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門徒

世界華福中心CCCOWE
使命門徒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 每週持續更新。

  1. 1월 16일

    ⁠⁠EP193 教會如何負責任地運用 AI?福音策略的更新與 AI 公共化《訪談台灣王道維教授》

    🎙️嘉賓:王道維教授(台灣清華大學) Q: AI 時代,教會如何更新福音策略? A:在後現代社會中,人們是透過互動的經驗來認識真理,傳統單向的佈道效果逐漸減弱。然而 AI 客製化的互動性,啟發我們將福音策略從單向轉為雙向:先聆聽同理,再依個別需求給予適切的回應。如此,我們更能在對話和陪伴中,展現道成肉身的接納,在互動中建立真實的關係,引導人認識並經歷福音的大能。 Q:教會如何負責任地使用 AI 工具? A:在 AI 工具提升事工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要負責任地使用 AI,王道維教授提醒我們要兼顧信仰的價值倫理。 1. 分辨虛擬知識,操練批判性思考 AI 生成的虛擬知識並非絕對真理。我們的門徒訓練需培養分辨資訊真偽的能力、操練批判性思考。如此,我們才能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善用 AI 工具。 2. 參與 AI 公共化,讓科技成為公共祝福 教會在訓練 AI 工具時,需確保資料來源的多元,避免產生排他性;也可在網路上公開講道稿或研經材料等,供 AI 爬取,成為公共的資源。同時,我們投入資源在相對缺乏的社福領域等,開發新工具以提升效率,讓科技能真正造福到弱勢群體。 我...

    1시간 7분
  2. 1월 9일

    EP192 突破侷限的歷史神學:深化講台信息與牧養現場《訪談台灣吳國安老師》

    🎙️嘉賓:吳國安老師(台灣神學院)Q:華人教會如何超越基要主義的侷限?A:基要主義如同華人教會的家族史,值得我們深入理解其歷史背景與貢獻。在持守聖經權威及核心信仰的同時,我們也認識上帝在多元處境中的工作,並珍惜不同視角的神學反思。當我們積極聆聽並參與文化對話、尋求與彼此合作的可能時,就能跳脫基要主義反智、分離主義的侷限,在世俗化的社會中,見證神國的影響力!Q:為什麼今日的教會需要歷史神學?A:歷史不僅是回顧過去,更是深化牧養與講台信息的重要資源。學習歷史神學能幫助我們連結信仰根基,找到前行方向。1.⁠ ⁠連結千年傳統,深化講台信息歷史神學將堂會歷史置於基督信仰的千年傳統中,幫助我們接續脈絡,根植於不斷演進的教義與歷代教會的實踐智慧,避免斷章取義,使信息更具深度和歷史厚度。2.⁠ ⁠以歷史智慧洞悉時代,澆灌牧養現場歷史神學引導我們在歷代的神學資源中學習,理解信仰如何在文化與時代中被詮釋;這不僅能建立我們洞悉時代的能力,還提供我們應對後現代處境的方向,幫助我們將歷久彌新的智慧活用於牧養現場。歷史神學是帶領教會應對當代挑戰的重要資源,能幫助我們深化牧養與講台,連結信仰傳統,在變遷時代中...

    1시간 8분
  3. 1월 3일

    EP191 教會作為「恩賜團契」: 世俗社會中的忠實見證《訪談美國戴永富老師》

    🎙️嘉賓:戴永富老師(創欣神學院) Q:教會如何擺脫人情壓力,活出恩典? A:華人教會中,人情壓力常使服事變質。要活出合乎聖經的恩典觀、避免功利交換的思維,戴老師提供了兩帖良方。 1. 恩典源頭在神,而非人際回報 上帝的恩典如活水,白白從祂而來,經我們服事流向他人,最終回歸祂。以榮耀神為動力的恩典循環,超越了人際回報的期待,釋放我們自由服事、回應上帝的愛。 2. 實踐恩賜團契:共享與款待 教會是恩典的家,恩賜是共享資源;當我們接納不同世代與背景的成員,並以款待文化在屬靈、物質及情感上彼此支持時,資源更能有效分配、恩典從內流動向外。當我們實踐共享與款待時,教會就成為了無人缺乏、甚至有餘的恩賜團契 我們以神為中心、互相服事,實踐恩典循環,讓教會成為恩典湧流的恩賜團契。 Q: 教會如何在世俗化社會中忠心見證? A:戴老師指出,教會要在世俗化社會中活出忠實見證,首先要以款待與服事取代奪取權力的對抗。我們的門訓需緊扣福音敘事,才能幫助彼此認識恩賜,並以愛心發揮,慷慨地服事鄰舍。如此見證能避開強勢征服與同流合污的陷阱,且更能展現多元且合一...

    56분
  4. 2024. 12. 26.

    EP190 和解神學與文化宣教:在分裂的時代中見證合一《訪談英國李泉老師》

    🎙️嘉賓:李泉老師(愛丁堡大學)Q:如何面對教會內部的衝突與分裂?A:教會分裂常源於資源不均、神學分歧或缺乏對話空間...李泉老師帶領我們以基督為中心與哀歌的視角,回應衝突根源。1. 動力:以基督為中心的和解視角衝突的根源或許複雜,但和解的基礎卻很單純:基督已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和解大工。這意味,處理分裂的我們並非孤軍奮戰,而是參與到基督已經完成的工作中。2. 修復:與民同在的「中保哀歌」哀歌是在苦難中與上帝對話,如同耶穌受苦中保的形象,一手牽著上帝,一邊陪伴受苦百姓,向神代求,這也是我們實踐和解的方向。同時,我們也學習更宏觀地洞察教會內部問題與社會不公義間的關聯。透過以基督為中心、效法中保的服事,我們可以在修復裂痕的過程中,見證並經歷到基督已成就的合一。Q: 該如何實踐「文化宣教」?A:文化宣教的核心是基督信仰與文化的雙向溝通。李泉老師指出,當我們放下單向的批判,帶著與神的相遇的經驗與建立關係的期待,聆聽並參與在公共領域的對話中時,基督信仰尤能為我們身處的文化帶來生命境界的提升,不僅展現信仰中獨特的救贖視角,更讓參與在跨文化溝通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恩典的生命力轉化。👍董牧師提問💬&...

    1시간 14분
  5. 2024. 12. 19.

    EP189 領袖靈命塑造之路:從沙漠靈修到巨型教會《訪談香港陳劍光牧師》

    🎙️嘉賓:陳劍光牧師(香港基督教中華傳道會) Q: 如何在忙碌的事奉中找回靈命活力?A:現代教會強調事工成效,但忙碌常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疏離。陳牧師提醒我們重拾沙漠教父的靈修智慧:靈修並非逃避世界,而是進入內心,面對老我與黑暗面。即使忙碌,我們仍可將日常經歷帶入禱告,並安排獨處時間進行內在反思,與上帝進行真實的對話。透過適合的方式、恆心的操練,我們可以找回屬靈的活力!Q:領袖的靈命塑造如何影響教會發展?A:在教會的發展過程中,領袖的靈命塑造至關重要。陳牧師指出,教會的成長與穩定往往來自於領袖靈命的成熟度。1. 領袖的「心胸」決定教會的發展空間教會的成長與突破並非單靠人為的策略或工具,成熟的領袖能放下過去的成功模式,勇於嘗試新事物,在過程中善用資源與工具應對挑戰,促進教會的健康發展。2. 放下恐懼,抵禦權力和利益的試探為了將人領到神面前,靈命成熟的領袖願意放下對改變的恐懼,信任聖靈的工作,勇於嘗試新的事工或牧養方式。而當我們面臨權力和利益試探時,穩固的靈修能幫助我們回到主面前省察內心,持守正直。我們願意在靈命上扎根、抵禦試探,信任聖靈的引導、嘗試新的牧養方式,忠心使用資源和工具,帶...

    1시간 2분
  6. 2024. 12. 12.

    EP188 在逆境中活出使命:愛鄰如己的整全牧養《訪談香港何偉強牧師》

    🎙️嘉賓:何偉強牧師(香港播道會恩福元朗堂)Q:如何在逆境中帶領教會穩定增長?A:逆境是挑戰,也是使命的契機。何牧師在社會動盪和疫情中,從零開拓植堂到 500 人,他的核心信念與實踐是...1. 「教會本身即為宣教」的核心理念宣教是教會存在的本質,而非附加事工。恩福元朗堂不僅融入本地社區,更鼓勵弟兄姐妹積極參與跨文化行動,拓展隨走隨傳的福音視野,帶感動回家,投入服事。2. 領袖榜樣與全員參與的文化何牧師以「忠心、火熱、吃苦」的建道精神,活出僕人領袖的榜樣,激勵信徒投入事工。在元朗堂,高達 70%-80% 的會眾積極服事,自然醞釀出溫暖合一的教會氛圍,吸引著新朋友的加入與長駐。當我們以宣教為核心使命,並以僕人的姿態與彼此一同面對逆境時,教會能在跨文化與本地的見證中,健康、穩定地成長。Q:如何從社區關懷開始,培育門徒?A:以「愛鄰舍如同自己」為核心,元朗堂透過免費福音車、課輔和關懷弱勢群體等行動,與本地和少數民族社區建立信任。不止於物質幫助,更重視關係建立,用溫馨的款待讓受助者感受到家的溫暖,同時邀請參與教會聚會,逐步融入門徒訓練。當我們以實際的關懷活出信仰時,就能慢慢實現「從關懷到...

    1시간 3분
  7. 2024. 12. 05.

    EP187 門徒培育與信仰生活化:文字事工的影響力《訪談台灣應仁祥弟兄》

    🎙️嘉賓:應仁祥弟兄(校園書房出版社) Q:如何讓門徒培育更貼近生活? A:應仁祥弟兄與我們一同反思,門徒培育不僅是堂會內的訓練,更關乎我們如何在教會外的實際生活中改變與成長。1. 從堂會走向生活門徒培育旨在幫助信徒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整全的生命,不僅限於堂會內的服事角色,也涵蓋職場見證,面對人際挑戰,處理情緒,甚至在挫折中成長等真實情境。2. 看見人性的豐富與可能性門徒培育需要在神論與人論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持守上帝的主權,也不忽略人性能反映上帝的形象,例如能夠建造社會與文化的語言能力,還有創造力、思考力和情感等豐富特質。當我們挖掘實踐這些特質,就能在各領域活出豐盛的生命見證。門徒培育不僅是信仰知識的傳遞,更要幫助我們面對實際生活,活出整全的生命。Q:出版社如何透過出版資源支持牧養? A:應仁祥弟兄指出,校園書房出版社堅持聖經權威,卻不局限於單一神學聲音,讓讀者有機會在多元視角中深化信仰。 1. 多元神學聲音的引介 出版社挑選不同神學家的作品,即便存在某些爭議,仍對華人教會具有啟發性。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資源拓展視野,深入認識當代所面臨的倫理、文化與信仰挑戰。&...

    1시간 7분
  8. 2024. 11. 28.

    EP186 鍛鍊身體的靈命塑造:教會健身房的福音策略《訪談台灣陳培倫牧師》

    🎙️嘉賓:陳培倫牧師(Petra 健身房教會 & iM 行動教會) Q:為何鍛鍊身體是件屬靈的事? A:鍛鍊身體不僅是為了健康,還直接影響我們的靈命成長。若要忠心回應神的呼召,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始操練: 1.⁠⁠看重身體,整全看待靈命塑造 上帝創造了我們的身、心、靈,三者密不可分。當我們平衡鍛鍊身體時,能提升抗壓力,幫助我們應對生活與服事中的挑戰,以更高的品質、持久地事奉神。 2.⁠⁠忠心事主,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我們常說願意為主放下生命,但真正的順服,往往體現在改變飲食和作息等細微習慣上。為了榮耀神,我們選擇健康的食物、進行規律運動,因為這正是對神忠心的具體表現。 鍛鍊身體是對神美好創造的回應,我們透過訓練與改變生活習慣來操練敬虔,提升抗壓力與事奉品質,將榮耀歸給神。 Q:健身如何成為新型牧養與福音策略? A:當健身房作為「無牆教會」,打破了傳統教會的空間限制,無論參與者是否為基督徒,都能透過共同面對身體的挑戰與突破,建立深厚的「革命情感」。這樣與彼此的連結,能讓參與者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自然接觸福音,我們可以在健身過程中安排信仰分享和禱告,讓人們在追...

    1시간 6분

평가 및 리뷰

4.9
최고 5점
40개의 평가

소개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 每週持續更新。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

무삭제판 에피소드를 청취하려면 로그인하십시오.

이 프로그램의 최신 정보 받기

프로그램을 팔로우하고, 에피소드를 저장하고, 최신 소식을 받아보려면 로그인하거나 가입하십시오.

국가 또는 지역 선택

아프리카, 중동 및 인도

아시아 태평양

유럽

라틴 아메리카 및 카리브해

미국 및 캐나다