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为井井有条的大人之前,让我再潦草一遍,让我再偏执一遍。让我再嫉恶如仇一遍,让我再 纯白 一天」
欢迎收听「成为井井有条的大人之前」的第一期节目。
第一期筹备了许久,从讨论、录制到剪辑,花了快一个多月的时间,还很笨拙、青涩,但是最宝贵的是,表达的都是当时当刻,最真实的我们自己。欢迎大家对我们聊天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希望大家听得轻松🎧
00:28:我们为什么做播客,以及名字的来由。
03:00:「学习」和「兴趣」的关系,「你所学的专业你到底是不是感兴趣」,「兴趣到底是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缠绕着中国学生们的谜题,到底怎么解?
06:22: 原来我们是如此不同,「兴趣驱动」和「功利导向」,有高下之分吗?我们觉得没有,去做并且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14:18:「功利心态」的在思考,好像一切都没那么有趣了;用「玩」的心态做一些事,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兴趣」可以是一个驱动力,但也别把它想得那么重要了,没有人能给兴趣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选择自己舒服的驱动力去做想做的事情是最有意义的。
21:56:「兴趣」缘何而来?主动「寻找兴趣」,是从「乱花渐欲迷人眼」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过程。了解周遭的世界,在经历中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中讨论「宗教」发掘兴趣的经历,发现我们总是羞于发问表达自己的疑惑。「大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带到水边,并让他觉得口渴」。
37:01:高中教育环境不同引发的讨论:高压或者是灵活,什么样子的教育才是好的,兴趣会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发芽?
44:57: 去思考没有用的问题,去尝试一些没有用的兴趣,想一想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48:24:当素质教育成为「命题作文」,也就变味儿了。应试教育最不好的一点是「打压疑问」。
53:19: 对于学习,我们是不是也有一种打卡心态?
58:49: 我们现在享有的学习、探索兴趣的权利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1:03:23: 应试教育,我们不只是批判,更多的是感谢,因为它建构了我们最基础的思维能力。
1:14:55: 讨论张雪峰老师选择专业的观点,「理想」和「现实」的鸿沟,18岁就谈这些真的好吗?
1:21:38: 我们自身的经历,家庭的支持、朋友的鼓励给予了很大的勇气。
1:30:41: 越长大,越自由。有没有兴趣都好,祝我们都有挑战的勇气,祝我们都能「兴致勃勃地面对生活」。
借用项飙老师的话作结,“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这么一种可能,问题可以一点一点辨析清楚,工作可以一点一点循序完成,狭窄的自我会一点一点舒展,在看似封闭的世界结构中,真正的改变就这样发生。 ”
希望我们在对话中舒展,在了解对方的想法的过程中,看到真实的自己。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Cada dos semanas
- Publicado19 de agosto de 2023, 6:18 a.m. UTC
- Duración1 h y 35 min
- ClasificaciónA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