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女孩 The Girls

纽约女孩The Girls

纽约女孩和她们的朋友分享在这座世界大都会的成长故事,用真诚独特的方式记录观察,故事和生活。在这里我们接纳生命万花筒,欢迎不同的想法碰撞。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一个城市,希望在舒适又有弹性的状态下,我们能和听众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也能成为陪伴大家的电子布洛芬。 合作联系: fm.thegirls@gmail.com

  1. 2일 전

    EP48|Support System:明明很想有人懂,却总说“我没事”

    一个人扛下所有,真的代表坚强吗?为什么我们常常难以开口求助?支持系统(support system)到底意味着什么?本期播客,我们从心理学与进化的角度出发,讨论健康的支持系统应具备的特质,解析情绪支持、实际支持与信息支持三种类型,并分享在经历分手、搬家或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何逐步重建自己的支持网络。也聊聊,当我们成为他人的支持时,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需要时被接住,也愿你我都能成为温柔的力量,支持我们在乎的人。 [参考资料] Developing Your Support System - University at Buffalo School of Social Work Social Support Systems | Called to Care | Johns Hopkins Bayview Support system: finding help and hope in difficult times - Jungle Dancer Hall, J.A. (2019). How many hours does it take to make a friend? .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6(4), 1278-1296 [Timestamps] (01:58) - 什么是support system支持系统?大家都觉得我很坚强,开口求助真的很难! (07:24) - support system的四大特点,什么样才是健康的支持系统? (10:57) - support system其实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从神经学 & 进化论角度看为什么我们需要支持系统 (13:58) - 支持系统的3大类型 —— 情绪支持emotional support,实际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 & 信息支持informational support (18:44) - 如何建立自己的support system;分手、搬家、阶段性友谊... 支持系统崩塌了怎么办? (33:56) - 成为别人的support system 是什么感受?交一个朋友需要多长时间? (40:26) - 评论互动:“感觉一个人久了就会向内寻求support”,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Youtube @纽约女孩 The Girls

    45분
  2. 7월 11일

    EP47|从Lisa到卡戴珊,Labubu怎么这么火?聊聊我们为情绪价值买的单和口红效应!

    今天你抢到labubu了吗?为什么这个玩偶能让人如此上头?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7期!本期我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入坑 Labubu 的,也一起回顾了泡泡玛特和 Labubu 爆红的背后故事。我们还一起盘点了那些我们曾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商品:Hello Kitty童年回忆、白月光……聊着聊着也不禁让人开始认真反思:情绪价值和消费陷阱到底差在哪?labubu是不是当下的“口红效应”?希望这期节目能带来一些共鸣,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瞬间”。最后,祝大家都能如愿抽到最爱的 Labubu! [Timestamps] (01:17) - 终于抢到labubu了!买一支labubu在北美有多难? (05:52) - Labubu到底是什么,泡泡玛特Pop Mart和Labubu是如何火起来的? (11:47) - 那些我们为情绪价值买过的商品,你能理解吗?童年白月光来啦! (17:40) - 为什么大家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Labubu是新时代的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 (20:49) - 消费陷阱和情绪价值的区别,上头型购物 vs 研究型购物 “Shopping Researcher” (26:46) - 评论互动 - “人生有时候就是无意义的,不是吗?”;你经历过“Hoe Phase”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Youtube @纽约女孩 The Girls

    32분
  3. 7월 3일

    EP46|茶话会特辑:工作日纽约街头这么多人不上班?网红LV盒子楼居然是同事儿子的作品!feat.周年茶话会朋友们

    这一期是我们播客一周年的特别企划,也是我们第一次走到线下,与纽约的听众们面对面录制了一场温暖的茶话会。我们提前收集了参与者的关键词,作为这次对话的起点,一起聊了聊这些年在纽约生活的感受——从新鲜感到归属感,从以游客视角看世界的好奇,到成为居民后与城市缠绕的日常。我们也谈到了成长与改变,以及在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里,如何坚持做自己。录制当天大家围坐在一起,那些轻松的笑声、共鸣的点头,都是我们这一年最温柔的回响。感谢每一位陪我们走过的人,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第二年。 备注:活动视频会在纽约女孩的小红书/抖音/instagram/youtoube帐号上发布,欢迎大家云参加我们的一周年活动~ [Timestamps] (03:08) - 变化:纽约一直在变,我也一直在变 上学、读书、旅游...大家是如何来到纽约的?. 第一次来纽约觉得街上很多疯子 十年前的纽约长什么样,这个城市接纳你所有的样子(07:11) - 可能性:只要你想,在纽约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11:08) - 新鲜感:第五大道的“LV盒子”居然是同事儿子修的 每年光是自行车就是5种节日? 纽约最新网红打卡地标 —— LV盒子大楼真的没有窗户?(14:28) - Rollercoaster:纽约能包容你不同阶段的心情 生活在纽约,心情就像过山车,每天都是拆盲盒; 纽约不缺故事,认识新朋友就像回到学校生活(18:23) - 成长:在纽约出门走一圈,这一秒的你也成长了 (20:08) - 改变:在纽约我从游客变成了居民 纽约怎么这么多人工作日也不上班,工作日在纽约街上闲逛的人都是做什么的?(28:39) - 爱情:在纽约好像更容易被搭讪? 因为一个人来到一座城市,聊聊纽约的爱情吧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Cover credit to 40Visuals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36분
  4. 6월 27일

    EP45|夏日旅游季:带父母去旅行,是一场迟来的叛逆期 feat.蓝老师

    你有多久没和父母一起旅行了?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5期!本期节目我们从亲身经历出发,对比了童年时期与长大成人后与父母出游的不同感受。长大后的旅行,不再只是“被带着走”,而是逐渐承担起安排路线、协调节奏、照顾父母的角色转变。我们也探讨了旅行中频繁出现的摩擦点——包括饮食口味的差异、消费观念的冲突、作息节奏不一致,甚至对穿衣风格和拍照偏好的不同理解。这些看似日常的分歧,实则折射出两代人在生活习惯、文化认知上的深层差异。我们也回顾了旅途中那些珍贵的小确幸和一些意外收获的温情~节目最后,我们还分享了一些在亲子旅行中减少冲突、增进沟通的实用建议,试图寻找在“陪伴”与“独立”之间的平衡点。希望这期节目能为你下次与家人出行,提供一些反思与启发。 [Timestamps] (02:27) - 聊聊我们和爸妈一起旅行的那些事 (04:52) - 从签证到海关,妈妈第一次来美国旅游,全靠我一人撑起全场 (08:09) - 小时候 vs 成年后 和父母一起旅游的体验 小时候是爸爸妈妈的跟屁虫,现在行程我全管 和父母一起住 vs 有自己的空间——到底哪个更放松? 在酒店泡澡,妈妈担心我晕掉来敲门的那一刻 🛁(14:17) - 那些需要磨合的瞬间:饮食不合、作息不对、审美不搭 带爸妈吃火锅、串串…怎么就“下头”了? 副驾灾难现场:爸妈是“零辅助型”还是“指挥型”?🚗 两周旅行没化妆…真的累了(21:23) - 迟来的叛逆期?最受不了长辈临时安排的饭局,甚至“被相亲”? (28:00) - 和父母旅行的小确幸时刻 那些意想不到的温柔时刻:爸妈第一次来美国的感动 旅行给了我们更亲近父母的机会 旅行也能重新靠近父母:像是短暂做回了小孩 👧(34:09) - 实用小Tips:如何和爸妈不吵架地走完一趟旅行? 出发前演讲,和父母约法三章,买东西不做汇率换算,每个景点必须买纪念品 🎁(41:44) - 评论互动:和同事吃饭AA总是被占便宜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蓝老师的小红书 @蓝老师

    48분
  5. 6월 20일

    EP44|恋爱要和哥哥谈还是弟弟谈?关系中年龄真的重要么 feat. Jojo

    年上容易“爹味”,弟弟可能太幼稚?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4期!在这一期节目中再次邀请到我们的好朋友Jojo返场,我们围绕“恋爱是和年上还是年下更合适”展开讨论,三位女生分别分享了与年长与年下伴侣交往的真实经历,从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方式、情绪表达,到生活节奏与价值观的差异,逐一探讨了不同年龄结构带来的利与弊。我们也进一步延伸到恋爱关系中“年龄”是否重要这一命题,并深入聊了“恋爱主体性”的建立过程:在情感中如何保持自我、不轻易被对方影响。无论你现在正经历什么样的关系,希望这期节目能带来一些启发,也祝愿你在这个夏天,遇见值得投入、彼此成长的甜甜恋爱。 [Timestamps] (01:58) - 恋爱要跟哥哥谈还是弟弟谈?和不同年龄段交往的体验和感受 (08:23) - 和年上 vs 年下交往的优点 (10:13) - 你会介意对方谈过很久的刻骨铭心的恋爱 or 谈过很多次恋爱关系吗? (14:44) - 和年上 vs 年下交往的缺点 (17:04) - 恋爱里和年上vs年下沟通方式的区别 (19:18) - 关系中 年龄 真的那么重要吗?突然发现好像无法和同龄人产生化学反应 (23:00) - 如何理解恋爱中的主体性? (29:25) - 评论互动:在国外自己布置的房间对我们有着特殊意义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36분
  6. 6월 6일

    EP43|关于聚会的100种小担心,我们想要的理想聚会🥂

    “去还是不去?要带礼物吗?万一冷场多尴尬!临时鸽了朋友会不会生气?“从精心挑选礼物的小心思,到鼓起勇气拒绝邀请的忐忑;从作为参与者的社交焦虑,到化身组织者背后的压力山大—— 聚会这件看似快乐的事,背后藏着好多我们共有的‘小担心’!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3期!本期节目,我们就来一场坦白局,聊聊那些关于聚会的真实心理活动、避不开的难题和踩过的坑。无论你是聚会达人还是社恐星人,是常做客人还是总当‘主办方’,相信都能找到共鸣和答案。一起聊聊,如何让聚会少点负担,多点纯粹的快乐!🎉 [Timestamps] (00:15) - 周年线下茶话会来啦!报名开启!🎉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00:59) - 聚会前的100种「小担心」:你也有这些心理活动吗? (2:46) - 礼物难题:必须带吗?价格重要吗?🎁 (5:50) - 破冰焦虑:怕尴尬怎么办?聚会真要强制社交吗? (11:30) - 拒绝艺术:如何婉拒不想去的邀约?🙅 (15:27) - 被朋友放鸽子的真实想法 🐦 (17:22) - Host视角:组织一场聚会有多不容易? (17:51) - 计划危机:如何应对朋友临时放鸽子?怎么决定邀请哪些人?✈️ (19:02) - 酒局困局:酒局文化、劝酒/逃酒背后的社交压力 (21:26) - 很难避免的敏感话题:开销怎么分?AA还是请客?💰 (24:14) - 理想聚会图鉴:你心中的完美聚会是什么样?✨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活动在6月14日纽约的中城举办~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用下方链接报名参加。我们会和已经填写好邮箱的朋友们发送正式邀请。因为资金/场地有限,活动名额大概15-20名左右,报名开放到人数满为止。如果确定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填写报名表哦,另外即使无法来场的朋友也可以留下你的邮箱和base的城市,可能会成为我们下一次活动选址!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30분
  7. 5월 23일

    EP42|第n次想逃离都市,聊聊我们对大城市的又爱又恨

    后悔来纽约?留在大城市真的有意义吗?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2期!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分享了在城市生活的真实心情,那些对城市的又爱又恨——从“反复爱上这座城市”的浪漫,到“这里不属于我”的失落。我们讨论到独生子女的责任、租房买房的崩溃、机会和压力的平衡,还有在陌生城市中如何寻找归属感……是什么让你来到大都市,又是什么让你想要坚持或离开这里,一起来聊聊吧! [Timestamps] (00:44) - 后悔来美国?想回国的心情到达了顶峰 (03:31) - 对大城市的又爱又恨,为什么我们来到大都市?回顾反复爱上城市的瞬间 纽约 vs 加州,工作机会、生活节奏和城市的烟火气 反反复复爱上城市的瞬间:“这个城市因为我有了一些变化” “别担心,你的爱豆会来找你巡演” – 在城市的医疗、活动、丰富资源 从国籍、语言、到穿衣风格,在这里都被接纳(10:25) - 为什么人们想要离开大城市,那些“这里不属于我”的瞬间 burnout的时候没有人理解,只能一个人扛,父母也只会说“太累了不开心就回来” 讨厌城市中,一切跟”房子”有关系的事情 被迫离开城市的原因,那些都市人的条条框框 独生子女的选择题,“出来24年了呆了2个国家,最后我选择回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 “要是让了一次就再也走不了了” – 在城市开车就像一场博弈(18:12) - 为什么还有人会选择留下?喜欢城市带来的“匿名感”,也更多是为了不想回家。 (22:44) - 城市希望你为它发光发热,但并不希望你留下。为什么城市总有“一批人来又有一批人离开的”迁徙感? (28:09) - 如何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找到归属感? (32:06) - 评论互动 – 留美还是回国,”看行业吧,如果是 finance/金融 和 tech/科技 留下来,如果是其他回国吧”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活动在6月14日纽约的中城举办~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用下方链接报名参加。我们会和已经填写好邮箱的朋友们发送正式邀请。因为资金/场地有限,活动名额大概15-20名左右,报名开放到人数满为止。如果确定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填写报名表哦,另外即使无法来场的朋友也可以留下你的邮箱和base的城市,可能会成为我们下一次活动选址!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36분
  8. 5월 16일

    EP41|都市病图鉴:社交尴尬、FOMO、租房漂泊症...你中了几条?

    本期我们集体“出诊”,聊聊那些困扰打工人的都市小毛病:电梯里的沉默对峙赛、地铁里的贴脸尴尬极限挑战、工作社交的营业尬聊、租房漂泊症,还有“我今天没学点啥就不配睡觉”的自我优化内耗症和FOMO情绪。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真实体验,也尝试分析这些“病”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听完这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共鸣!快来和我们一起找点治愈的办法吧~ [Timestamps] (01:53) - 都市病图鉴 (02:03) 社恐型small talk焦虑:怕尬聊、怕电梯里沉默、怕被问“how are you”。 Fun fact,small talk小技巧分享!三句话可以让一个男人不停讲话 (06:28) 地铁沙丁鱼应激症:高峰期被挤到变形时,会突然思考人生意义 (07:59) 过度社交疲劳症:社交频率太高 or 朋友太多反而没有深度连接 (09:26) 朋友圈营业焦虑:不发动态怕“被消失”,发又怕不够酷。 (13:27) 高效率绑架症,FOMO焦虑:一旦闲下来就觉得自己废了,休息也要安排得像Excel表格。 (18:29) 过度自我优化病:什么都要提升自己,但好像永远不够优秀。 (20:32) 选择困难症:菜单太长,剧太多,连周末去哪都纠结。 不知道去哪吃饭?选择困难症小技巧~ (22:12) 周末补眠焦虑症:拼命在两天内“修复一周创伤”,但睡了又罪恶。 (23:48) 租房漂泊症:没有归属感,连“家”都是短租的代名词。如何在新的环境找到归属感?(25:32) - 都市人为什么都多多少少有些都市病? (31:38) - 评论互动:“友情就应该为爱情让步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报名参加,我们会通过邮件通知大家最新的活动进展~ 当然,如果你不在本地也不用担心,我们也在考虑加一个线上环节,让更多朋友可以一起参与。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36분
5
최고 5점
7개의 평가

소개

纽约女孩和她们的朋友分享在这座世界大都会的成长故事,用真诚独特的方式记录观察,故事和生活。在这里我们接纳生命万花筒,欢迎不同的想法碰撞。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一个城市,希望在舒适又有弹性的状态下,我们能和听众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也能成为陪伴大家的电子布洛芬。 合作联系: fm.thegirls@gmail.com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