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min

EP1|有機農業 = 友善環境嗎?你追求的是哪一種有機‪?‬ 看不見的SDGs 聽不見的ESG

    • Self-Improvement

【主持】蘇小真│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昇佑│好食機農食整合創辦人

【來賓】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陳興宗│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

【錄製時間】2023年2月3日 (五) 19:30–21:30(現場錄製)

【地點】左轉有書 TouâtBooks

本集內容:

對一般人來說,「農業」比「工業」對環境的衝擊小、「有機農業」就等於「友善環境」,或者,使用「有機肥料」一定比「化學肥料」更友善環境。但真的那麼簡單嗎?不對的農業恐怕比工業對環境的傷害更大,同樣地,不好的有機農法,例如過度設施抑制多樣化生態、不當翻耕或者過度使用有機資材對環境的衝擊與破壞,也可能超過適當使用化學肥料、正確農法施作的非有機農法。

事實上,隨著農業技術與觀念的不斷進步,「永續價值」已然是當代所有農事專業者共同的方向,與「永續理念」相符或衝突的關鍵,並不在於「有機農法」與否,而是「農」(agriculture)與「農業」(agro-industry)之間的衝突。「農」作為人與自然連結最直接、初級的經濟活動,從人類的視角看過去,呈現出人從大自然取食的過程所構建出的文明。但若從大自然的視角看過來,大自然也透過農作物以及節氣調節著我們生活的節奏,以至於不同地方都呈現不同風土文明。「農文化」,深深刻畫著人與自然互動、交融的成果;一方面是人類以智性對自然的改造,另個面向卻也是大自然的力量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刻劃,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互動,永續不斷辯證與循環過程是「農」的核心價值。然而,當「農」(agriculture)成為「農業」(agro-industry)之時,強調的便只是作為計算產值、產量的經濟活動,在「農業」的視域中,作為產業意義的農務活動是首要之務,也因此,強調產業經濟效益的農務思維,「自然環境」成為貢獻產值的生產資源、生產材料,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否永續和諧,成為次要的議題。

毫無疑問,當代強調 #永續價值,是人類對工業革命以來,過度重視經濟發展而忽略其他面向價值所導致惡果的反省。而工業思維也早就蔓延到農業領域,如果沒有根本地反思這個問題,只是「農法」之爭,恐怕都回應不了永續的核心議題。「有機農業」往往也因為缺乏這一層的反思,背離了友善環境的初衷,淪為形式上的「法理有機」。從制度的層面如何引導有機農業生產的農友落實友善環境的核心價值,無疑也是當前有機農業必要的轉型。同樣地,如果說「農業」思考的「農」(文化與生態)與「產業」(經濟)之間的平衡,從科學的角度怎麼樣發展適當技術介入,協助這個平衡的維持,無疑也是重要的課題,「有機」/「慣行」這種粗糙一刀二分的思維,是否也應該重新被反省?

本集節目邀請到郭華仁教授與陳興宗老師,將從理念到實務,深入對話探討,探討如何讓有機農業走的更深,達到永續農業的目的。

【主持】蘇小真│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昇佑│好食機農食整合創辦人

【來賓】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陳興宗│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

【錄製時間】2023年2月3日 (五) 19:30–21:30(現場錄製)

【地點】左轉有書 TouâtBooks

本集內容:

對一般人來說,「農業」比「工業」對環境的衝擊小、「有機農業」就等於「友善環境」,或者,使用「有機肥料」一定比「化學肥料」更友善環境。但真的那麼簡單嗎?不對的農業恐怕比工業對環境的傷害更大,同樣地,不好的有機農法,例如過度設施抑制多樣化生態、不當翻耕或者過度使用有機資材對環境的衝擊與破壞,也可能超過適當使用化學肥料、正確農法施作的非有機農法。

事實上,隨著農業技術與觀念的不斷進步,「永續價值」已然是當代所有農事專業者共同的方向,與「永續理念」相符或衝突的關鍵,並不在於「有機農法」與否,而是「農」(agriculture)與「農業」(agro-industry)之間的衝突。「農」作為人與自然連結最直接、初級的經濟活動,從人類的視角看過去,呈現出人從大自然取食的過程所構建出的文明。但若從大自然的視角看過來,大自然也透過農作物以及節氣調節著我們生活的節奏,以至於不同地方都呈現不同風土文明。「農文化」,深深刻畫著人與自然互動、交融的成果;一方面是人類以智性對自然的改造,另個面向卻也是大自然的力量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刻劃,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互動,永續不斷辯證與循環過程是「農」的核心價值。然而,當「農」(agriculture)成為「農業」(agro-industry)之時,強調的便只是作為計算產值、產量的經濟活動,在「農業」的視域中,作為產業意義的農務活動是首要之務,也因此,強調產業經濟效益的農務思維,「自然環境」成為貢獻產值的生產資源、生產材料,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否永續和諧,成為次要的議題。

毫無疑問,當代強調 #永續價值,是人類對工業革命以來,過度重視經濟發展而忽略其他面向價值所導致惡果的反省。而工業思維也早就蔓延到農業領域,如果沒有根本地反思這個問題,只是「農法」之爭,恐怕都回應不了永續的核心議題。「有機農業」往往也因為缺乏這一層的反思,背離了友善環境的初衷,淪為形式上的「法理有機」。從制度的層面如何引導有機農業生產的農友落實友善環境的核心價值,無疑也是當前有機農業必要的轉型。同樣地,如果說「農業」思考的「農」(文化與生態)與「產業」(經濟)之間的平衡,從科學的角度怎麼樣發展適當技術介入,協助這個平衡的維持,無疑也是重要的課題,「有機」/「慣行」這種粗糙一刀二分的思維,是否也應該重新被反省?

本集節目邀請到郭華仁教授與陳興宗老師,將從理念到實務,深入對話探討,探討如何讓有機農業走的更深,達到永續農業的目的。

48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