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有演化上的意義,可以協助人類避開危險,但過度的控制會導致靈魂有窒息的感受。
剖析控制欲的底層邏輯:害怕未知所帶來的潛在危險、動盪、失控與衝擊
自我檢視:是否自己對於「未知」有過度的恐懼?(自己會更傾向想控制一切)
(1) 視穩定為價值,視不確定性為威脅
(2)害怕自己要是一出錯就全盤皆輸
(3)倘若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容易崩潰
(4)未知的狀態令人心驚、不一定會接住我
《易經》中的啟發卦象,以老子的道家思想重新詮釋
(1)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過去會被引申為要努力用功、孜孜不倦,但如果用老子無為的角度詮釋,可以重新引申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a)以成本上來看:改變方向的成本,遠小於投注努力之後再重新選擇;(也可以換角度想:努力、精力相對都是稀缺性資源)
(b)無為:因為符合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天賦,所以自然而然可以達到「自強不息」的境界。(這點也跟瑜伽哲學的三質性哲學相互呼應)
(2)大有卦:「順天休命。」意指:順應自然的運行法則,以獲得美好的命運。
以上兩個卦象的啟發都有「放下控制」的調性。
無為不是無有作為,而是沒有「刻意」作為,引申為可以輕輕放下緊繃的思緒與空歇斯底里的控制欲。
為什麼要接受未知?因為沈浸未知才能流向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真正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知道答案,而是自己可以悠遊自在的走在答案顯現之前。
允許現象的變化,履行自己的責任與行動,對結果不執著(這點跟《薄伽梵歌》的啟發相互呼應)
沈浸未知的心法
(1)把旅遊、旅者的心態帶到生活中
(2)思考每1%的未知,可以為自己騰出多少呼吸的空間:用最小可以操作的額度去複利出自己的無限可能性
(3)每個選擇都開闢出不同的平行時空,我們有活進自己喜歡的版本中嗎?
(4)放下控制有時候會感受到過渡期的混亂感,可以由美好願景帶給我們的勇氣去平靜面對
結語:放下控制欲,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內耗的迴圈,也能大大促進生命的幸福與和諧感喔!值得我們刻意去練習!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也歡迎追蹤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betterchu?si=OjSQes8ftqPuji5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資訊
- 節目
- 發佈時間2025年5月29日 上午5:55 [UTC]
- 長度16 分鐘
- 季數1
- 集數18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