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EP10【正念同在】我不想練習正念,不行嗎?

EP10【正念同在】我不想練習正念,不行嗎?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一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念同在」。
我自己練習正念到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年了,不過我自己知道正念應該是早在十年前,就有朋友跟我分享正念減壓的系統。
但是當年的我,其實並沒有想要練習正念,在這四年我自己在推動正念同在的過程中,其實也遇到很多的夥伴問我說:「一定要練正念嗎?我就不想要練習正念不行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呀!」所有的練習,當然都要來自於你自己有意願,它才會對你產生幫助。
就跟十年前的我一樣,如果當年有人強迫我要來練習正念,那我應該會很反感吧!我應該會更不想要接觸正念這一個東西吧!
無論別人怎麼跟你說正唸的好、正念的優點,重要的是你自己有這樣的意願,那才會對你有幫助。
所以今天這一集的節目,是特別要錄給還不想練習正念的朋友。
當然你會想說綠豆爸是不是要說服你呢?其實我覺得我並沒有要說服,而是我一直跟很多的夥伴分享到:「這就是一個緣份吧!」有的時候你先知道有一個對你好的東西,比如說正念對你來說是一個好的東西,那現在你要不要用?你可以先放著啊!但是你知道有正念這件事情。
像我自己也是,我在十多年前就知道了正念,可是一直到四年前我去拜訪一位朋友,然後他就跟我聊到,最近的他在練習正念。
我說:「啊!這個我以前有聽過,但我一直沒有要練習」,然後當時的他跟我分享了一本書,是胡君梅老師的《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我覺得:「嗯!這本書還蠻有趣的!」然後裡面有很多的內容,看起來好像可以來嘗試看看。
結果才試了沒有多久,在我的生活當中就面對到一個極度有壓力的事件,當下的我就想到了我的朋友跟我分享「正念減壓」,它可以減壓,所以我就拿來試試看,那試了之後就發現,好像對我當下的壓力的確有一些幫助。
也就從那一刻開始,我才正式的開始練習正念,所以這就是我講的「緣份」啊!不一定急著現在就要開始練習正念。
那想要跟大家聊一下,就是「正念到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幫助?」這邊有一個很哲學、或者很弔詭的問題,就是當我們期待正念要來帶給我們幫助的時候,它就不是正念了,有沒有很奇怪呢?
所以我通常都會笑稱說,正念其實它並不帶著目的,我們也不要帶著說,練習正念可以達到什麼效果、或者減少什麼病痛、減少煩惱、減少壓力⋯⋯
當我們帶有這樣的目的性的時候,其實正念它就不再那麼單純,所以我們練習的正念也就會變得比較複雜,然後我們可能也會三不五時的就不要練習了,因為你可能覺得這個目的沒有了,例如我最近沒有壓力,那我就不用練正念囉!
所以這是一個很弔詭的哲學問題,就是正念本身,它其實並不帶有目的性。正念如果我們從這個正念減壓的創始人,就是卡巴金博士,他對於正念的定義,就是要「時時刻刻、然後有意識,不帶評判的,保持對於當下,留心的覺察」。
這個有意識,然後不帶評判,然後又要對於當下留心的覺察,每一個詞都是重點。但每一個詞對於現在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也都是挑戰。
甚至我們為什麼不會想要練習正念?我自己的覺察,跟我自己帶學生的觀察的過程,其實它是一種「自我的防衛」。
我們在防衛什麼?可能有來自幾個狀況。
第一個是我們小時候,有被大人說:「你要乖乖坐好」這樣子的經驗,我們一定是不喜歡這樣的經驗,因為我們會被大人要求,就代表我們可能想要活潑、想要好動、想要出去玩,但是卻被大人說你要乖乖坐好,所以很多夥伴在談到正念的第一個入門的障礙,就是他要坐好,那我不喜歡坐好,因為馬上那個從小的回憶,好像被罰坐的回憶就冒出來,所以這是很多夥伴的第一個遇到的關卡。
那第二個就是正念好像「什麼事都不做」,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養成,就是告訴我們要不斷的行動、不斷的做些,什麼好像才是一個好的人。當我們如果什麼事都不做,我們就會被大人認為我們在發呆、在放空、在做白日夢,然後這樣是沒有生產力的。所以很多的夥伴,特別是事業有成、或者很有效率,然後做事的步調非常快的夥伴,其實剛開始聽到正念的時候也會有一個障礙,就是正念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這樣好像浪費時間?
通常會遇到的第三個障礙,就是當我們坐下來了,當我們真的要開始就正念了,我們這時候會覺得「好無聊喔!」怎麼都沒有什麼聲光刺激啦?不然播個音樂來聽聽好了、放個影片來看看好了。這個是多數人會遇到的第三個障礙,就是我們從小很少有跟自己——真正的自己——獨處的機會,當我們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覺得它是無聊的,而且如果小的時候,我們一個人通常都會感覺到:爸爸媽媽在忙,然後我們是孤獨的,也沒有人喜歡孤獨的感覺,所以當我們要練習正念,我們就發現這是我一個人,這樣好像有點無聊、有點孤獨,我想擺脫這樣的狀態,所以我就不要練習正念了。
大概會觀察到這個都跟過去有關,也就是曾經在生命中發生的事件,它現在影響著我們。
不過這也正好是正念它很有力量的地方,也就是正念要帶給我們的,其實是對於「當下」,也就是「此時此刻」:就是這一秒鐘。我們前一秒鐘已經過去了,我們的上一口呼吸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吸到的這一口氣,已經不是上一口的呼吸、不是上一口的空氣了。
所以我在剛開始練習正念的時候,我往往把它當作是一個哲學問題在思考,然後我也去回想為什麼以前的我會排斥?我就找出了剛才我們講三個障礙,我有第四個我所發現到的障礙,就是我曾經有遇過一些朋友,他們可能進入到某些算是身心靈的課程或組織,但是我就發現,他們好像就失去了在真實生活當中的力量,就是他有點拋家棄子,然後就只為了到山裡面然後進行一個月的這種靈修之類的。
我發現在也是來自於過去的生命經驗,就是在我周遭有這樣的人,然後讓我覺得他好不負責任喔!他怎麼都不管他的孩子?不管他的那個先生?他就拋夫棄子,然後之後到山裡面去了呢?所以當時的我也把正念跟這樣子的靈修畫上等號。
我覺得運氣還蠻好的,是因為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胡君梅老師的書,她寫的就是「當代的正念」,也就是來自於卡巴金博士的正念減壓系統。
所以她在談的並沒有任何的宗教色彩,也沒有這種好像靈修、這種看不見的力量的色彩。
所以它反而是說服了我,從一種科學的角度,然後它也讓我知道說:我們往往都被過去所困住,就像我剛剛講的,其實很多的障礙都來自於過去;然後再來我們又寄託於未來,我們總是對未來會有希望、會有計劃;但如果是不好的,我們對未來有擔憂、有煩惱。
所以雖然我們都是活在此時此刻,但我們的人其實被過去、還有未來所拉扯著。那我們就很難專心的,在現在這一個時刻、在這個當下,好好的去展現自己。
所以我印象中,我給自己的第一個練習,就是我要能夠試著放下過去,對於過去的這種經驗、或者是不好的回憶,我先承認它都存在,但我不要再緊抓著它,我試著稍微鬆手。
對於未來,就是放下那樣子的焦慮、緊張、煩惱,我試著把每一刻、每一個當下,我試著把它做好,因為我在想,如果我把每一個當下都過好,那我到了下一刻,現在這個當下就成為了過去,那我過去就不會後悔。
我如果把每一個當下都過好,是不是也奠定了我未來的基礎?所以我也不用擔心未來了。
所以當時的我,就從這一個「當下」的詞,我開始做練習、我開始做理解,也就是我試著放下過去、放下未來,我好好的在當下,和自己所做的事,或者念頭也好、情緒感受也好,就是和那一個當下的自己好好的相處。
和當下的自己相處,一樣會遇到剛才的障礙,比如說覺得無聊啊!覺得浪費時間啊!所以我就讓自己實際去參與了台灣正念工坊,就是陳德中老師他所帶領的課程,這是我的第二位老師。
我實際去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我跟自己的距離是遙遠的,明明我就是我自己啊!為什麼我跟自己的距離卻是遙遠的?
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其實並不了解,然後過去只要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比如說哪裡痠、哪裡麻啦,我就想要趕快調整 ,或者我甚至會沒有發現,一直到很久之後才會知道。
透過正念工坊的工作坊課程當中,我就慢慢的透過「身體掃描」,我開始去關注、去關心我的身體的各個部位,這個動作是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
也很美好的,是過去的我在睡眠上一直不容易入睡,然後因為開始練習了「身體掃描」,我就發現每一次我在做身體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