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开箱OFF THE SYLLABUS

Ep16 从老友记“钱德勒”的离世到“丧尸”一条街:美国为何防不住“合法毒品”?

在6月26日“世界禁毒日”,我们从《老友记》钱德勒扮演者Matthew Perry的死因聊起,探讨美国日益严重的药物滥用问题。从Michael Jackson到Matthew Perry,好莱坞名人为何频频因药物过量(od)离世?为什么美国街头有这么多 “僵尸人” ?而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留学生,又该如何在无处不在的“药物文化”中自处?从马修·派瑞到街头僵尸人,成瘾不只是个人问题。

本期东西开箱,我们聊聊初到美国的“文化冲击”,带你走进《成瘾剂量》背后的真实故事、以及芬太尼是如何侵入街头的全过程。制度、药厂、监管、社交场域——这场“成瘾危机”的幕后真相远比你想象中复杂得多。节目尾声,我们也为身处美国的你,整理了一些漂洋在外的自保tips。

“了解,是为了更好地远离。”

【Timecode】

00:48 回顾钱德勒扮演者去世成因:揭开好莱坞药物滥用冰山一角

04:36 留学生的第一重Culture Shock:美国毒品管控竟然这么松

10:00 黑心药厂与止痛药成瘾的起点:《成瘾剂量》背后的真实故事

13:38 Baltimore为何成“毒品重灾区”?历史、政策与结构性问题

16:30 芬太尼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21:00 吸毒带来的严重生理后果:感染、免疫力下降、不可逆的损伤

23:40 美国政府 “只要不猝死,吸就吸吧,记得来领干净针头”

31:24 “成瘾是病,不是选择”:从心理创伤到失控人生?

33:30 留学生毒品应对指南:不是恐吓,而是知情自保

【或许你会感兴趣】

  • OD(Overdose):意为“药物过量”
  • 疼痛指数测量表(Pain Scale):医院里常见的“0~10分疼痛指数”笑脸图标,原用于提升对患者疼痛的关注,反而被药企利用为销售强效止痛药的工具
  • 好撒玛利亚法(Good Samaritan Law):保护因救人而拨打911急救电话的人不受法律追责。它鼓励旁观者第一时间行动,而非因怕“惹麻烦”而袖手旁观。
  • 两篇获得2025年普利策奖的文章:

Local Reporting奖来自 Baltimore Banner和NYT:www.pulitzer.org

Investigative Reporting奖来自路透社:www.pulitzer.org

  • “From Here to the Great Unknown”:是猫王的女儿Lisa Presley 和她的女儿Riley Keough共同撰写的自传,讲述了Lisa的感情家庭生活和她与毒瘾的关系。
  • 《空洞的心:成瘾的真相与疗愈》(In the Realm of Hungry Ghosts: Close Encounters with Addiction):加拿大名医加博·马特(Gabor Maté)关于成瘾心理机制的代表作。书中指出:“成瘾不是道德失败,而是源自童年创伤、缺爱、孤独的应激性应对方式。”该书影响深远,提倡以同理心取代污名化。
  • “The Wire”(火线):被誉为最真实描绘美国底层社会的电视剧之一。拍摄地正是“毒品重灾区”巴尔的摩。第五季特别聚焦制度腐败与媒体失效。
  • “Dopesick”(中译:成瘾剂量): 改编自美国记者Beth Macy的同名纪实著作,Hulu热播剧。揭露了奥施康定背后的药企阴谋,以及美国如何一步步陷入阿片类药物危机。
  • 不同毒品解析:

大麻(Marijuana):在美国多个州已合法化,被许多人视为“软性毒品”。但对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频繁接触可能带来社交焦虑与法律风险

LSD & 摇头丸(Ecstasy):典型的派对型致幻剂,有些人尝试它们寻求灵感或逃避现实。虽不易成瘾,但副作用包括幻觉、情绪紊乱甚至精神障碍。

芬太尼(Fentanyl):超强效合成阿片类止痛药,仅2毫克即可致命。因成本低、药效快,被频繁掺入街头毒品中,造成大量“猝死”。

阿片类药物(Opioids):包括吗啡、海洛因、芬太尼等,广泛用于止痛,也极易成瘾。美国的“阿片危机”已有20多年历史。

纳洛酮(Narcan):一种阿片类药物拮抗剂,可逆转OD。已被推广至地铁、学校等公共场所,是“救命神器”。

奥施康定(OxyContin):一种强效止痛药,由Purdue Pharma推出,被包装成“低成瘾风险”。事实上,它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药物依赖与成瘾。

【Music Credit】

Youth-Glass Animals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s), Spotify,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订阅和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