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由史語所王鴻泰研究員訪談中研院士暨史語所通信研究員杜正勝教授。
杜院士對於中國文化、中國起源有精深的探究,精通中國上古史、社會文化史,並開展出醫療史、史學研究法、帝國政治社會結構的論述。他亦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教育部部長,對於知識界、臺灣歷史教育、文化認同都影響深遠。
在本集中,杜院士回憶了在台灣南部海邊漁村成長的時光,如何引發對社會史的好奇;家庭的支持及師長的鼓勵,如何推動他在師範學校畢業並擔任小學教師之後,轉往學術之途;而在台大歷史系求學的時光,又受到哪些師長的引領。這些與台灣歷史、風土密切貼合的生活經驗,逐漸形構了他的歷史視野,也反照出他歷史知識的生成與實踐的軌跡。
【講者介紹】
杜正勝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鴻泰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大綱標記】
01:25 匱乏時代的童年、社會正義與社會不平等的思索
06:32 《周代城邦》與時代,《物怪故事解》與地景
09:42 由小學教師轉向歷史研究之途
20:28 在胡適、錢穆的著作中摸索學者身影
25:57 台大歷史系沈剛伯先生、許倬雲先生的薰陶
【參考書目】
杜正勝著作:《周代城邦》、《中國文化史》、《中國式家庭與社會》、《臺灣心臺灣魂》、《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新史學之路》、《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從眉壽到長生:中國生命觀與醫療文化》等。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信息
- 节目
- 频率半月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2日 UTC 16:00
- 长度32 分钟
- 季21
- 单集9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