拉里最近的演讲说:“AI无需成为有意识或智能的人工生命,就能操纵人类”——又让人听了心里发毛。如果我们关注一些身边的问题——比如就业问题,最近全球范围内都在裁员,我们国内的失业率也不低,虽与AI无直接关联,但人们处在这样氛围中,又频见新的AI工具不停涌现,会产生它真的正在取代我们的工作的感觉。
您觉得从现在AI工作的底层逻辑来分析,这个担心是不是过头了?
胡捷:我之前表达的对AI总体上的乐观态度,主要针对极端的负面猜测。但是AI技术出现,特别是近期的革命性进步,确实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如失业、假新闻、选举操纵和“信息泡泡”等。
就失业问题而言,我完全同意它来得可能比我们想象得快得多。开句玩笑:作为老师,我自己也在思考自己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在具体问题上,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但为了更好地论述我的观点,我想先谈一点自己对当前AI进步比较粗浅的理解,分享其底层逻辑,大家也会更好理解我观点的依据。
AI的应用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识别类,如人脸识别。第二类是博弈类,指在特定游戏中运用一系列规则,机器学习这些规则后可以参与博弈,如AlphaGo——这不限于某一游戏,人类许多社会和经济活动都可以视为博弈,军事活动也是如此。第三类是生成类,基于收集和整理过去信息,重新输出信息。目前看,这三类每一类现在都在飞速发展。而最近给我们最大震撼的,是“生成类”。
总体来说,我觉得生成类应用中的AI是“超级秘书”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两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1日 UTC 04:30
- 长度1 小时 8 分钟
- 单集73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