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解码BioDecoder

E8 一针半年,攻克HIV? 上:艾滋病与人类共存的四十年

我们和微博百万粉博主,病毒学家王宇歌(微博:@子陵在听歌)聊了聊艾滋病四十年背后的科学故事。

前不久,美国FDA正式批准了吉利德(Gilead)研发的长效HIV预防药物——莱纳卡帕韦(lenacapavir),标志着每半年仅需注射一针的艾滋病预防时代正式开启。这一突破不仅是药物研发的里程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回望人类与HIV共存的这四十年。我们将花两期节目来聊一聊艾滋病这四十年的科学突破和吉利德新药的研发过程。

我们请到了长期从事HIV研究,现就职于Gilead的病毒学专家——王宇歌,带我们一起回顾这场持续至今的科学战役。我们将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HIV的基础机制,从“柏林病人”到鸡尾酒疗法,再到暴露前预防(PrEP)等等的治疗转折,一起来聊聊科学家们如何与HIV展开拉锯战,又在人类与病毒的博弈中,获得了哪些重要启示。

这一期节目将深入探讨HIV病毒是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的?从无药可医到鸡尾酒疗法,再到预防性药物的诞生,科学突破的关键节点有哪些?面对病毒,科学家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探索与失败?

(02:18)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免疫学专家分享心路历程

(06:02) HIV病毒的起源与感染的机制

(08:40) 为什么HIV感染会导致免疫缺陷?

(15:23) 第一代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AZT):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发展史

(20:57) 为什么艾滋病很难被治愈:HIV感染的长期潜伏与耐药性

(24:17) 第二代抗艾滋病药物:HIV蛋白酶抑制剂沙奎纳维的开发

(28:48) 进化论观点:现在的我们都是”远古HIV”感染的幸存者

(32:30) 第三代抗艾滋病药物:HIV整合酶抑制剂

(36:47) HIV暴露前预防: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好的防护措施

(37:58) HIV疫苗研究的挑战:免疫逃逸和病毒整合DNA特性的影响

(43:45) 艾滋病已经可控,为什么还要研发新药?

(45:41) 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四千万感染者的需求

这期内容的专业信息量较大,涉及不少与抗病毒药物研发相关的核心知识,但我们相信,了解这些背后的科学逻辑,会让你对HIV以及艾滋病有一个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对话嘉宾,聚焦lenacapavir新药背后的曲折漫长又充满惊喜的研发历程,与全球推广的挑战,敬请期待。

👥 本期嘉宾介绍

特邀嘉宾

🎵 宇歌(微博: @子陵在听歌):病毒免疫学专家,专注于HIV病毒与免疫学研究,曾在全球知名的Antony Fauci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任职于Gilead医学部,参与HIV疫苗与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他不仅科研经历丰富,更长期投身于公共科普,在微博有170w+粉丝。

⚽️ 小Y博士: 神经免疫学研究者,主攻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免疫机制。研究涵盖阿尔茨海默病、新冠肺炎等领域的免疫调控。

常驻嘉宾

🔬 可思叮:系统生物学博士,专注于高通量组学与疾病机制解析。目前在湾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科研工作,热衷于利用大数据解决生物医学难题

🧠 小水博士: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细胞死亡机制,擅长干细胞类器官建模与活细胞成像。最近开始深度研究 AI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小橙:生物物理学博士,专注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目前致力于蛋白降解剂的开发,希望推动AI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JK:癌症生物学博士,目前专注基因编辑技术与新型癌症疗法,致力于开发更精准的生物医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