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遊樂器

轉角遊樂器

《轉角國際》獨立衍生的podcast節目,以電玩為主題,展開知識性的延伸——聊遊戲、也探討遊戲背後的時事、歷史、社會、文化、個人遊戲史的記憶、以及我們的時代精神。 主持/黃哲翰、林齊晧(編輯七號) 聯絡信箱:gemuki.tw@gmail.com 網站專欄:https://global.udn.com/author/articles/1020/780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20 上癮吧!《口袋裡的監視器》:免費兒童手遊的代價?feat. 鍾欣穎(清大師資培育中心)

    8月31日

    EP.20 上癮吧!《口袋裡的監視器》:免費兒童手遊的代價?feat. 鍾欣穎(清大師資培育中心)

    「免費的最貴」這句話是遊戲市場中為人熟知的現象:許多免費遊戲運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設計遊戲機制以掌控玩家心理,大幅增加玩家對遊戲的黏著度,乃至於誘導性地刺激大量課金消費。 這類設計又在大眾上手門檻低、且隨時隨地都可遊玩的手機遊戲中最為風行:無論是體力機制、每日任務、轉蛋抽卡等機制,又或「開局就送魔關羽」、主打爽爽升級躺平玩的放置型手遊、乃至於看似單純但內含課金的點擊型跑酷遊戲;特別是在手遊市場消費規模已躋身全球前五大的台灣,上述現象對廣大的玩家社群而言早已成為日常。 但如果手遊黏著、刺激課金也成為兒童群體的日常呢?2024「世界公視大展」影展中,由丹麥公視拍攝的紀錄片《口袋裡的監視器》便是一部以兒童遊玩手遊為題的調查紀錄片。記者以喬裝手遊製作團隊臥底監拍的方式,揭露了免費手遊私下監控兒童遊玩習慣、蒐集個資、量身打造誘使兒童黏著成癮的情況;此外,記者也委託團隊製作了一款兒童向的免費手遊來進行實驗,來檢驗兒童手遊成癮可能引發諸如專注力下降、情緒不穩定、乃至於影響智能發展等效應。 本集節目為此邀請了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講師鍾欣穎,與兩位主持人一同討論手機遊戲對兒童的效應、如何平衡拿捏兒童與遊戲間的關係等話題。欣穎既是熟悉兒童心理相關研究的兒童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是手遊玩家,同時亦曾以顧問身份參與兒童向遊戲的開發,這些經歷與體驗讓她能以較為全面的角度來分析上述問題、並為家長給出建議。 完整圖文版: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843647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小時 14 分鐘
  2. EP.19 再會吧!《再見的備份》:月台上的揮手與遺失的玩偶,如何用遊戲來述說離別的經驗?feat.慢走遊戲阿澔

    8月31日

    EP.19 再會吧!《再見的備份》:月台上的揮手與遺失的玩偶,如何用遊戲來述說離別的經驗?feat.慢走遊戲阿澔

    掉落在東京電車茫茫人海中的吊飾玩偶、童年搬家遺落的卡片、多年前家裡走失的小狗,它/牠們是否前往了遺失者的天國?月台上相互道別的手,需要揮多久?畢業典禮上你該專心為摯友獻唱、還是專心流淚?與冷戰中的朋友玩不說話的遊戲,說話與不說話,哪種選擇才算是好好道別? 每個人都有種種與人與物說再見的離別經驗,它們或者沉重、或者幽微、或者尷尬、或者好笑,有些未完成、有些錯愕來不及、有些則千言萬語一言難盡,都需要我們用漫長的時間來反覆咀嚼消化。而電子遊戲或許意外地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工具,能幫我們備份、整理這些或如亂絮、或如珠玉的離別經驗。 台灣獨立遊戲工作室「慢走遊戲」的製作人阿澔,在美國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NYU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遊戲設計系攻讀碩士的期間,以自己與友人的生命經驗為出發點,發想了11個以「再見」為主題的「微遊戲」(microgames),並於今年集結成《再見的備份》。這11款敘事型的遊戲如同一場展覽,以11種簡單卻又特別的遊戲機制作為說故事的語言,設計重現了各種「說再見」的時刻裡那令人揪心的本質。 完整圖文版: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842382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小時 12 分鐘
  3. EP.17 解脫吧!遊戲「政治正確」的概念史,女性主義如何對話?ft. 喬瑟芬

    8月31日

    EP.17 解脫吧!遊戲「政治正確」的概念史,女性主義如何對話?ft. 喬瑟芬

    近年來遊戲內所謂「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下文會視情況簡稱「政確」)的因素頻頻在玩家社群中造成爭議。從原則上來說,遊戲內容中的「政確」因素指的是:讓遊戲中的人設和敘事符合性別和族群的「多元性」,以便使女性/性少數/少數族裔的玩家都能獲得「代表性」,並且避免可能引發創傷記憶的敏感內容,例如審美焦慮、施暴女性、歧視黑人等。 然而這些作法越來越常被玩家批評為「強行說教」、「內容審查」、「不尊重遊戲創作」,無論是某些遊戲裡斧鑿痕跡刻意明顯的「政確」因素(例如《刺客教條:暗影者》以非裔作為日本武士身分並宣稱為史實)、或是疑似「被政確」的各種細節(例如女角不夠美、裙下安全褲、身材被改胖),都常遭遇來自玩家們的批判聲浪,進而引發「多元性」的支持者(特別是部分女性主義KOL)與「反政確」之玩家間的針鋒相對、乃至於「厭女歧視」與「政確魔爪」的相互指控。 這樣的文化戰爭是延續自2014年玩家門事件以來的戰線。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女性主義者喬瑟芬來和兩位主持人七號、哲翰共同對談遊戲的「政確」爭議,以及身為女性主義者和異男玩家分別會怎麼看待遊戲中女性角色的呈現。 圖文完整版: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8218060 原節目上線時間:2024/09/1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小時 9 分鐘

簡介

《轉角國際》獨立衍生的podcast節目,以電玩為主題,展開知識性的延伸——聊遊戲、也探討遊戲背後的時事、歷史、社會、文化、個人遊戲史的記憶、以及我們的時代精神。 主持/黃哲翰、林齊晧(編輯七號) 聯絡信箱:gemuki.tw@gmail.com 網站專欄:https://global.udn.com/author/articles/1020/780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