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搜查線-上下游

EP121:認識台灣鮮奶:發展歷史、加工風味與徐濟泰對酪產業的深情守望


他自嘲是「牛奶鄉巴佬」,出國前只喝過兩次牛奶。直到走進美國學生餐廳,望著一整排擺滿的紙盒牛奶,他才意識到乳品大國的「威風凜凜」。那個畫面在心裡埋下一顆種籽,最終長成一位把一生奉獻給台灣酪農產業的學者——徐濟泰。

本集跟著徐濟泰走進時光隧道,台灣人是從何時開始喝牛奶?乳品加工經歷了哪些轉變?加工方式又如何影響牛奶的營養與風味?徐濟泰也分析,原來乳糖不耐症不是不適合喝牛奶,而是喝得太少!

台灣酪農常說:「徐老師是我們這邊的人。」這不只是親切的稱呼,更是長年並肩累積的信任與依靠。徐濟泰始終站在第一線,陪伴酪農度過風雨,也洞察制度縫隙、為農民發聲,邀請大家聆聽本集節目,一起走進他那些與牛群相伴、與人同在的時代記憶裡。

來賓:台大動物系名譽教授徐濟泰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2:20 台灣人何時開始喝牛奶?牛奶加工經歷哪些進程?
10:50 出國前只喝過兩次牛奶,美國學餐的震撼教育
15:40 美國牛奶比較稀?三種加工方式說分明
19:30 加工方式影響營養與風味,乳糖的兩階段變化
23:45 乳糖不耐症居然是因為少喝牛奶導致?
28:10 恩師托付使命,終身與酪農站在一起
37:45 本於老師的職責,找出限制產業發展的癥結


本節目由《上下游新聞》團隊製作,歡迎小額贊助支持,讓我們製作更多好聽的節目。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陪伴台灣乳業 30 年,徐濟泰讓鮮乳更好,捍衛酪農,不向權力低頭

什麼才是鮮乳?應明確規範殺菌方式、時間及乳源,要求「閉門冷藏」銷售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