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媒有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科學有媒有

這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獨立製作錄製的Podcast。 節目和中心一樣,名字有「科學」,但不止於「科學」。不只是What,我們也在乎Why與How。我們用這檔節目,邀請你一起探索「科學傳播」在這個社會的邊界、意義與可能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S2E1 科普資訊也可以是歷史,如何記錄、傳播、保存? feat. 中研院「研之有物」科學編輯克志

    -3 J

    S2E1 科普資訊也可以是歷史,如何記錄、傳播、保存? feat. 中研院「研之有物」科學編輯克志

    《科學有媒有》來到第二季,這一季,我們會嘗試訪談不同的科學溝通者,他們可能是記者、編輯或者研究者。謝謝各位第一季的支持,希望你會喜歡新一季。 本季第一集,我們邀請到中研院「研之有物」的文字編輯克志。 「研之有物」是中央研究院 2017 年成立的科普媒體。「研之有物」編輯部穿梭走訪中研院各個研究所、實驗室,採訪頂尖研究團隊,向公眾分享前沿研究的新資訊。 本集精彩主題: 原本可以在科技業過得好好的克志,為何走上「科普」和「編輯」的不歸路?「科普」是什麼意思?Sinead:我有點抵觸科「普」!科普文章其實可以變成資料庫,但為何有些網站悄悄關閉?是否有其他可改善資料庫保存的方式? 除了與我們分享了從科技業離職,輾轉成為文字編輯的心路歷程,克志也分享了他在負責「研之有物」的科學研究編輯時的見聞。究竟做科普的人是如何思考科普的呢?在這集對談中,克志和Sinead討論了一些科普圈內很少思考或嘗試對話的主題,或許都是些尚未有答案的問題,邀請你一起來思考科普的挑戰與未來。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PrZRh3Ueje8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研之有物」簡克志 剪輯:小童 音樂製作:林果葶 這一季,我們還換了音樂,「有媒有」終於有它的音樂了🎉創作者是我們的好朋友果葶,除了會製作音樂,他還是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的助理教授,感謝果葶🧡很好聽,風格和過去不一樣,但剪在節目中也毫無違和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min
  2. Ep.12  聽自己的錄音怪怪的? 科技,可以改變我們對自己聲音的感知

    15 OCT.

    Ep.12 聽自己的錄音怪怪的? 科技,可以改變我們對自己聲音的感知

    《科學有媒有》已經播出12集,謝謝大家的支持!在節目製作過程中,前期最大困難,是大家抗拒聽見自己的聲音,總覺得怪怪的。不過十幾次的錄製播出後,大家漸漸適應自己的聲音出現在其他裝置,Sinead也找到了解釋「為何聽自己的聲音總是又奇怪又尷尬」的研究paper。 這集,我們就來聊Sinead找到的paper:我們聽見的自己的聲音,和錄音錄下的聲音,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還會分享其背後關於「骨傳導」的原理,可以被應用到AI、聽障者輔助以及軍事等領域。 我們發現,科學家之所以可以解答「為何我們聽自己的聲音不一樣」這個問題,依靠的是科學研究領域不斷進步的技術。這些科技的發展和普及(例如手機、骨傳導耳機)讓我們看見的,是科技如何成為我們人類理解、感知自己的工具。 第一季的最後一集,簡短輕鬆,希望大家喜歡。 本集精選: 🧐為何聽自己的聲音會覺得很怪?👂聲音是怎麼傳到我們耳朵的?🔊骨傳導與我們的自我聲音感知🦴骨傳導:未來聲音科技的突破🪞鏡子與照片中的自己,也差好多!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Ks9jXpNYYz4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硯芳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Cottages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min
  3. Ep.11 著名神經退化研究者被疑造假:科學、媒體,如何面對錯/假學術成果

    8 OCT.

    Ep.11 著名神經退化研究者被疑造假:科學、媒體,如何面對錯/假學術成果

    活動連結: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1 上個月,著名的神經科學家Eliezer Masliah(艾利澤.馬斯利亞)發表的多篇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研究,被美國一位記者Charles Piller(查爾斯.皮勒)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布的簡短聲明,NIH認為馬斯利亞涉及在兩份已發表的研究中,使用重複的圖片來代表不同實驗結果,有偽造或捏造的疑慮,NIH將向兩家期刊通報這個調查結果。目前尚未能確認馬斯利亞的研究究竟哪一篇、是否真的,有學術不端行為。 我們十分關心這題,不僅因為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這兩種疾病飽受關注,更因為這類事件可以探討的角度十分多樣。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一位記者在2年前報導指出阿茲海默學者Sylvain Lesné在研究中造假,那時廣受國內外媒體與公眾的關注。 這一集,我們藉著這兩個事件,和大家討論科學研究背後的運作邏輯,生物醫學研究做出來,如何被藥廠使用。從而看到,錯誤的、或虛假的科學研究,如何影響研究應用、科學媒體傳播。我們也試著從科學記者、科學家的不同視角,一起看科學和科學傳播在這個社會的角色。 ———————————— 本集精選: 🔍多篇腦神經退化研究被Science記者指出「一圖多用」?目前是否釋出調查報告?同一記者,兩年前報導過另一專家的阿茲海默研究有誤一篇研究就能誤導藥物開發16年?藥廠才沒這麼笨研究造假,最終損害的是公眾信任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gcSYcjErj5g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硯芳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5 min
  4. Ep 10 助眠產品真的有效嗎?(ft. 哇賽心理學蔡宇哲老師)

    1 OCT.

    Ep 10 助眠產品真的有效嗎?(ft. 哇賽心理學蔡宇哲老師)

    假設一個人平均壽命是80年,人的一生大約會花26到27年的時間來睡覺。 睡眠在日常看似很自然,但這樣自然的事情,一旦出了差錯,影響巨大。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最新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網上的助眠產品也越來越多。可見大家的需求不單大量,並且各有差異。 不過,各類助眠產品真的有效麽?科學的世界裡,怎麼判斷有效?如果真的有用,又是為何?這一集,有我們的好夥伴,哇賽心理學的創辦人蔡宇哲老師,和我們一起聊聊失眠和助眠產品。 ———————————— 本集精選: 🛏️改善睡眠效果最好的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躺在床上半小時睡不著,該起床嗎? 🥱很累,但腦子停不下來!這是什麼意思? 🌛褪黑激素可能幾乎沒有效果? 💊是藥物還是保健食品,背後意味著成效差別? 🔬科學中的「有效」,怎麼定義?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TjbqJCpV0RA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蔡宇哲老師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min
  5. EP.09 咖啡、紅酒,變貴又變味?氣候變遷下的糧食種植

    24 SEPT.

    EP.09 咖啡、紅酒,變貴又變味?氣候變遷下的糧食種植

    氣候變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每日接觸的食物,就有可能因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發生產量以及風味的變化。最終,不論是我們家常飯桌常見的米麵、上班族每日不得不喝的咖啡,還是價格不一的紅酒、阿里山的茶葉,無一例外都會受到波及。 都說農民靠天吃飯,但在農地裡的科學,不但需要對氣候的探索,更需研究者與在地人緊密的連結。這一集,我們來聊聊咖啡喝紅酒的產地、產量,如何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也提出一些疑問:圍繞著這些變化,未來的作物,價格如何受波動?味道如何變化?對農民來說,他們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科學家如果想幫忙,需要做什麼?科學溝通如何發揮作用?不同國家的資源有差異,如何影響當地的糧食作物研究? ———————————— 本集節目精選: 有生之年可能會看到咖啡豆產區減少50%咖啡豆為何減產?葡萄產區北移,紅酒會好喝嗎?看見不公平:資源差異影響糧食研究農地裡的氣候調適(這是什麼?)科學幫忙前:聽聽在地農民需求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TjbqJCpV0RA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佩懃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0 min
  6. EP.08 從多巴胺、成癮、短影音說起:數位時代,快樂更多元,還是更單一?

    17 SEPT.

    EP.08 從多巴胺、成癮、短影音說起:數位時代,快樂更多元,還是更單一?

    這個月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澳洲政府正擬定新法,對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進行規範,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免受使用社群媒體的傷害。 先不論法案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這讓我們想到,人們時常將社群媒體、短影音、多巴胺、沉迷、成癮,這些字彙連結在一起,以表達使用社群媒體、觀看短影音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進而表明使用科技可能產生的弊端。 這些論述好像總是有哪裡怪怪的,似乎討論了一些重要的事,又有更多值得關注的事沒有說出來。這一期,我們坐下來好好聊聊,圍繞科技、生理影響、使用行為,我們還期待什麼樣的討論,以及,這些論述背後的科學溝通邏輯,還有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何影響我們尋求快樂。 ———————————— 本集節目精選: 定義「成癮」為疾病,對社會影響深遠多巴胺和快樂到底有什麼關係?短影音真的能帶來快樂嗎?數位時代,我們的快樂有更多元的選擇嗎?為什麼我手機滑不停?演算法機制如何影響我們使用手機?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TjbqJCpV0RA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媒體的發展: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硯芳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5 min
  7. EP. 07 從鳥開始,看我們與「生物多樣性」的距離

    10 SEPT.

    EP. 07 從鳥開始,看我們與「生物多樣性」的距離

    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osEiI6AiTN8 9/18(三)19:00 活動參加連結: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0 ———————————— 鳥作為一種生活領域與人相當近的動物,不但受人類對環境改造的影響,同時也促使人類不斷思考自身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從飛入小童家煙囪的鳥談起,談到鳥如何受人類改造環境的影響。 也持續思考,在恐懼鳥及其可能帶來的傳染疾病、過敏時,科學可以如何作為了解生物的良好橋樑,成為實踐生物多樣性的工具。 ———————————— 本集節目精選: 🐦鳥和人之間的衝突🦜台灣的鳥,有什麼特別?🚽為燕子做個廁所?🪹當鳥窩「被都更」🔍科學,如何連結「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日常?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請SMC的夥伴喝杯咖啡: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硯芳 製作/剪輯:小童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9 min
  8. EP. 06(就不要播到跌流量😅)蟑螂的遷移史與天敵:科學研究可以只憑好奇發起嗎?

    3 SEPT.

    EP. 06(就不要播到跌流量😅)蟑螂的遷移史與天敵:科學研究可以只憑好奇發起嗎?

    9/18(三)19:00 活動參加連結: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0 —————————— (⚠️警告!!!)本集內容有大量蟑螂、扁頭泥蜂相關資訊,怕蟑螂的聽眾朋友請斟酌收聽🥶 雖然本集內容並非人人都能接受,卻很精彩,以至於辦公室全員都因為好奇而參與錄音(?) 透過科學家對德國蟑螂遷移歷史的追溯,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昆蟲的世界,而是人類世界的種種移動如何影響蟑螂在全球各地的「發跡」。 我們還會講到,科學家如何觀察、發現蟑螂與天敵之間的博弈,以及從中找到對人類有用的知識。「好奇」也許是人類探索知識的起點,但知識的傳遞、累積、挖掘,之所以可以持續下去,仰賴的是科學溝通的品質。 —————————— 本集節目精選: 🪳德國小強何以稱霸全世界?🙃小強嬌生慣養?人類養出來的^_^🐝小強很強,也是有天敵啦🔎看似獵奇的知識,是如何生產的?🧐我們可以僅因「好奇」而做研究嗎?⏳科學累積,無法一蹴而就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如果你聽完有想法,開始好奇我們,甚至想支持SMC,歡迎你: ➕訂閱我們的podcast💬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關注我們的社群🙇請SMC的夥伴喝杯咖啡:https://neti.cc/3ZgX5m6 ———————————— 本集出場:Sinead,佩懃,小童,硯芳 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我們:https://youtu.be/xwez0UB6-Tc 音樂: Arr Bryan Teoh - I Got a Stick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Farm Kevin MacLeod - Magic Scout - Cottage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8 min

Bande-annonce

Notes et avis

5
sur 5
3 notes

À propos

這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獨立製作錄製的Podcast。 節目和中心一樣,名字有「科學」,但不止於「科學」。不只是What,我們也在乎Why與How。我們用這檔節目,邀請你一起探索「科學傳播」在這個社會的邊界、意義與可能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Pour écouter des épisodes au contenu explicite, connectez‑vous.

Recevez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sur cette émission

Connectez‑vous ou inscrivez‑vous pour suivre des émissions, enregistrer des épisodes et recevoir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Choisissez un pays ou une région

Afrique, Moyen‑Orient et Inde

Asie‑Pacifique

Europe

Amérique latine et Caraïbes

États‑Unis et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