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推理

IC之音竹科廣播|劉芊瑩 主持

追尋幸福,社會更美,需要論述傳遞。 在變化快速的時代裡,我們如何趨近幸福的生活? 顛覆既有觀念的思考,跟著哲學家的邏輯,在生活情境中推理,尋找幸福的線索,找到自己專屬的答案! 如何培育下一代,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聽林火旺教授在IC之音,為您《幸福推理》! 本節目由富廣建築團隊贊助播出。

  1. ٢٦ أغسطس

    EP.26:從亞里斯多德到哈佛研究,哲學與科學交會的幸福關鍵是良好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The clearest message that we get from this 75-year study is this: Good relationships keep us happier and healthier.”                                                                                 —— Robert Waldinger,哈佛成人發展研究主持人(TED Talk, 2015) 本集《幸福推理》為一系列探討哲學與幸福的節目畫下句點,帶領聽眾回到最核心的問題——幸福的本質是什麼?林火旺教授指出,人們常將幸福寄託於財富、名聲與社會地位,但心理學家 Brickman & Campbell 曾提出「快樂設定點」理論:外在成就帶來的快樂往往短暫,最終仍會回到既定水準。雖然基因與人格影響幸福感,但研究顯示,仍有約 40% 的幸福能透過「有意識的內在活動」來提升,例如投入有意義的事、培養感恩、正向思考,以及經營真誠的人際連結。亞里斯多德早已提醒「財富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現代科學同樣印證古老智慧:幸福來自付出與愛,來自彼此深厚的連結,根據《The Good Life》(美好人生)一書,哈佛大學長達 85 年的「成人發展研究」證實,真正影響長期幸福的關鍵,不是金錢或成就,而是「良好且高品質的人際關係」。在最後一集中,《幸福推理》留下溫暖的註腳:幸福不僅是「為自己活」,更在於「能為他人付出」,最值得的投資,是在人際關係與品德的養成,當我們選擇關懷他人、心中有愛,幸福便會形成正向循環。感謝所有聽眾一路同行,願這些哲學與幸福的討論,成為你日常裡持續思考與實踐的種子,因為當愛與關懷流動時,不僅個人更快樂,整個社會也將更加健康。

    ٢٢ من الدقائق
  2. ٥ أغسطس

    EP.23:不當命運的奴隸,從接納命運到自主人生,幸福其實可以選

    “I must die. Must I then die lamenting? I must be put in chains—must I then also lament? I must go into exile—does any man then hinder me from going with smiles, calm and self‑composed?”「我必然會死,我必然會被鎖,我可能會被流放;但我要流著淚去死嗎?我要悲嘆著被鎖嗎?當我流放時,有人能阻止我帶著微笑、平靜從容地離開嗎?」                                                                                                         ——Epictetus,《Discourses》第一卷本集節目從哲學視角出發,探討人是否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省先區分「命」與「運」:命是先天、無法選擇的條件,如外貌、出身;運則是後天、隨機發生的事件,如意外與機遇。關於「命」,林火旺教授強調「認命不是消極」,而是一種積極的接納與資源重組;對於「運」,則借用儒家的「盡性知命」思想,鼓勵人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全力,並學會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什麼是該放下的。節目也深入介紹斯多葛學派的核心理念,區分「我」與「我的」。「我」指的是內在的自我——我的思想、判斷與意志;真正的自我不在外在的身體、財產或名聲,而存在於內心。「我的」則是那些我可以掌控的事物,例如我的情緒、選擇與行為,我應努力讓它們符合美德。而對於那些我無法掌控的事物——他人的言行、自然災害、社會地位與命運本身——斯多葛學派主張應以平靜接納,並透過意志保持尊嚴與自由。本集是一場關於命運、自我與幸福的哲學練習,也是一份關於人生主權的深度提醒。

    ٢٢ من الدقائق
  3. ٢٩ يوليو

    EP.22:別再當工具人了!康德告訴你:人不該被利用,而是被尊重——三個身而為人的道德練習

    「有兩件事,越是經常反思,越讓我敬畏與讚歎: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心中的道德律。」“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 伊曼努爾・康德《實踐理性批判》本集《幸福推理》深入探討德國哲學家康德的思想,尤其是他對理性、道德與人類尊嚴的理解。林火旺教授以康德嚴謹自律的生活作為開場,引出其哲學觀點: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擁有理性與內在的道德律。康德認為;道德行為並非出自外在命令或慾望的驅使,而是理性對自身的要求,是一種「自律」。火旺老師以通俗的方式解說,康德三種道德律的表達形式──「將心比心」的普遍法則、「把人當目的」而非手段,以及「自律」──說明康德的倫理學如何落實於日常。舉例包括:讓座、公車插隊、對勞動者的尊重、反詐騙等,幫助聽眾理解道德不只是規範,更是展現人類尊嚴的行動。康德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良心與理性,只要願意對抗慾望、秉持自律,就能活出值得尊敬的生命。節目尾聲強調:無論出身背景,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被肯定與尊重的存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活得有尊嚴、為他人著想。

    ٢٢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追尋幸福,社會更美,需要論述傳遞。 在變化快速的時代裡,我們如何趨近幸福的生活? 顛覆既有觀念的思考,跟著哲學家的邏輯,在生活情境中推理,尋找幸福的線索,找到自己專屬的答案! 如何培育下一代,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聽林火旺教授在IC之音,為您《幸福推理》! 本節目由富廣建築團隊贊助播出。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