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有Podcast 節目表,可以快速跳到你有興趣的段落
節目內容摘要:
本集深入剖析「違約交割」的嚴重性 。節目從T+2制度談起,詳述違約交割後的法律責任與個人信用的毀滅性衝擊 。深入探討導致違約的心理陷阱,包含過度自信、認錯的羞恥感與當沖的成癮性 。最後,節目提供預防勝於治療的具體方法,強調風險控管、機率性思維與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幫助投資人避開此交易地雷 。
●鮪爸「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aLvWHxr
●光華之聲 https://linktr.ee/khmusic1963
●個人交易心理諮詢及團體課程表單 https://forms.gle/eWtZTe1gWcyjdNop7
●鮪爸新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諮詢、演講、轉載及商業合作等邀約可私訊或寄信箱:lifeinvestor8@gmail.com
●鮪爸 FB粉絲專頁「鮪爸的交易心理輔導室」 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investor
●傳訊詢問我問題(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aLvWHxr
買書支持:《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8
❤️節目表
- (01:45) 什麼是違約交割? - 台灣股市採「T+2交割制度」,下單買股票即簽下有法律效率的契約,承諾在兩個營業日後付款取票 。
- (04:52) 違約交割的法律性質 - 在法律上,違約交割屬於民事上的「債務不履行」 。券商主要義務是執行下單,並非投資人的財務管家,投資人需自行留意帳戶狀況 。
- (06:13) 後果一:個人信用的毀滅 - 違約交割會嚴重破壞個人的金融信用,在聯徵中心留下紀錄,影響未來所有信貸、房貸、車貸及信用卡的申請 。
- (08:42) 違約申報的流程 - 券商會在T+2日上午申報違約,並在三個營業日內,註銷投資人該券商的所有交易帳戶 。
- (10:25) 三大法律責任 - 違約者需面臨三種責任:民事(最高7%違約金及價差)、行政(帳戶被註銷)以及刑事責任(情節重大者可能面臨3至10年刑責) 。
- (12:03) 心理因素一:過度自信與控制幻覺 - 交易者常高估自己的預測能力,低估潛在風險,尤其在當沖交易時,認為自己一定能賺錢而下單,導致資金不足 。
- (15:14) 心理因素二:承認錯誤的羞恥感 - 因交易虧損導致交割款不足時,向親友求助的羞恥感與困難度,可能使人選擇逃避,最終走向違約交割 。
- (18:00) 心理因素三:對隨機回報的賭徒成癮 - 當沖交易的快速獲利會刺激多巴胺分泌,使人對這種刺激感上癮,進而追逐風險、放大槓桿,在虧損時更容易失控 。
- (23:08) 違約交割後的交易創傷 (PTSD) - 發生過違約交割,會留下巨大的心理創傷,使人對下單產生恐懼,失去交易的控制感,難以恢復信心 。
- (25:24) 情緒失控的雪球效應 - 違約後的負面經驗會引發不信任感與自我懷疑,甚至覺得市場在針對自己,最終放棄原有的交易系統,陷入惡性循環 。
- (28:47) 預防方法一:接受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 培養「市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認知,屏除僥倖心態,是做好風險管理的第一步 。
- (30:27) 預防方法二:建立機率性思維 - 評估獲利的同時,也要用機率思維去思考虧損的可能性與最壞狀況,並提前規劃應對方式,確保自己能承擔風險 。
- (32:00) 預防方法三:堅守風險管理的最高紀律 - 風險管理的紀律是最高原則,絕不可打破 。應將風險控制視為交易的固定成本,以「先求不輸」為目標 。
- (34:08) 預防方法四:刻意練習與心理演練 - 練習坦然面對虧損與承認錯誤,並透過「意象訓練」想像違約交割的可怕後果,強化自己遵守紀律的決心 。
- (37:23) 預防方法五:培養自我覺察能力 - 覺察自己是否有「習得性無助感」或自我破壞的行為模式 。辨識出導致惡性循環的思維,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違約交割的發生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Semiweekly
- PublishedAugust 15, 2025 at 9:35 PM UTC
- Length50 min
- Season8
- Episode66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