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蒙太奇

马布斯
犯罪蒙太奇

犯罪蒙太奇是一档深度讨论犯罪文艺作品的播客。影视、图书、罪案、虚构、非虚构、新的、老的、经典的、冷门的,我们力争最大限度地挖掘犯罪作品内涵,并针对作品关联的话题发散出维度更深广的对话。 节目开场: 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 weak and weary. 从前一个阴郁的子夜,我独自沉思,慵懒疲竭。 Over many a qu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 沉思许多古怪而离奇、早已被人遗忘的传闻。 The Raven 《乌鸦》 Edgar Allan Poe 埃德加·爱伦·坡

  1.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到两部《小丑》,细数小丑形象的大银幕演变

    25/10/2024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到两部《小丑》,细数小丑形象的大银幕演变

    在所有美国经典漫画里,《蝙蝠侠》是最贴近犯罪类型的一部,而蝙蝠侠的敌人小丑更是知名度最高的漫画恶人,或许没有之一。自1940年首次在《蝙蝠侠》漫画中出现,小丑在八十四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形象演变。他是个精神妄想狂,没有固定的背景故事,这为历代创作者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在大银幕上,有三部电影对小丑的塑造最令人记忆犹新:蒂姆·波顿的《蝙蝠侠》(1989),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和托德·菲利普斯的《小丑》(2019)。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三位演员对小丑的演绎各不相同,却都在各自的风格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2024年10月,《小丑2:双重妄想》上映。我们以此为契机,结合原著漫画和四部电影的幕后创作故事,细致梳理了小丑在漫画和电影中的形象演变,从中探究小丑为何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令人迷恋,经久不衰。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大明:不太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迷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1:21  小丑的诞生发展史 ——小丑在蝙蝠侠漫画中的源起和演变 ——小丑与蝙蝠侠的一体两面性 ——多变的背景故事决定了小丑是个不可靠叙事者 ——漫画小说《蝙蝠侠:致命玩笑》对后世小丑银幕形象的影响 11:33  《蝙蝠侠》(1989) ——选蒂姆·波顿当导演引发漫画迷的众怒 ——蝙蝠侠的选角谈过多名男演员 ——杰克·尼克尔森出演小丑时提出了苛刻条件 ——这或许是最接近漫画叙事节奏的蝙蝠侠电影 ——尼克尔森为之后的小丑扮演者树立标杆 17:49   《蝙蝠侠》(1989)中小丑与蝙蝠侠在教堂大战中的对话 18:16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诺兰故意隐藏小丑的背景故事 ——小丑揭穿了道德、伦理、法治的局限 ——人类文明社会是否建立在谎言之上? ——希斯·莱杰为角色所做的准备 ——本片对漫画改编电影和IMAX的革命性意义 38:01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 小丑与蝙蝠侠审讯戏对话 39:13   《小丑》(2019) ——漫改竟然也能做成“角色研究”式电影? ——描摹精神病患状态是菲利普斯的首要追求 ——《小丑》对社会阶级固化的洞察映射当代现实 ——《小丑》对蝙蝠侠原有角色设定的颠覆 ——杰昆·菲尼克斯为角色所做的准备 ——希斯·莱杰与杰昆·菲尼克斯,谁的表演难度更高? 1:01:28  《小丑2:双重妄想》(2024) ——这是一部烂片吗? ——《小丑2》的创作源起 ——托德·菲利普斯有怎样的创作野心?最终为何失败了? ——Lady Gaga的才华是否被浪费了? ——《小丑2》让小丑回归到普通人,是好是坏? 1:19:11   三位主播对四部电影的排名 1:23:31   《小丑》(2019)配乐:“A Bad Comedian ” 作曲:Hildur Guðnadóttir

    1 giờ 25 phút
  2. 15/09/2024

    EP14 阿兰·德龙:人生故事,表演风格流变,代表作分析

    《犯罪蒙太奇》创立才半年多,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聊阿兰·德龙。前两次都是只聊个别作品,这次在德龙去世之际,决定做一期总结性的节目。德龙的代表作很多都是犯罪片,但我们不局限于此,而是尽量涵盖他的整个表演生涯。 这期节目前半段,我们用二十分钟时间,以文案配乐朗读形式讲述德龙的人生故事。后半段三位主播一起聊德龙生涯的演技代表作。 马布斯认为,1967年的《独行杀手》是阿兰·德龙表演生涯的分水岭。他在法国犯罪片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指导下,建立起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因此我们从德龙与梅尔维尔合作的三部影片《独行杀手》、《红圈》和《大黎明》聊起,随后按年代顺序对德龙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流变进行了分析。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大明:不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本节目包含少量剧透。 时间轴: [00:00:00]  阿兰·德龙的人生故事 [00:18:42]  《游泳池》配乐:Thème de la Piscine (作曲:Michel Legrand) [00:18:54] 三位主播最早都是怎么知道阿兰·德龙的? [00:25:07] 阿兰·德龙与梅尔维尔合作的《独行杀手》、《红圈》和《大黎明》 ——《独行杀手》(1967)为何是阿兰·德龙表演生涯的分水岭? ——阿兰·德龙在梅尔维尔指导下建立了怎样的表演风格? ——《独行杀手》、《红圈》和《大黎明》在主题和风格上的异同点。 [00:43:20] 《红圈》配乐:Quand Les Hommes Ont Rendez-Vous (作曲:Eric Demarsan) [00:44:29]  按年代顺序梳理阿兰·德龙的演技代表作和表演风格流变 ——阿兰·德龙的表演有哪些显著特质? ——偶像派和演技派的区分在阿兰·德龙身上是否适用? [00:48:59]  《怒海沉尸》(1960,导演:雷内·克莱芒) [00:51:05]  《洛可兄弟》(1960,导演:卢基诺·维斯孔蒂) [00:54:25]  《蚀》(1962,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00:57:22]  《豹》(1963,导演:卢基诺·维斯孔蒂) [00:59:53] 《洛可兄弟》歌曲:Paese Mio(作曲:Nino Rota) [01:00:47]  《游泳池》(1969,导演:雅克·德雷) [01:05:01]  《推上断头台》(1973,导演:何塞·乔凡尼) [01:06:22]  《警察故事》(1975,导演:雅克·德雷) [01:08:57]  《克兰先生》(1976,导演:约瑟夫·罗西) [01:13:14]  《斯万的爱情》(1984,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01:14:42]   主播们各自排出阿兰·德龙表演的前三名电影 [01:16:00]   《警察故事》配乐: Flic Story Thème 3(作曲:Claude Bolling)

    1 giờ 17 phút
  3. EP13 怪人二十一面相和《罪之声》:日本犯罪史上最聪明的凶手?四十年未破的世纪悬案

    22/08/2024

    EP13 怪人二十一面相和《罪之声》:日本犯罪史上最聪明的凶手?四十年未破的世纪悬案

    发生在四十年前的格力高森永事件是日本历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真相至今依旧扑朔迷离。这期节目我们对本案案情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已公开的线索对凶手“怪人二十一面相”可能的身份和动机进行了分析猜想。 这起案件中无人死亡,甚至没人受重伤,罪犯也没拿到任何赎金,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罪犯是“侠盗”。然而这是否真是一起无害的案件?本案反映出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社会的哪些状态?这些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此外,在所有改编自本案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盐田武士的小说《罪之声》与真实案情结合最为紧密。在节目的后半部分,我们对《罪之声》及其同名电影进行了点评。 资料来源: NHK纪录剧集《未解决事件系列:格力高森永事件》(B站搜索可看) 维基百科:格力高森永案 Monster With 21 Faces Podcast (一档8集英文播客,播客网站上能看到几十封罪犯原始信件、案发时的媒体报道和相关图片资料,均为英文)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少量小说和电影情节剧透。 时间轴: 00:00 案情过程梳理 19:22 三位主播对本案的总体感受 23:54 对本案凶手身份和动机的讨论猜想 ——凶手与江崎胜久和格力高是否有关系? ——警察是否可能参与作案? ——凶手是否靠操纵股价获利? ——凶手的诉求是什么?金钱、报复亦或政治观点表达? ——凶手与日本黑帮是否有关联? ——最大的嫌疑人是一名日本作家 47:02 无人死亡或受重伤,也没损失赎金,但本案是否仍造成了伤害? 50:31 案件中罪犯使用的三段原始录音(两名男孩+一名少女,均身份不明) 51:13 小说《罪之声》评价 ——盐田武士创作《罪之声》的缘由 ——乏味的文字,拖沓的节奏,却难掩深厚的考据功力 ——作者给出的案件理论是否立得住? ——剧场型犯罪中,媒体、警察、企业和公众各自扮演何种角色?相互发生何种影响? 01:09:10 电影《罪之声》评价 ——强大的导演和演员阵容 ——电影在日本收获高评价,但真的名副其实吗? ——小说和电影哪个更好?

    1 giờ 11 phút
  4. 31/07/2024

    EP12 《命案十三宗》:这部国产犯罪剧的的意义,不只在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尺度

    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高群书导演的《命案十三宗》或许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部2000年播出的纯单元剧改编自十三起真实杀人案,每一个案件都包含对原型罪犯的采访。这些生活中最普通、最不可能犯罪的老百姓在人性、社会、命运的推动下走向杀人,既震撼人心,又引人深思。犯罪的因子是否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只是等待合适的土壤爆发?犯罪是否是生活和社会不可消除的一部分,与人类共生? 剧中的每起罪案也从不同角度映射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人情百态。从犯罪心理学和犯罪社会学的角度看,这部剧都有着丰富的解读空间。这期节目三位主播从《命案十三宗》的创作故事和总体印象聊起,各自从十三个罪案中选出五个进行排名,以相互碰撞的形式挖掘本剧内涵。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部分剧透。 时间轴: 00:35 三位主播对《命案十三宗》的整体观感。 ——《命案十三宗》竟然能当成励志剧看? ——马布斯从最初的看不下去到最后的认可。 04:08 高群书创作《命案十三宗》的源起 06:16 三位主播各自在剧中的罪案故事中选出前五名,并进行讨论。 ——透过每起罪案,见证90年代末中国社会近乎魔幻般的动荡不安。 ——对普通人变成杀人犯的过程做出真实细致、令人信服的刻画,是剧作和导演功力的证明。 10:37 《命案十三宗》罪犯采访原音1:一个自信能赌赢公安的企业家杀手,是否真的有悔意? 23:29 《命案十三宗》罪犯采访原音2: 因痴情而沦为杀人犯的民工,在上刑场前说出最后的话。 42:23 《命案十三宗》罪犯采访原音3:擅弹《猎鹿人》配乐的全国吉他冠军,逃不过杀人的命运。 48:51  从《命案十三宗》及其续集《真相》里走出来的演员:王千源、刘威葳、李健、斌子、高露、王柠。 50:53  Cavatina(电影《猎鹿人》主题音乐,作曲: Stanley Myers)

    52 phút
  5. EP11 历史级无差别袭击案的亲身见闻,以及相关影视作品评价

    10/07/2024

    EP11 历史级无差别袭击案的亲身见闻,以及相关影视作品评价

    这期选题源于上个月发生在上海和苏州的两起无差别袭击。三位主播也曾亲历过一次无差别袭击案——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当时的经历一直藏在我们体内,无论是否有意识,都在潜移默化地产生着某种影响。面对这段记忆,我们心态不同。马布斯愿意去尽可能多地阅读报道,消化改编作品。大明和左左(本期新嘉宾)则本能地规避,很长时间里都不愿再吸收案件相关内容。 然而有一点是共通的。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理清事件对自我的影响。所以十一年后,我们又聚在一起,回忆2013年4月15-19日那五天中的经历,也聊聊两部正面展现案件的影视作品:剧情片《恐袭波士顿》(2016)和纪录剧集《全美缉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2023)。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大明:不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本期嘉宾: 左左:从业影视行业十年、但刚刚开始拍摄犯罪电影的制片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00]  2013波士顿马拉松爆炸现场原音 [00:55]  从三位主播亲身经历出发,梳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时间线 ——爆炸发生了,但危机才刚刚开始。 ——逃亡、杀警、枪战、戒严,电影般的事件真实发生在眼前。 ——三个身处事件中心的中国人:受伤者、死亡者和被劫持的英雄 ——一座全球知名的大都市,一夜之间变为空城。 ——这段经历对我们有怎样的影响? [27:37]  两名罪犯的律师叔叔代表家族发言(原声采访选段) [28:57] 《恐袭波士顿》和《全美缉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 ——马布斯对《恐袭波士顿》的吐槽 vs 大明和左左的赞美 ——《恐袭波士顿》和《全美缉凶》相比,定位有何不同? ——两部作品对案件中争议点的处理截然相反。 ——这起案件是否还能有更特别的呈现角度? [48:07] 奥巴马总统爆炸案后在波士顿发表演讲(原声选段) [48:07] 由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散出的话题 ——罪犯背景经历映射美国梦的正反面 ——从911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反映出不同的时代气息

    59 phút
  6. 14/06/2024

    EP10《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全面解析

    首先要抱歉这期更新比较晚,最近实在太忙,不过正是延迟更新让我们赶上了最新的《疯狂麦克斯:狂暴女神》。这已经是本系列的第5部电影,我们也在本期节目中对整个麦克斯系列做了整体梳理。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以动作场面、感官刺激为卖点的系列,但其实里面的世界观和人物也都值得深入探讨。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麦克斯系列的幕后资料,随着聊天话题见缝插针地在节目里分享给大家。 这期大明临时有事遗憾退出,依然只剩我和三省。不过两个几乎天天见面的北京人凑在一起,聊起来气氛也更轻松随意。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35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为何能成为经典? ——动作场面、生猛调性、角色个性、末世废土世界观。 ——乔治·米勒的传奇经历与《疯狂的麦克斯》诞生故事 15:56  1979年第一部《疯狂的麦克斯》预告片原声音轨 17:03  两位主播为五部《疯狂的麦克斯》排名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优缺点分析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是否高于其他麦克斯电影? ——汤姆·哈迪vs梅尔·吉布森,安雅·泰勒·乔伊vs查理兹·塞隆 ——梅尔·吉布森参演前三部麦克斯电影的轶事 ——总结麦克斯系列的代表性配角 40:44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沙漠家园戏原声音轨 42:36 前三部麦克斯电影的探讨&《疯狂的麦克斯4》制作历程 ——第一部真的最差吗? ——为什么第二部在整个系列里最具代表性? ——马布斯和三省对第三部的评价产生分歧 ——历经波折才得以问世的第四部 51:43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动作场面排名 ——麦克斯系列重点追车动作戏对比 ——第四部动作场面幕后趣闻

    56 phút
  7. 24/05/2024

    EP09《新生》:一部坑多且烂尾的犯罪剧,却拍出了诈骗的本质

    本期节目是《犯罪蒙太奇》第一次聊国产犯罪剧,我们选择了近期热播的《新生》。尽管这部剧硬伤明显,但也有显著优点。尤其里面对受骗者心态的刻画,令两位主播不禁倾吐出亲身经历过的惨痛诈骗。 《新生》的逻辑坑在网上有大量讨论,我们自己也总结出了故事的顺序时间线和逻辑问题列表,结合剧中细节和《新生》番外中主创们的逻辑解释,逐一进行分析。 这期节目本来照例是三人录音,但主播拾夕临场出现设备故障,遗憾退出,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期两人录音。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49] 马布斯的担忧变成现实——《新生》果不其然烂尾了 [03:54] 关于《新生》的人物刻画 ——配角刻画好于主角 ——剧中的四名受骗者心态与现实诈骗紧密接轨 ——主播们的真实受骗经历 ——费可和何珊的刻画有何硬伤? ——罗生门式不可靠叙事结构效果如何? [19:12] 《新生》逻辑问题汇总 ——导演在番外中给出的正向时间线不够详细,我们又做了一个自己的版本,并讨论了其中是否有bug。 ——逐一讨论重点逻辑坑,其中哪些能在剧中找出合理解释? [44:07] 《新生》的根本问题;对表演的评价 ——逻辑bug是影响本剧质量的根本问题吗? ——所有演员里,谁的发挥惊艳? ——周依然的演技真的不行吗?

    51 phút
  8. 10/05/2024

    EP08《天注定》:贾樟柯拍出了史上最暴力的华语犯罪片?

    《天注定》是贾樟柯导演唯一一部在戛纳获奖的作品(2013年最佳编剧)。在华语犯罪电影史上,本片也几乎称得上独一无二。本期嘉宾薯条认为《周处除三害》的暴力场面与《天注定》相比就是小儿科。《天注定》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它用最真实的镜头,撕开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伤口。 本期节目我们结合《天注定》的四起真实原型案件,对影片进行深度解读。这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吗?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也总结了贾樟柯电影标志性的核心主题和风格特点。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本期嘉宾: 薯条:本硕法律毕业,却走上了电影不归路的导演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1:55] 《天注定》是武侠片? ——《天注定》的创作源起 ——武侠与现实主义嫁接,效果如何? ——《天注定》的核心探讨之一:当代中国为何暴力事件频发? [20:44]  贾樟柯谈《天注定》(采访选段) [21:48] 《天注定》的四个故事,哪个最好? ——主播和嘉宾各自的排名 ——《天注定》核心探讨之二:当代中国有多少人处于精神漂流状态? ——《天注定》核心探讨之三:钱权崇拜是否已是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 ——贾樟柯融在片子里融入了多少隐喻象征?效果好吗? [45:10] 《天注定》英国预告片原声音轨 [46:41] 《天注定》在贾樟柯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相比贾樟柯其他作品,《天注定》有何突出优点? ——这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吗? ——从个体窥视群体是贾樟柯的创作野心,但他每部片都实现了吗?

    59 phút

Giới Thiệu

犯罪蒙太奇是一档深度讨论犯罪文艺作品的播客。影视、图书、罪案、虚构、非虚构、新的、老的、经典的、冷门的,我们力争最大限度地挖掘犯罪作品内涵,并针对作品关联的话题发散出维度更深广的对话。 节目开场: 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 weak and weary. 从前一个阴郁的子夜,我独自沉思,慵懒疲竭。 Over many a qu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 沉思许多古怪而离奇、早已被人遗忘的传闻。 The Raven 《乌鸦》 Edgar Allan Poe 埃德加·爱伦·坡

Có Thể Bạn Cũng Thích

Bạn cần đăng nhập để nghe các tập có chứa nội dung thô tục.

Luôn cập nhật thông tin về chương trình này

Đăng nhập hoặc đăng ký để theo dõi các chương trình, lưu các tập và nhận những thông tin cập nhật mới nhất.

Chọn quốc gia hoặc vùng

Châu Phi, Trung Đông và Ấn Độ

Châu Á Thái Bình Dương

Châu Âu

Châu Mỹ Latinh và Caribê

Hoa Kỳ và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