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ㄕ的歷史講堂

EP03 國軍德式師的故事 (3) -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佰壯士 是作秀?還是真戰力?


延續上一集有關1937年08月13日爆發的「淞滬會戰」,隨著日軍從本土支援的兵力,以及國軍不斷的增援,戰情陷入膠著狀態;為了考量保存戰力,面對接下來對在後方的首都南京保衛工作,同時又要擴大國際關注,國軍開始計畫性撤退,但又同時指示88師中的第524團第一營400餘人,防守原本88師的總部「四行倉庫」,因此中日雙方在10月底爆發了「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是一座與英國租界區隔著一條蘇州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四層樓的堅固構造,易守難攻;日軍在考量倉庫後方為租界區,因此也不敢大意,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引發國際糾紛而僅派出步兵和輕武器前去迎戰。死守四行倉庫的400餘國軍,在謝晉元代理團長的領導下苦撐四天之久,最終在國際介入下退入英國租界區,成為抗戰期間的孤軍。
有關這段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歷史,被不少影視作品所歌頌,包括1976年由臺灣拍攝的《八百壯士》,以及2020年由中國拍攝的《八佰》,都在講述這段謝晉元與八百壯士們的英勇事蹟。
咦?奇怪?明明是400多人死守四行倉庫,怎麼會變成八百壯士?而這段八百壯士的故事,又是一場做給國際媒體看的秀?還是真的有必要讓這400多人壯烈死守呢?
本集節目將介紹有關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發生過程,以及中日戰爭中的淞滬會戰後,中日雙方在河南爆發的蘭封會戰;如果你也對這段歷史故事有興趣,就馬上打開我們的節目收聽,並寫下您對本集節目內容的想法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