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只有在出於義務時,才具有道德價值。」
“An action is morally good if it is done for the sake of duty.”
——康德,《道德形上學基礎》(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1785)
本集《幸福推理》深入探討學校道德教育的現況與挑戰。
林火旺教授指出,傳統教育過度依賴教條式的權威,導致學生「知而不行」,缺乏內在的道德思辨能力。他主張學校應聚焦於培養「公德心」,例如不亂丟垃圾維護環境清潔、不遲到尊重他人時間、不欺騙他人並遵守承諾,而「私德」例如孝順,則是由家庭教育承擔。
真正有效的品格教育需融入哲學訓練,讓學生理解行為背後的道理,進而內化為主動選擇的行動,而非被外在規範約束。例如當學生面對作弊或闖紅燈等情境時,若能透過哲學推理理解「為什麼不能做」,才能培養穩固的道德判斷力。
林教授也分享新生代基金舉辦的「愛智營」,如何透過生活化討論與推理練習,引導高中生自主思考何為品德的正確行為,並呼籲學校應重視哲學教育,培養未來公民的理性判斷與社會責任。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7月8日 UTC 10:00
- 长度22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