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将讲

EP14 i人还是e人?你的大脑决定了社交是你的充电宝还是耗电器

你有测过很火的MBTI吗?你是i人还是e人呢?或许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i人是e人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不同性格类型在社交中的能量获取模式,以及大脑神经递质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内向者和外向者在社交活动中的不同反应和需求。

【shownotes】

1、内向与外向的能量获取模式

  • 内向者和外向者在社交中的能量获取模式不同,内向者通过独处和深度交流回血,外向者通过社交和外部刺激充电。
  • 内向者的大脑对多巴胺高度敏感,容易因外部刺激过度而疲惫;外向者对多巴胺不敏感,需要更多外部互动来获得满足感。
  • 内向者依赖乙酰胆碱来获得踏实感,通过独处或深度交流释放;外向者则依赖多巴胺,通过社交和新鲜事物获取能量。

2、神经通路与能量反应

  • 外向者的交感神经更活跃,擅长快速应对外部信息;内向者的副交感神经更活跃,适合内省和深度思考。
  • 内向者在社交中需要从“刹车模式”切换到“油门模式”,额外消耗能量,因此更容易疲惫。

3、内向与外向的光谱理论

  • 内向和外向不是非此即彼的标签,大多数人处于光谱中间,称为“中向者”。
  • 情境对能量反应有重要影响,内向者在感兴趣的话题中可能表现得像外向者,而外向者在不喜欢的情境中也会感到耗能。

4、内向者的能量管理建议

  • 内向者应规划社交能量预算,提前设定社交时间上限,避免过度消耗。
  • 社交后预留独处时间,通过发呆、阅读或听音乐等方式回血。
  • 选择高质量社交,如与一两个好友深度交流,避免大型嘈杂聚会。
  • 提前为陌生社交场合做准备,减少临场消耗。

5、外向者的能量管理建议

  • 外向者应理解内向者的需求,避免强迫他人跟随自己的社交节奏。
  • 寻找同频伙伴,建立社交圈,满足多巴胺需求。
  • 独处时通过兴趣爱好(如烘焙、拼乐高)填补时间,避免无聊。

6、通用能量管理方法

  • 记录能量日记,分析哪些活动耗能或补能,优化日常安排。
  • 接受自己的能量模式,无需强迫改变,发挥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