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181 | 失眠其實是人生的裂縫?快用CBTI強力膠來修補

🧠從大腦到心理🫀

歡迎使用我開發的睡眠日記APP!!!

====
睡眠醫學、CBT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與科技的交會點
大家好!本集節目邀請到前國衛院專案經理心瑜,分享了她在台大訪談長期失眠個案的心得。
許多患者即便失眠長達20年,並伴隨憂鬱症或恐慌症,
仍舊需要依賴重度藥物才能入睡,甚至嘗試各種偏方如「收驚」、「精油」、「按摩」等,但效果有限。

他們往往在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生離死別)後,
首先面臨睡眠困擾,而華人文化中,人們較不習慣探討情緒,導致情緒覺察能力較不敏銳。
心瑜說出她的觀察,她看到,睡眠APP的檢測報告與醫師的解說,
能幫助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如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早醒等),
有助於降低因不了解而產生的睡眠焦慮。

---
我們也談了很多新的穿戴裝置,
數據可能帶來新的焦慮(追求「完美」睡眠分數),
但客觀數據結合主觀感受的討論,仍能有效幫助患者。

----
CBTI(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被形容為一種看似不起眼、
不「值錢」但卻非常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心瑜以自身經歷分享,透過大量「自由書寫」來覺察並調整認知與行為,
進而突破核心信念,改善了因工作壓力引起的早醒與焦慮問題。
她強調,睡眠如同游泳,需要專業教練的引導,而非獨自摸索。
此外,節目也深入討論了「節律」的重要性,強調生理時鐘與光照、飲食、社交互動息息相關。

年輕時可能仗著體力能「逆天」,但中年後會發現作息失調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情緒疾患等有高度關聯
。維持規律作息、適度接觸陽光、避免睡前飲酒,都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

睡眠問題往往是冰山一角,是身體在提醒我們關注身心狀況的契機。
CBTI不僅是工具,更能引導個案看見自己、進行情緒覺察,進而啟動生活習慣與思維模式的重建。

================================
【訂閱連結🎧】

  • 🧑🏻‍💻 析心事務所網站
  • 📰 訂閱免費電子報
  • Telegram頻道
  • 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للاستماع إلى حلقات ذات محتوى فاضح،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اطلع على آخر مستجدات هذا البرنامج

قم بتسجيل الدخول أو التسجيل لمتابعة البرامج وحفظ الحلقات والحصول على آخر التحديثات.

تحديد بلد أو منطقة

أفريقيا والشرق الأوسط، والهند

آسيا والمحيط الهادئ

أوروبا

أمريكا اللاتينية والكاريبي

الولايات المتحدة وكند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