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将讲

EP12 别让“窝里横”,寒了最亲近人的心

人们为何容易对亲人发脾气,总是窝里横?

本期我们一起探讨“窝里横”现象背后的心理根源,如安全区效应、压力转嫁、高期待和关系懈怠等。

通过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理论,引导听众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中的情绪问题。

1、窝里横的心理现象

  • 窝里横是指对外人温和,对家人苛刻的心理现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 这种现象的根源包括将家视为心理安全区、无意识转嫁压力、对家人期待过高以及关系懈怠。

2、心理安全区效应

  • 家被视为心理安全区,人们在这里卸下伪装,情绪裸奔,但裸奔的情绪可能会伤害家人。
  • 安全区的距离是被包容,但不是被伤害,家人也会因情绪失控而伤心。

3、压力转嫁与踢猫效应

  • 人们常将压力转嫁给家人,尤其是比自己弱的人,这种现象称为踢猫效应。
  • 挫折攻击理论指出,对外人会克制攻击冲动,但对家人因无顾虑而直接爆发。

4、对家人的高期待

  • 对家人常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认为他们应该懂自己没说出口的需求,导致失望和冲突。
  • 期待高是因为在乎,但懂不是天生的,需要沟通和交流。

5、关系懈怠

  • 关系稳定后,人们减少维护关系的投入,对家人使用本能反应而非沟通技巧。
  • 家人是最珍贵的关系,却常被用最随意的态度对待。

6、控制情绪的方法

  • 意识到自己要发脾气时,按下暂停键,给自己冷静的时间。
  • 换种表达方式,用“当你做A时,我感到B,因为我需要C”的公式,精确表达感受和需求。
  • 降低对家人的期待,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 如果发了脾气,主动修复关系,诚恳道歉,表达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