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順流人生練習室

EP02|抗拒,其實是恐懼的變形

上一集,我們開始啟程在學習臣服的路上囉。那再提醒一下,它不是說真的放棄喔,而是放下。那個讓我們覺得痛苦的,嗯, 內在的抗拒。那今天我們要挖深一點,這些抗拒跟痛苦到底是怎麼來的啊,我們到底在抗拒什麼東西?因為很多時候,那種莫名的焦慮感,或者是感覺到不太舒服,甚至跟人有點摩擦,好像追根究底都是一種內在的抗拒。呃, 我說真的喔,這個節目並不是要你當一個情緒管理達人。我沒有要來討論怎麼正面思考啊,保持冷靜啊,或者是你要開心一點啊,這類的建議。那剛才說,這種內在抗拒,就像一堵牆,好像感覺心裡有堵牆,卡住了,生命的能量流不過去,所以啊,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幾種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到的內在防衛機制,就是看看他們是怎麼運作的,然後又怎麼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反而讓我們更痛苦,或者是那種看起來好像放下了,但, 骨子裡可能只是另一種壓抑,這個其實還蠻容易搞混的喔!

那有哪些常見的防衛機制呢?呃,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壓抑跟否認。好像直接把那個情緒的開關,「啪」一聲關掉,比方說,可能工作上遇到很大的挫折,明明心裡超難受的啊,但就是硬撐著告訴自己:「我要堅強」、「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甚至別人問的時候,還會說:「 我沒事啊, 好得很」這聽起來超熟悉的吧,你有沒有常這樣做?那另外一種呢, 叫做轉移,轉移的話呢?也有兩種方向,一種是把情緒跟壓力轉嫁到別人身上。OK,比如說,你把該壓抑的都壓抑了,該否認的也都否認了,然後你回家。在IG啊,或是Thread上面發三千字長文,再tag一群朋友,不然連字都懶得打了。直接就對家人或伴侶發脾氣,沒錯, 就是遷怒。你說 這就是情緒有流動啊,可是你的親朋好友何其無辜,對不對?

那另一種轉移,就是轉向事物。比如說,你可能會一直滑手機停不下來,或是瘋狂的追劇啊,打電動啊。打到廢寢忘食,還有暴飲暴食,購物失控,甚至有些人就會直接變成工作狂。老實說,這些方法短期看似有效,可以讓我們暫時逃避不適,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過下去啊。可是,你要知道,其實很多時候,這些行為都是為了逃避心裡那個不舒服的感覺。這些轉移,好像根本就是很多人的日常啊。嘿, 沒錯,短期內好像真的可以讓我們分心,日子就好像可以繼續過下去。可是,我們剛才有提到一個關鍵喔,就是那個情緒的能量,它沒有不見,那些升起來的情緒能量,根本、完全、一點都沒有飄出你的身體外。這感覺像不像,就是家裡一直堆雜物,然後堆到最後沒地方走路了,甚至可能就是會引發更大的問題,比如說就是影響你的身體健康。

這裡其實有個核心觀點喔。每一個抗拒的背後,其實都是一種恐懼,我們抗拒的都是事情背後可能帶來的負面感受。例如說,你如果在職場跟主管、同事槓起來,就害怕失去工作,那如果是在伴侶關係中忍氣吞聲,就是害怕關係破裂,那種被拋棄的孤獨感。其他還有害怕事情沒有做好的羞愧感,還有害怕失控的不安等等。這些其實就是比較深層的恐懼,才是真正驅動我們用各種方法去抗拒的原因。所以抗拒只是冰山一角,底下,其實是更深的恐懼在推動。
那這邊還有一個狀況,叫做「假性釋放」,這個確實是個需要警惕的陷阱。第一種,我稱之為「超級理性腦」,這種人會告訴自己

:「我完全理解對方,我完全理解這個狀況。這沒什麼好生氣的啦!」你覺得聽起來是不是很成熟,很冷靜,對啊?可是,實際上,他可能就是用腦袋的分析道理,去硬生生壓制了身體真實的感受。那個感覺其實沒有被好好的對待。那第二種的話,我會把它叫做「強迫轉念型」,就是會不斷對自己精神喊話說:「欸,要感謝,感謝這次的經驗讓我成長,一切都是宇宙最好的安排。」對,健康的轉念是好的,可是前提是我們得先充分感受那個情緒啊,不然的話,更像是一種強迫的轉念。其實,你就是跳過了感受那個步驟,然後直接拿一個正面思考的OK繃貼上去,就直接越過那個情緒了。還有一種呢,就是「超佛系型」的,嘴巴上會一直掛著:「啊,四大皆空,何必執著呢,明鏡亦非臺,何處惹塵埃?」就會用很多大道理,把自己跟內在的感覺隔絕開來,那情緒就會很像,就是好像網購送來的包裹,然後連拆都沒拆,直接就拒收、退回,根本就不知道裡面包的是什麼。所以,這裡的關鍵,真的就是要非常誠實的去問自己,你是真的經歷了、轉化了,然後放下了,還是你只是在角色扮演一個超理性,夠正念,很佛系,已經放下了的人?
我並不是說以偏概全,而是我們都得要誠實面對自己到底是不是在裝沒事,你要知道喔,身體會記得,潛意識會記得,能量也會卡在那邊,你完全沒有正視到它。對,我們很常以為自己放下了,釋放了,但其實那只是有禮貌的壓抑,你就只是逃走了,還會認真的,表現得很優雅這樣。

情緒其實沒有正負之分,它的出現永遠是一種提醒,我們沒有必要把它當成洪水猛獸。

我覺得最近我的經驗就很能說明這一點。其實,我這幾天有看到自己的節目收聽率沒有很好,然後又看到別人的節目好像很成功,心裡馬上就有那種冒出「我不夠好」、「我的節目大概要失敗了」這種恐懼。然後腦袋裡馬上就會有個聲音跳出來說:「算了啦,反正我是做興趣的,幹嘛那麼在意咧?」這個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自我保護的反應,因為我對自己說,做興趣就好啊,聽起來就很瀟灑,對不對?可是,就只是暫時讓我好像不用去面對那個挑戰,就是為什麼現在不夠好,以及我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改善。所以我真正抗拒的是那個努力過程中的不確定跟不舒服。那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怎麼去練習所謂的「臣服」呢?首先,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感受這種失落感,或者是我不夠好的焦慮感,去承認這些感覺的存在。然後提醒自己,「嗯,好的,我現在感覺到這些,但沒有關係。」然後,我有發現到,把自己的節目跟很棒的人去做比較,是一種對完美的執著。可是,我本來就是個素人啊,我不完美,所以接受我的節目。現在就是這樣,所以我還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接受,它現在還很嫩,與其追求完美,就不如專注在進步。不管是收聽率啊,別人的節目的表現啊,或是聽眾的偏好,這些其實都是我完全無法掌控的。所以,把重點放在這些無法掌控的變數上,自然就會產生一些無力感跟挫折感。所以,臣服於無法控制,就是把注意力重新導向我可以控制的。那有沒有效呢?因為你現在聽到的是第二集,所以我確實有在應用臣服的技巧。還有,我覺得這個對我會超級重要,就是臣服於最初的那一份熱情。回去想想,當初為什麼我要做這個節目?找回最單純的,想要傳達,看見自己「內在力量」的那個初衷,去享受創作本身的這個過程,而不是一直被恐懼追著跑。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就會先放下那種必須要一次就成功,不可以失敗那種很沉重的執念。把每一次的嘗試都當作是學習、是實驗、是練習,就輕裝上陣,不斷的去試,去探索,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所以,總結來說,真正的臣服,它不是對現狀的無奈去妥協,或者說,嗯, 擺爛。它其實是一種有意識的,是勇敢的,去放下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內心的包袱。主要就是恐懼啦,還有恐懼衍生出來的種種抗拒。當你停止了這種內在的消耗,你就會發現內在的力量啊,創造力啊,自然就會重新的湧現出來。可以讓我更自由,更投入的去做我真正熱愛的事情。

接下來,就為你抽出今天的順流人生練習卡。

「今天,我願意讓一個小情緒自然的流動,不分析,不壓抑。」

可能只是塞車的時候,心裡有點煩躁,或是聽到看到某個新聞,覺得有點不太高興。當那個感覺出現的時候,試著就只是觀察它,就像看到天上的雲飄過去一樣。你允許它來,也允許它走,不去給它貼標籤。其實,你可能會很驚訝的發現,當你不去用力抵抗它的時候,它的力量好像反而變小了。

那本週一樣有一個書寫引導的練習:

「你曾經為了逃避痛苦或不適而壓抑過哪些情緒,或感受,它們現在還在影響你嗎?例如,小時候被冤枉的委屈,或是職場上不敢表達的不滿。」

如果你願意書寫出來,非常歡迎你到我的IG或是FB分享,私訊給我。

我們總是會害怕,感覺不好,太習慣,用頭腦去解釋,用意志去控制,用行動去逃避。但這條釋放的路,不是讓你變成完美的情緒管理者,而是讓你逐漸鬆開控制,讓自己能夠更自由、更輕盈的投入你所熱愛的事情當中。當你不再與這些內在的恐懼抗爭時,新的力量和創造力就會自然的流到你的生活中。

生命是一場我和我自己的遊戲Have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