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生活家

佳音Love聯播網

藝文融入生活,生活因藝文而美麗,歡迎您的收聽,由主持人歐玲瀞為您主持的『藝文生活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194 原來父愛藏在舊錢包裡。邀訪小宇宙文化副總編輯楊于璇小姐

    قبل يوم واحد

    EP.194 原來父愛藏在舊錢包裡。邀訪小宇宙文化副總編輯楊于璇小姐

    陳志金(ICU阿金)醫師的繪本《爸爸的錢包:微薄卻滿藏著愛》源自於他與父親真實的生命經歷,細膩描繪了父子從疏離到理解的心路轉折。原文最初分享於社交平台,引起小宇宙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共鳴,認為極具畫面感與情感價值,適合改編為繪本。 這是阿金醫師首度跨足繪本創作,他不僅提供童年居家格局手繪圖與珍貴照片,還細心補充文化細節,使作品更具真實與溫度。插畫家詹廸薾以細膩筆觸捕捉無聲情感,並將母親的照片融入畫中,讓記憶更為完整。出版社牽線下的三方合作,營造出兼具真摯情感與在地文化的圖像世界,讓這本繪本不僅展現父子之愛,也讓讀者窺見跨越時空的家族記憶與馬來西亞的文化風情。 本繪本在文化細節的考究上極為嚴謹,如同拍攝一部時代劇般,既確保真實性,也喚起馬來西亞讀者的深切共鳴。這份嚴謹不僅讓作品擁有電影般的運鏡感與時代氛圍,更展現出前瞻性:在全球化語境中,《爸爸的錢包:微薄卻滿藏著愛》為繪本如何融入跨文化細節、兼顧真實與藝術開創了典範,也為未來更多跨地域的繪本創作提供了可參照的模式與靈感。 本集節目邀請小宇宙文化副總編輯分享:《爸爸的錢包:微薄卻滿藏著愛》,帶您走進阿金醫師動人的真實故事,感受父愛深藏不露的溫度與插畫家詮釋文化細節的魅力。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٥٢ من الدقائق
  2. EP.193 深海藍的秘密—聆聽生命的另一種頻率。邀訪李如青老師

    قبل يومين

    EP.193 深海藍的秘密—聆聽生命的另一種頻率。邀訪李如青老師

    金鼎獎作家李如青老師的繪本《深海之生‧深海之聲》,靈感源於一位潛水教練友人的親身經歷,以及他對「52赫茲鯨魚」——這種從未被人類親眼見過的神祕海洋生物的好奇與著迷。他希望透過創作,帶領讀者在不完美的答案中,體會那份廣闊而多層次的美感。這本作品不僅採用了有別於以往的雙面書形式,節目中他也分享了自己對孤獨與寂寞的獨特見解: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能讓人更清晰地看見自己。李如青老師的創作常呈現宏大的場景,因為在他眼中,世界本就如此遼闊,讓他在創作時能全然沉浸並與主題共鳴。他坦言:自己選擇的主題往往是對自身的投射,藉由創作去尋找曾經的自己。 故事源於1989年被發現的一隻發出52赫茲頻率的鯨魚,因聲音獨特而無法與同類溝通,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李如青老師將牠的「生命」(生)與獨特的「聲音」(聲)相連結,進一步探討溝通的本質。他認為「聲音」只是表層的訊號,而「音」才是真正能被心靈接收並留存的頻率,它構成了生命的重要旋律,也引發人們對「理解」的深層思考。書中的插畫結合拼圖、古文明遺跡等無解的符號,不是為了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激發讀者的好奇與探問,鼓勵他們主動探索、尋找屬於自己的回應,因為那才是最深刻的生命體驗。本書的藍色調亦是一大挑戰,需要純粹卻富有層次的藍,為此他多次重畫,直到找到那份「深海的深藍」。與另一部作品《旗魚王》相比,《深海之生‧深海之聲》更往內心深處探尋,用鯨魚「52赫茲」的孤獨歷程,比喻人類對未知與不可掌控事物的探索。 在如青老師看來,有些事物最好不要被找到,就如同那隻52赫茲鯨魚。「找不到」反而是最美的答案。這種狀態保留了事物的美好與神祕,也映照了人生中不確定與無解的面向。他進一步分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生命的「生」,指的是生物的基本條件與固定特徵;而生命的「命」,則是由經歷、情感、喜怒哀樂等變數交織而成。雖然「生」有其範疇,但「命」卻充滿不可測的幸運、不幸與悲歡離合,恰如人類在生命中面對的可預期與不可預測課題。他也指出,即便科技再先進,面對生命的本質與深層體驗,依然存在無法觸及之處。最終,他希望讀者能從這本作品中感受到:「你並不孤獨」。 本集邀請金鼎獎作家 李如青老師,分享他的新作《深海之生‧深海之聲》。這本繪本以深邃的藍色調為基底,營造出如深海般的靜謐與廣闊,引領讀者進入一段關於溝通、理解與孤獨的探索之旅。作品帶出生命中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也讓我們思考:什麼樣的聲音,才能真正被聽見與理解?跟著我們一同潛入深海,在那悠遠的 52 赫茲頻率裡,聆聽生命深處的聲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٩ من الدقائق
  3. EP.192 從小小視角看見大大世界。邀訪道聲童書編輯 于以柔與王芝寧小姐

    قبل يومين

    EP.192 從小小視角看見大大世界。邀訪道聲童書編輯 于以柔與王芝寧小姐

    《小跳蚤西奧》是一部充滿創意與教育意涵的繪本,主角西奧雖然體型微小,卻懷抱著成為探險家的夢想,透過獨立規劃與實踐,一步步展開壯闊旅程。這樣的故事設定,不僅激勵孩子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也契合社會情緒學習(SEL)中「自我覺察」與「自我管理」的概念。書中從跳蚤的微觀視角切入,讓讀者重新認識獅子這一龐然大物的每個細節,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與多元視角,甚至引發「對跳蚤而言,什麼才是寵物?」的哲思。繪本中的圖像更暗藏豐富細節:如西奧與爺爺其實居住在猴子身上、蚊子吸血後形成的腫包成為山丘等趣味場景,不僅增添閱讀樂趣,也培養孩子觀察力與圖像解讀能力。這本書不只是探險故事,更是打開孩子心智與視野的重要媒介。 《愛抱怨的小人兒》是一部來自法國的療癒系繪本,榮獲「好書大家讀」推薦。故事講述一位總愛抱怨的小人兒,對生活中的瑣事如電線桿、垃圾桶、太陽和樹木都充滿不滿,甚至大聲驅趕它們,直到一切從他眼前消失。他起初覺得清靜,卻漸漸感到空虛與不安,最終開始反思並懷念起那些原本被他抱怨的事物,學會轉念與欣賞。繪本靈感來自北美原住民說唱文化,強調感恩與珍惜。書中透過簡約卻深具意象的插畫和藍黃主色調,描繪小人心境的變化,隨著他的情緒轉折,畫面從深藍的孤寂轉為溫暖的金黃。角色造型與畫風充滿象徵性,搭配多樣字體與譯者巧思,更豐富了閱讀層次。這本書不僅適合孩子,也能啟發成人,引導我們面對負面情緒時,透過改變視角、重新連結日常中的美好,找到心靈的出口與復原的力量。 《小貓塔布斯》改編自1894年紐西蘭史地芬島上的真實事件,一隻名叫塔布斯的家貓,意外導致一種不會飛的稀有鳥類——史地芬島鷦鷯的滅絕。這個看似無辜的行為,卻引發全球對外來物種與原生生態衝突的反思。繪本巧妙地從貓的視角切入,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呈現複雜的生態議題,如野生動物餵食、流浪貓問題和鳥類「窗殺」。其類木刻版畫的風格搭配粗黑線條與懷舊色彩,營造歷史感,也忠實還原19世紀的自然觀察情境。透過圖文並置與充滿情緒的動物描繪,讀者既能投入故事,又能被引導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本書挑戰將嚴肅議題轉化為兒童閱讀素材,卻也成為讓孩子認識環境倫理的珍貴起點。 《對你的愛一直都在》則以深情柔美的筆調,呈現母親寫給女兒的八封信,傳遞無私的愛與人生智慧。每封信都是一則短篇故事,書中文字簡潔卻深刻,適合親子共讀,也能作為成長禮物送給摯愛之人。插畫以粉彩色調為主,佐以光影微光,營造出夢幻與溫暖交織的氛圍。其閱讀節奏溫柔,適合夜晚靜心閱讀,也鼓勵讀者從文字中汲取力量,培養情感表達與生活感知力。 藝文生活家節目邀請道聲童書編輯于以柔與王芝寧小姐,帶來一場溫柔而深刻的繪本之旅。從《小跳蚤西奧》的微觀冒險中,看見渺小也能成就壯闊夢想;從《愛抱怨的小人兒》學會轉念,重新連結日常中那些原以為微不足道的美好;由《小貓塔布斯》的真實歷史改編故事中,凝視人與自然共處的倫理難題;最後,《對你的愛一直都在》如同深夜一盞燈,引領我們感受愛的恆常與溫度。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٠ من الدقائق
  4. EP.191 讓閱讀成為跨年齡、跨物種的重要連結。邀訪遠流PICTOPIA繪本書系主編 蔡亞霖先生

    ٢ أغسطس

    EP.191 讓閱讀成為跨年齡、跨物種的重要連結。邀訪遠流PICTOPIA繪本書系主編 蔡亞霖先生

    《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是一則關於夢想與現實生活平衡的溫暖故事,這本書不僅能向小朋友解釋什麼是夢想,也讓已經社會化的大人們思考:在工作之餘,到底是什麼讓自己有動力繼續前進?什麼東西能激發內心的熱情?《有隻狗狗愛讀書》講述一隻名叫汪汪的狗狗,在小主人丹尼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悄悄愛上閱讀的故事,汪汪的學習歷程,象徵了孩子在日常中潛移默化的成長。似乎也提醒了我們,閱讀不只是知識的吸收,更是一種陪伴、理解與支持的表現。 《喵咪找新家》講述一隻從小住在紙箱裡的流浪貓,隨著長大,紙箱變得擁擠,牠便開始尋找新家,不僅巧妙融入了貓咪喜歡紙箱的習性,也象徵了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對「歸屬感」與「自我理解」的探索。《歡迎光臨我們的小鎮》則以幽默奇想的方式描繪一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世界。兩本繪本背後皆體現了作者想「建構出一個小朋友眼中的世界」的創作初心。正如編輯所說,好的繪本能讓大人與孩子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對話,找回內心那個未曾遺忘的孩子。 在本集藝文生活家節目,邀請遠流PICTOPIA繪本書系主編蔡亞霖先生分享:​《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有隻狗狗愛讀書》、《喵咪找新家》、《歡迎光臨我們的小鎮》,一起在空中聆聽亞霖主編聊聊圖像中的夢想與溫度,看獅子如何配送理想、狗狗如何擁抱書香、喵咪如何找到心安之所,以及那座人與動物共築的小鎮,如何讓人重拾對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٣٩ من الدقائق
  5. EP.190 不只是童書:荷蘭國民作家的動物寓言故事。邀訪小天下編輯郭育植小姐

    ٢٤ يوليو

    EP.190 不只是童書:荷蘭國民作家的動物寓言故事。邀訪小天下編輯郭育植小姐

    《刺蝟的願望》是一本由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 (Toon Tellegen) 所創作的兒童小說。這本書的內容富含深刻的寓意與反思,卻超越了兒童文學的範疇,對成人讀者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發性。書中許多情節描繪的生活經驗是大人們會遇到的,因此,成人讀者的反饋甚至可能比兒童更多。它被譽為一部「動物的寓言小說」,能帶給讀者許多提醒與反思。透過刺蝟這個角色,故事生動地詮釋了人類常見的焦慮、自我懷疑以及對社交的渴望和恐懼。它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世界中那些反覆掙扎的念頭,以及如何在簡單的連結中找到滿足和自我接納。 《草蜢的幸福雜貨店》是該系列中的第二本書。故事主角是一隻名叫「草蜢」的動物,他開了一間號稱「無所不賣」的雜貨店。然而有三樣東西他拒絕販售:星星、月亮和太陽。故事將透過情節發展,逐步揭示他背後不賣的理由。店裡所賣的商品設定極為特別,有些是具象的,有些則是抽象。作品的核心主題是探討人們心中最迫切、或是一直縈繞心頭未解的困擾。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是一個切面,映照出人類形形色色的渴望與需求,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複雜性與代價。讀者透過草蜢的雜貨店,不僅看見了各種奇特的交易,更得以反思內心深處真正的願望和人際關係的本質。 《藏在心底的願望》這本書中,作者描繪了63種動物內心的期盼。這些動物的願望有時並沒有很明確或具體地被寫出來,它們可能只是模糊的想法、當下的一種感覺,或是一種衝動。這反映了人類心智中願望和記憶的複雜性,也讓讀者得以反思自身當下的處境和情感。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作者「異於常人的同理心」,他能夠看見並理解我們平常習以為常的事物中,隱藏著的細微情感和內心想法。這種深入角色內心、體察其細微情感的能力,不僅使故事充滿人性的深度和廣度,也展現了動物寓言式小說發展的趨勢。 本集節目邀請小天下編輯 郭育植小姐介紹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的系列作品:《刺蝟的願望》、《草蜢的幸福雜貨店》及《藏在心底的願望》。這些書透過擬人化動物,深刻描繪多樣且複雜的內心世界:從焦慮到渴望,映照出人類情感與掙扎,作品兼具幽默與反思,跨越年齡層讓大人小孩皆能產生共鳴。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٦ من الدقائق
  6. EP.189 打開繪本的門,照見情緒、陰影與歷史的光。邀訪小典藏主編簡庭棻小姐

    ١٧ يوليو

    EP.189 打開繪本的門,照見情緒、陰影與歷史的光。邀訪小典藏主編簡庭棻小姐

    *小典藏出版社選書視野廣闊,除了藝術類書籍,也關注情緒、心理等生活面向。《情緒大飯店》是其中備受肯定的繪本作品,以溫柔中性的語氣,描繪每個人心中如同飯店般的情緒空間。我們是「飯店經理」,需要接納來訪的每一位情緒房客:無論是短暫停留的喜悅,還是久居不走的悲傷與焦慮。書中強調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學會認識、理解並妥善照顧。這樣的比喻不僅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感受,也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梁。當孩子能說出「我心裡的飯店現在住著悲傷」,就是被理解的開始。這本書也在EQ教育中廣泛應用,幫助孩子拓展情緒詞彙與表達能力。 *《影子馬戲團》是繼《情緒大飯店》後,作者再次帶領讀者走入心靈深處的詩意之作。作者以童話般的敘事筆觸,引領我們看見「影子」:那個常被忽略、卻如影隨形的內在自我。故事中主角因影子的異常舉動被迫踏上一段內在探索之旅,進入象徵心靈舞台的馬戲團,重新認識那份曾被畏懼的黑暗面。馬戲團的隱喻蘊含勇氣與創造的潛能,提醒我們:有影之處必有光,陰影之中亦藏著天賦與可能。繪本以柔和的色調與富節奏感的語言,引導讀者溫柔地面對內心的陰影與疑問。即便陰影令人不安,它也可能是帶領我們飛向更高處的熱氣球。這本書像是一面溫暖的鏡子,照見我們不完美卻真實的樣子,讓每位讀者都能在探索中找到理解與自由的光。 *《牆外的牆》是小典藏出版中極具歷史重量與情感深度的作品,其誕生源於編輯參與「人權繪本工作坊」的經驗。當時,她在發表會上初次接觸這本書,便感受到它與人權、歷史記憶之間的緊密連結。雖起初聚焦於台灣歷史,但書中「牆」的意象早已超越地域與事件,延展至更普世的生命經驗。無論是荷蘭的安妮之家、柏林圍牆,或奧斯威辛集中營,那些牆後的故事皆在提醒我們:歷史的痛不能被遺忘,而理解與記憶,是前行之路的基石。書中透過小女孩的視角,引領讀者觀看高牆上的裂縫與縫隙裡透出的微光。這些牆不僅代表壓迫,更象徵內心的封閉與恐懼。然而,在灰暗的畫面之後,畫面漸亮,帶出母親所說那個充滿希望的世界。這本書溫柔卻堅定地訴說:歷史曾有高牆,但我們可以走出去,而且還能走向光亮。 在本集節目中,小典藏出版社童書主編 簡庭棻小姐將介紹三本觸動人心的繪本作品,從情緒到陰影,從個人感受走向歷史記憶,歡迎收聽,讓好故事照亮我們生命的每個角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٠ من الدقائق
  7. EP.188 被偷走的故事。邀訪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老師

    ١٧ يوليو

    EP.188 被偷走的故事。邀訪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老師

    🌟《是誰帶走了麗莎夫人?》以蒙娜麗莎畫作失竊事件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回顧這幅名畫的創作、流轉與重返羅浮宮的歷程。書中巧妙結合歷史、藝術與奇聞軼事,讓原本艱澀的藝術史知識轉化為充滿趣味的閱讀體驗,也展現了文學如何透過「偷竊」的主題,引發對文化、正義與人性的深層思考。不僅如此,本書更從達文西的創作歷程談起,細數畫作如何在歷代法國王室間輾轉流傳,最後安身於羅浮宮。搭配生動圖像與清晰脈絡,讓讀者不僅看見一幅名畫的故事,也看見一幅畫如何在歲月的流轉中,將藝術的溫度靜靜傳入人們的心底。  🌟《偷走天空的海軍上將》探討「沉默」如何讓我們失去本該屬於自己的自由與權利。書中那位悄悄偷走天空的海軍上將,象徵那些在人們無聲默許中,逐步奪走我們應有資源的掌權者。藍天原本是所有人的,卻在大家困惑與沉默之際,一點一滴被偷走,最後只剩空白一片,像是一顆沒有思想的腦袋。劉清彥老師指出,這本書以詩意的圖像與象徵性的敘事,讓孩子思考:當我們不發聲、不行動,是否也默許了不公的發生?故事的轉捩點來自一位平時不善言語、缺牙的小男孩,他一句真心話喚醒了大家的警覺。正是那一點點勇氣,使人們重新奪回被奪走的藍天。 🌟《禁止黑夜的國王》揭示權力操弄與集體沉默的危機。故事描寫一位害怕黑暗的王子,在登基後利用權力散播謠言,讓人民相信黑暗是危險又無用的,進而自願支持「禁止黑夜」的政策。王國開始全天點燈、人造太陽高掛,卻導致人民無法休息、生活品質日漸惡化。當個人反抗難以奏效,唯有集體發聲與行動,才能翻轉局勢。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燈、拉窗簾,整座城市最終齊力推翻人造太陽,讓黑暗得以重返。這不只是一本寓言故事,更是對現代社會權利被合理化剝奪的深刻警示。這本書不僅適合親子共讀,也值得成人反覆咀嚼、深思其背後的社會寓意。 在本集節目中,由兒童文學作家 劉清彥老師分享「偷竊」這個行為在文學作品中如何被運用,在權力操控與大眾沉默中,原本屬於我們的藝術、自由、黑夜甚至思想,都可能被悄然奪走。透過三本繪本的文字與圖像,我們試著重新辨認真相,尋回那些被遺忘的權利與光亮。歡迎收聽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٥ من الدقائق
  8. EP.187 打開一本書,相遇浪潮下。邀訪小魯文化編輯蕭子瑜與張黛媺小姐

    ٣ يوليو

    EP.187 打開一本書,相遇浪潮下。邀訪小魯文化編輯蕭子瑜與張黛媺小姐

    從極權警示到分離療癒,從分享善意到自我接納; 有哪些兒童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以更開放的眼光,陪伴孩子遇見人生的多種風景?! 重新翻譯的經典作品《浪潮》改編自1967年在美國加州一所中學進行的真實實驗,透過情節推演,警示我們在群體壓力與身份認同快速變動的時代中,極權思潮成形的過程。您知道青少年尋求同儕認同時,在順從與質疑之間掙扎的心理歷程嗎? 《完美的分手典禮》以幽默且誇張的方式講述了父母分開的故事,旨在傳達關係處理的多樣性,以及分開不一定是負面的經驗,有時反而是愛的另一種歸屬。韓國繪本作家白希那二版的《奇怪的媽媽》關注了作者對細節和光影的調整,並探討了現代職場女性的多重角色,以及社會對「媽媽」形象的刻板印象,鼓勵讀者以開放的視角看待不同的照顧者型態。 《西瓜》透過一顆不斷被分享的巨大西瓜,傳遞出分享的善意與溫暖的循環,同時也觸及多元文化共融的議題。書中採用獨特的定格動畫風格與富有節奏感的擬聲詞,不僅增添閱讀趣味,更提升了親子共讀時的互動性。《我是零分麵包》則講述一片吐司如何從自卑中學會接納自我,進而欣賞他人的獨特性,巧妙地將「零分」轉化為「從零開始」的積極意涵,鼓勵讀者跳脫外在評價,建立真正的自我價值。 本集節目,由小魯文化編輯蕭子瑜與張黛媺小姐聯手分享多本富有深度與溫度的優質作品,帶您一同走進故事的深處,感受文字背後的情感與亮光。歡迎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7bfr2c2hdk0a20x7f7cadi/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٤٥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藝文融入生活,生活因藝文而美麗,歡迎您的收聽,由主持人歐玲瀞為您主持的『藝文生活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